回覆列表
  • 1 # 奇史大儒

    在很多人的世界裡“愛”或許就跟物品一樣,喜新厭舊。

    用自己最好的脾氣對待自己愛的人,大概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吧,對於得不到的東西,人往往選擇努力爭取,即使面臨挫折。

    用自己最壞的脾氣對愛自己的人,大概是“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吧,對於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人往往忽視它的存在,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 2 # 心理諮詢師國雲霞

    感謝邀請。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有這麼一個前提的,就是自己愛的那個並不愛自己,而愛自己的那個自己並不愛他。如果自己愛的那個也愛自己,那麼皆大歡喜,不存在脾氣好壞的問題。自己不愛,別人那裡還一副愛的樣子(可能這時的對方的愛會被視為糾纏,最多也是那是你自願的),這時你不會感動,也不會因為他的付出而好脾氣的對他的,因為這並不是你想要的。那對自己愛的,肯定是很小心翼翼的呵護著,生怕對方有一點點不開心啊,哪裡還敢發脾氣呢?

  • 3 # 海川遊

    人們常用“愛屋及烏”的程度來比喻這種盲目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不理智和不明智的行為。

    從心理學來講,這種人已經出現了“光環效應或稱暈輪效應”,對人的認識形成了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在他的主觀上認為,我對其好,其必對我好的認識,一旦“光環效應”消失,這種人就會出現走向“極端”的行為或行動。

    而“對自己好”的人,又會聯想許多“為什麼”的問題,即為什麼對我好或為什麼喜歡我等等。而且,許多的“為什麼”的問題,不是從正面去了解和分析,主觀上又得不出他認為合理的解釋時,自然也就產生了冷漠或者討厭,甚厭惡感。

    因此,人與人之間需要了解和溝通,需要有正面的分析和認識。否則,“光環效應”會經常發生的。

    所以,我們在生活與工作過程中,儘量注意以下幾個現象並避免克服。

    一是“投射傾向”。即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的現象。

    二是“第一印象”。即要冷靜、客觀地對待第一印象。否則,就是產生“暈輪效應”的“溫床”。

    三是“刻板印象”。即按照自身主觀預想的型別將人分為不同種類,然後貼上標籤“對號入座”。

    四是“以貌取人”。常言說,人不可貌相。往往很多人避免不了“採用”以貌取人的態度。

    五是“迴圈證實”。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常出現的現象。因為,此時所謂的“證實”,是建立在自身“已經定位”的基礎上的“證實”,避免不了產生偏差,和為了“證實”而證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用洗面奶只要沒化妝,面板不油就不用洗面奶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