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相探索者
-
2 # 阿布的足跡
因古人平均壽命較短,以50歲為分界,50歲以前死亡稱“夭壽”(短命),因此50歲以前做生... “脫草鞋”之俗由來已久。舊出遠門,常穿草鞋步行,一旦到家,尚然氣喘吁吁,親人為他脫...
-
3 # 陶文上古史
答曰:這是古禮制《禮記》和《儀禮》中的“斬衰”。閩南語又稱河洛話,主要流行於福建、臺灣和廣東北部等地。古代中原人(河南)逃亡移民所帶去的。
斬衰喪禮的古義斬衰,顧名思義,“斬斷衰(弱運氣)”。古今都認為“死人不吉利”,家中有老人死一個,就斷絕幾門親戚——天子七廟,諸侯五,士大夫三,平民一,“父母一去,親密交往至多三輩人,再遠就幾乎形同陌路了!”一句話,家族愈大衰弱愈厲害!
因此上,一徒跣xiǎn(孝子赤腳送葬),二菅屨jiānjù(孝子孝女孝媳等草鞋送葬),三守靈……規矩有很多!總之,以自虐自殘傷痛,來及時切身提醒:家道始見中落,該你們這一輩砥礪前行,保持祖先名望不墮了!
儒家文化圈喪俗▲斬衰・穿草鞋喪俗,今天福建、浙江、廣東、湖南、河南、山東等部分地區還有孑遺。同為儒家文化圈的南韓,對古禮制的瞭解與儲存,比中國要好的多。如韓劇《明成皇后》國喪時,部分大臣穿著斬衰服,他們腳上穿的就是草鞋。
《禮記》,全稱《小戴禮記》、《小戴記》,乃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著述,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選集,深遠影響到今天不絕。
-
4 # 淮安紅姐
以前人窮平時都是穿草鞋,應該說閩南老思想老風俗沒怎麼改變,現在老人去世親人還穿草鞋,就是當地習俗,和老人去世為什麼用草蓆捆綁一個意思。
我們農村老人去世都用材席,就是親人在邊上守孝都坐材席上,現在都沒有材席了,有的老人做事比較講究的那種,就是平時自己就把材席準備好了,現在是沒有材席賣了。
我們這裡老人去世,親人不用穿草鞋,因為現在沒有草鞋賣,都是穿平時穿舊了的鞋,等老人下葬後,鞋子也不要了,放墳墓邊上,如果有草鞋賣,肯定也會穿草鞋的。
閩南肯定還是有草鞋賣,所以老人去世,親人還穿草鞋,這是古裝流傳下來的,只是有的地方沒有賣的,才穿別的鞋。
-
5 # 雲山劍客aaKD
不僅僅只是閩南人有這個風俗。老人去世了,親人們都要穿草鞋(也有光著腳丫子的)去送葬是有原因的。
慎終追遠是華夏喪葬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起源於黃河流域,為了繁衍生息,與天鬥與地鬥,或農耕或獵狩而千里拔涉。乃至今天足跡遍佈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業之大,其功之偉,都是我們的祖先經過艱苦奮鬥得來的。古代人很少穿鞋子的,能夠有一雙草鞋就不錯了。閩南人也包括長江以南的人的祖先都是自北南遷的華夏人,他們都是腳穿草鞋,幾經輾轉,千里奔波來到了我們現在的地方。他們去了,為了緬懷紀念,穿著先人們曾經穿過的草鞋,重複體驗先人們的艱辛,以啟迪後來人繼往開來的雄心壯志,並以此告慰逝者。總之就是一句話:一切都是為了慎終追遠,承先啟後吧。
-
6 # 壯家老哥
每一個地方的民俗風俗習性都是不一樣。既於閩南人對於已故的人的一種懷念或自古以來一種民情民俗的傳承吧。我們這邊如果家裡老人去世,他家的兒女都是光腳的。是怕打撓去世的人在安靜睡覺。這就是來也悄悄去也悄悄,相互不打撓對方。也是一種民俗風俗的習慣。
-
7 # 快樂暖陽ud
閩南老人去世,只有兒子才要穿草鞋,兒媳婦草鞋別在腰間,其他親人不用穿草鞋。草鞋由來的意思是結草銜環報親恩,現在我們閩南地區這些草鞋只能到專業銷售喪葬的店面才能買到。六七十年代草鞋是人工手作的非常精細,現在是機械操作草鞋粗糙又難看。
-
8 # 笑口常開XB
穿草鞋不是閩南人專利,也非窮人的象徵,其特點就是不滑,走路穩,抬棺不滑,逝者安穩,不會擺動,是對逝者的尊,我沒抬過棺,但我們也穿過草鞋。溫州市有一社群就叫蒲草市,以前就是專編制,出賣草鞋。
回覆列表
這是自古相傳的風俗。在古代,民眾是很難有鞋穿的。大約是六十年代中期,我也還穿過草鞋,那是上山砍柴,不穿很容易受傷。其實穿草鞋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會磨腳。當時街上也有專門賣草鞋的,一雙草鞋穿一兩趟也就磨破了。但是現在出葬的草鞋基本都吊在腰裡,沒有實際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