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搖滾樂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無所有》代表了中國搖滾樂高峰的到來,此後,中國的搖滾樂一直在“邊緣”中生存,有驚無險、有好無壞。
應當說,世界搖滾樂的狀況與中國搖滾樂的狀況基本類似,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造成這樣的局面,可能與它的受眾群“少”有關,這是外在原因當然也有它自身的“內因”。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廈門看過崔健的演唱會,還沒進劇場就看見一群大學生在門外兜售“我愛崔健、我愛搖滾”的文化衫和紅蠟燭。那時候還沒有熒光棒,這紅蠟燭是賣給聽眾在場內點燃後隨著音樂節奏一起晃動、渲染氣氛用。
演出超過入場券上的開演時間大概有十分鐘了,但臺上依然寂靜,臺下的觀眾慢慢地急躁了起來,發出了尖叫。正當觀眾們喊聲要匯成一片哄聲之時,樂隊上場了,正好踩在了觀眾情緒的沸點上,使其演唱會一開始就有了個有利於“搖滾”的宣洩氛圍。
搖滾樂的演唱會,一般都以強烈節奏的音樂“熱場”。
震耳欲聾的音響使我退撤至樓座,更多的小青年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由樓座衝到臺前。
在我身旁的兩個小姑娘從開始就一直站著,把身子傾斜在樓座的前沿外面,隨著節奏在使勁地搖擺,我真擔心她們倆一激動會往下跳。我身後坐著兩位戴眼鏡的中年漢子,眼裡一直閃爍著對這些如痴如醉的觀眾的不解和迷惑,從他倆微微晃動的身軀上,又能覺察出他們也受到了感染。
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它不需要你聽清楚它的歌詞,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亢進和躁動的特性相吻合。
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式,也與青少年在他們那個年齡段的叛逆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大多也與這個年齡段的聽眾所關心的現實問題密切相關。
如果我們理性地用哲學概念去剖析搖滾樂,你會發現無拘無束、為所欲為,應當算是人生哲理中最簡單、最低階的層次;如果用美學概念去剖析搖滾樂,你又會發現這直白、簡單是藝術表現手法當中很膚淺的一種形式。然而,這種無拘無束、為所欲為,這種直白和簡單,偏偏是搖滾樂的核心之本。
平心而論,青少年的亢進和躁動,無拘無束、為所欲為,以及直白和簡單也是一種“精神”。
中國搖滾樂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無所有》代表了中國搖滾樂高峰的到來,此後,中國的搖滾樂一直在“邊緣”中生存,有驚無險、有好無壞。
應當說,世界搖滾樂的狀況與中國搖滾樂的狀況基本類似,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造成這樣的局面,可能與它的受眾群“少”有關,這是外在原因當然也有它自身的“內因”。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廈門看過崔健的演唱會,還沒進劇場就看見一群大學生在門外兜售“我愛崔健、我愛搖滾”的文化衫和紅蠟燭。那時候還沒有熒光棒,這紅蠟燭是賣給聽眾在場內點燃後隨著音樂節奏一起晃動、渲染氣氛用。
演出超過入場券上的開演時間大概有十分鐘了,但臺上依然寂靜,臺下的觀眾慢慢地急躁了起來,發出了尖叫。正當觀眾們喊聲要匯成一片哄聲之時,樂隊上場了,正好踩在了觀眾情緒的沸點上,使其演唱會一開始就有了個有利於“搖滾”的宣洩氛圍。
搖滾樂的演唱會,一般都以強烈節奏的音樂“熱場”。
震耳欲聾的音響使我退撤至樓座,更多的小青年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由樓座衝到臺前。
在我身旁的兩個小姑娘從開始就一直站著,把身子傾斜在樓座的前沿外面,隨著節奏在使勁地搖擺,我真擔心她們倆一激動會往下跳。我身後坐著兩位戴眼鏡的中年漢子,眼裡一直閃爍著對這些如痴如醉的觀眾的不解和迷惑,從他倆微微晃動的身軀上,又能覺察出他們也受到了感染。
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它不需要你聽清楚它的歌詞,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亢進和躁動的特性相吻合。
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式,也與青少年在他們那個年齡段的叛逆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大多也與這個年齡段的聽眾所關心的現實問題密切相關。
如果我們理性地用哲學概念去剖析搖滾樂,你會發現無拘無束、為所欲為,應當算是人生哲理中最簡單、最低階的層次;如果用美學概念去剖析搖滾樂,你又會發現這直白、簡單是藝術表現手法當中很膚淺的一種形式。然而,這種無拘無束、為所欲為,這種直白和簡單,偏偏是搖滾樂的核心之本。
平心而論,青少年的亢進和躁動,無拘無束、為所欲為,以及直白和簡單也是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