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山說藥

    眾所周知,秦朝和隋朝都完成了中國歷史上兩次重要的大一統,前者結束了長達400多年左右的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而後者則結束了西晉滅亡之後,長達300多年的五胡亂華、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代,從中華文明的角度講,五胡十六國時期,是最黑暗的一段歷史,此外,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政治方面,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此外,興建了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但就是這樣兩個偉大的朝代,卻僅僅經歷二代就滅亡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而隋朝(581年-618年)傳二世,也就僅僅37年而已。

    (1)秦朝滅六國之後,六國的王公貴族和普通百姓,從心理上並不接受秦朝的統治,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一旦機會成熟,都會揭竿而起,大澤鄉起義的陳勝和吳廣是楚華人,劉邦、韓信、蕭何、項羽以及英布也是楚華人,張良則是南韓人,彭越是齊華人;

    這一點在隋朝滅亡過程中,也有具體的體現,隋朝結束了南北朝割據,但南北朝時期的王公貴族,也並不甘心,在隋朝末年三支起義軍中(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好多被後世稱為英雄好漢的人,都具有南北朝時期,五胡的血緣。

    (2)秦朝和隋朝在二世統治時期,都是對內連年大興土木,極盡奢華,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

    拿秦二世胡亥來說,他即位之後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 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藁,自備糧食,轉輸至咸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他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發民遠戍。徭役徵發的物件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

    而隋煬帝對外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耗費民脂民膏,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對內則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此外,為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其中著名的有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

  • 2 # 勇戰王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老王。

    秦朝和隋朝都比較短命,主要原因就在內亂!下面我詳細分析下。

    第一,兩朝統治根基不穩。秦滅六國,但是六國舊勢力依然很強大。所以,在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馬上響應。

    隋朝是受門閥士族割據影響,中央集權被削弱。門閥從東漢起,就一直威脅者中央集權。兩晉時期,軍閥割據更加嚴重。隋朝時,門閥士族依然勢力強大。雖然隋朝開科舉取士,但是當時讀書人基本都是門閥士族子弟,只有極少數是寒門子弟。這些寒門子弟出來的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弱,皇帝無法依靠他們打壓門閥士族。

    第二,兩朝都是從內亂開始走向毀滅。秦亡於趙高亂國!趙高不僅殺公子扶蘇,和李斯,蒙恬等能臣名將,還屠殺贏氏宗族。從內部把大秦直接拆散了。就剩下章邯抵抗起義軍,趙高還在後面掣肘。可以說,秦亡於趙高之手。

    隋朝最主要的內亂不是農民起義,而是蕃鎮!以王世充、羅藝、李淵三家為最出名的蕃鎮,最終李淵取隋而代。以羅藝為例:

    羅藝麾下的虎賁鐵騎是當時隋野戰能力最強的部隊,雖然人數僅有五千,但戰鬥力極強。但是,羅藝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號令,佔領柳城,燕,遼東三郡,徵收重稅,民不聊生。

    第三,就是繁重的徭役。秦國修長城,建阿房宮,修建秦始皇陵,造成徭役過於繁重。才有了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

    隋朝,三徵高麗,開通運河,修馳道,築長城。這都需要大量的人去服徭役。而,隨便人口才四千多萬口。跟秦朝一樣,徭役沉重!

  • 3 # 史海浮沉一月明

    秦和隋都是亂世後的大一統王朝,都曾風光一時,卻也都是都是二世而亡。共同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統治者做了超出他們時代的事情。

    秦亡於始皇帝,和趙高,李斯,胡亥都沒有關係。想借用《秦時明月》中蓋聶評價秦始皇的那句話:“嬴政是一個以前不曾有過,以後也不會出現的人,整個帝國只因為他一個人而存在;因為他是人,不是神,他和他的帝國都會失敗”。

    確實,整個大秦王朝只因嬴政一人而存在。他幹了很多大事,比如說修築萬里長城,開挖靈渠,修建馳道。每一個專案,都是足以震撼世界大大專案,但是在嬴政他一個人完成了。經歷了數百年戰亂的,本應該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如此繁重的徭役,老百姓活不下去。活不下去的時候,只能反了。

