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太常吸貓

    古人吃的油大致可以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兩類。

    植物油是古人食用油的主要來源之一,其生產技術成熟後,較之動物油價格更易獲取。不同時期古人主要吃的植物油也有不同。根據有關學者研究:芝麻傳入中國之前,麻子(植物大麻的種子)油和荏子油是主要的油料作物。芝麻傳入後則取代了它們的地位,成為了人們主要的食用油來源。隨著時代發展,到了12~13世紀,油菜和大豆則成為了主要的油料作物。此後,花生從東南沿海向內陸傳播,也成為了人們重要的植物油原料之一。

    除了上述幾種生產規模比較大的油類,胡麻油、菜籽油、蓖麻油等等產量相對較小油類也在古人的食譜裡。

    《齊民要術》中記載有“湯菹法”:“菘菜佳,蕪菁亦得。收好菜,擇訖,即於熱湯中煠出之......熬胡麻油著,香而且脆。”《靖江寶卷》中則有:“還有黃豆、菜籽、芝麻、打油能香能美,用作調味之品。”可見胡麻油和菜籽油都是比較常見的食用油類。而蓖麻油雖然可以食用,但是藥用價值更高。《清稗類鈔》記載:“蓖麻為一年生草,所在有之,莖高六七尺,中空如竹,葉甚大,掌狀深裂,有長柄......實熟則裂開,子有黑斑,可以榨油,謂之蓖麻油,頗厚,為輕瀉藥,又可制印泥。 ”此外,古人食用烏桕樹籽油、紅藍花子、蔓菁子油、蒼耳子油、杏仁油的情況也見於文獻記載。

    動物油種類則更加多樣。《太平聖惠方》中提到了“治五臟氣壅。耳聾”的白鵝膏粥方與“治耳聾久不瘥”的烏雞脂粥方。除了豬油、羊油、牛油、雞油等比較常見的動物油脂以外,狗、驢、馬的油脂也有食用的記載。一些靠近江河湖海的地區,魚油也常作為食用油。《清稗類鈔》就提到了:“以魚油炸魚,滿語名黑夥。”

    野生動物的脂膏也常見於記載,野豬脂、蛇脂、鹿脂等常常入藥作外敷內服之方。而更為兇猛的野獸——老虎和熊,其油脂也不被放過。《證類本草》中記載:“熊脂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風痺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食飲吐嘔。久服強志,不飢,輕身,長年。”老虎的油脂、肉、骨頭等部分也被古人視為有祛病養生之效。

    參考文獻:

    《齊民要術》、《靖江寶卷》、《清稗類鈔》、《證類本草》、《太平聖惠方》

    劉英《中國古代作物油料研究》

    袁劍秋、何東平《中國古代的制油工具》

    霍娟娟《從古代文獻看中國古代榨油技術》

  • 2 # 倔強的小蟲

    在最初有文字時,並沒有“油”字,最早稱油為“膏”和“脂”。《釋名》曰:“戴角曰脂,無角曰膏。”早先的油都是從動物身上提取的,有角的提煉出來的是脂,沒有角的提煉出來的是膏。同樣是葷油,牛羊油稱脂,豬油稱膏,同樣是脂,在脊又稱肪。

    在食用相當長時間的動物油後,因為榨油技術的誕生,開始有了素油。素油提煉始於漢。《天中記》中說“荊州有術,名烏桕,其實如胡麻子,其汁可為脂,其味亦如豬脂。”

    《漢書》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芝麻種子,所以芝麻又稱胡麻。至於榨油技術何時發明沒有記載。胡麻有“白鬍麻”和“八稜胡麻”,且記載“白者油多”。那時候麻油就用於食用和燃燈。在唐宋時,芝麻油已經成為常用食用素油。

    宋代莊季裕《雞肋編》中記載各種植物油提取,認為諸油之中,胡麻油最好。除了麻油,河東食大麻油,陝西杏仁,紅藍花子,山東蒼耳子,沿海地區還有魚油。

    到了明朝素油種類更多,胡麻,黃豆,莧菜子,芸臺子(菜籽油),蘇麻,茶子,大麻仁等等。

    到了清朝,又有了花生油,棉花子油,橄欖油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有車,親戚和朋友借用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