    還有一點,秦始皇對於六國的舊貴族過於仁慈了。作為一個以殘暴著稱的君王,嬴政沒有過多的屠殺六國貴族,直接導致了六國貴族接替農民起義成為反秦的主力。

    隋亡於隋煬帝。相比秦始皇,隋煬帝有個厲害的老爹,給了隋煬帝一個盛世大隋。本來是一手好牌,正常打下去絕對能胡牌,可惜,隋煬帝非要搞自摸,然後就炸了。

    隋煬帝也幹了兩件大事。第一,開鑿大運河;第二,東征高句麗。開鑿大運河,聯通南北,福澤後世;東征高句麗,是中原王朝不得不做事情。但是,這兩件事情不應該出現同一個時代。

    大運河的開通,徵調了數百萬的民夫,當時的中國才有多少人,徵調如此多的民夫,經濟能不被破壞嗎?而三徵高句麗而不得,幾乎消耗大隋的精銳之師。這兩件事,如果只做一件,也許大隋還能繼續存在,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秦始皇和隋煬帝,以其才幹,都堪稱千古一帝。可惜,他們所要完成事情,已經超出他們這個時代的水平了。

  • 4 # 歷史答人

    記得看到這個回答,一定要看到最後,由淺入深層層分析,不會讓你失望:

    這個知識點在高中歷史中就講到過,但是當時主要還是講到秦朝的本身問題,而沒有歸結到歷史程序之中。

    第一點,亡於暴政:秦統一之後,無論是始皇帝還是秦二世都表現窮奢極欲,修造阿房宮,給自己修造陵墓,北修長城,南修馳道等等,這些在現在看來都是好事,但是還是依靠國家暴力機關運轉這一切。

    第二點,苛捐雜稅,民不聊生:上面講到的一切,都需要強大的民力支撐。所以勞財傷民之舉,導致國力漸退,人民徭役沉重,加劇滅亡。後來,在經過學習之後,我們會發現,秦朝動亂,沒有出現地方割據,由此可見,整個政治制度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其他講到因為郡縣制的原因導致滅亡,我極不贊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起義者多為百姓,後亡於楚(項羽)。

    第三點,是我自己想的,那就是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雖然實現了六國統一,但是在思想上還沒有達到“一統”的境界,六國貴族都還是思故國,而暴政給了他們這個機會。下面這個就有點深度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講到底政治上的失敗,有源於經濟上的崩潰。

    第四點,經濟原因(朱嘉明提出),秦統一統一貨幣,秦二世強推“秦半兩”,因貨幣供應不足,導致嚴重的經濟蕭條。其他各國的貨幣被徵集銷燬,民間財富急劇萎縮;新貨幣供應不足,動搖基礎的貿易;後來秦二世又推出重量減半的劣幣,導致通貨貶值。接下來這一點是基於整個歷史發展規律得出來的結論:

    第五點,秦朝統一打破原有政治力量均衡,政治擔綱者還沒有及時思想轉變,這裡先感嘆一下週朝人的牛逼。

    歷史小迴圈:普遍的理想——特殊的現實——普遍的現實。

    歷史大迴圈:普遍理想遭遇精神危機和社會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其中社會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又有以下原因:人口(數量、人口分佈地理空間、群族分佈變化)、技術(生產技術、知識傳播技術)在這個迴圈中 ,其實執政者是最先也是最有能力把握的,但是秦朝的執政者並沒有把握住。秦朝正是沒有把控好新的帝國社會結構變化以及對戰國到帝國這樣的情感轉化,使得社會喪失活力,導致了大部分非秦華人無法納入到新的均衡關係中,淪為(廣義)流民,成為無序的破壞力量。

    以上講到的是秦朝滅亡的原因,隋朝與秦朝極其相似,又不同。比如隋朝後,是割據勢力和豪紳奪得天下,作為政治擔綱者的皇帝沒有及時轉變思路。其他原因真的是大同小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重抄襲,唐探2把恐怖改成喜劇就沒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