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首先明亡於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崇禎帝自殺殉國之時,清廷是打著報君父之仇入關的,也就是說清入關時明朝就已經亡了,已經沒必要舉行什麼禪讓制了,在有清一代的宣傳中,清朝入關是替明朝報仇的,並且在趕走李自成以後天下無主才取而代之的,雍正皇帝時甚至大言不慚的稱之為清朝乃是得國最正的朝代,清入關之後雖然還有更正統的南明政權,但是顯然清廷根本沒有承認,並急匆匆的在入關次年,也就是1645年就開始修明史,代表著明朝正式成為過去式,南明根本沒有正統性可言。

    再說說禪讓制,禪讓制分為“內禪”與“外禪”,內禪是帝王將帝位讓給同姓血脈,如清之乾隆帝禪讓於嘉慶帝就屬於內禪,外禪就是帝王將帝位禪讓於外姓之人,題目中的禪讓就是屬於外禪。

    像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及其南北朝時期南方四朝都是禪讓傳遞,都屬於外禪,而且這些基本上都屬於內部權臣篡位,當然曹丕這個特殊點,曹丕老子曹操只是掛著東漢集團的名義,實際上是白手起家自己打下的偌大基業,而自古以來,禪讓多出現於權臣篡位之時,像白手起家自己打下江山的皇帝一般很少行禪讓,如元世祖忽必烈在1276年攻下南宋都城臨安之後,並沒有讓宋恭帝禪位於他,這個傳統也就到此為止了,當然後世民國袁世凱稱帝鬧劇時,也曾行禪讓之禮,但最終草草收場不被正史所認可。

    由上可以看出,就是清入關明沒有亡,清朝也不一定會行禪讓制,畢竟清朝屬於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剛剛入關對於這一套並不懂,而且禪讓制的傳統在元朝開始就沒有了,不再流行,其次是清朝的建立並非權臣篡位,而是原明朝二品龍虎將軍努爾哈赤造反以後,兩代人一點一點打下的基業,行禪讓之禮並沒有什麼大用,可有可無罷了。

  • 2 # 前程說歷史

    中國封建社會王朝的禪讓始於東漢,漢獻帝禪讓於魏王曹丕,建立魏朝,隨後魏朝晉王司馬炎帶魏建立晉朝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禪讓於宋,從魏晉南北朝到北宋這一時期封建王朝的更替基本遵循禪讓與繼承!它們的共同之處是皇帝已失去掌控國家的能力且授禪之人均是前朝重臣已成為實際掌權者;透過禪讓獲取法理依據,實現新生政權的實至名歸!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都北京,明崇禎帝溢死煤山,明朝滅亡!同年清•攝政王多爾袞率八旗將士聯合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南下奪取京師,李自成戰敗;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開啟中國長達268年的滿族封建統治!顯然禪讓無從談起。

    明朝絕於李自成,滿清乘虛而入竊取本屬於大順政權的勝利果實,問鼎天下;但仍佔據南方的明朝宗室先後歷經四帝一監國繼續抵抗滿清直至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統一全國;清入關初期根基並不牢固,南明政權依然是明朝唯一合法繼承人有廣大的民意基礎,禪讓制對於清朝來說名不正,言不順。明朝是華夏主體民族政權,明末大量的農民起義是瓦解明朝統治的直接原因而滿清入關後社會矛盾迅速轉變為抵抗外族侵略,擺在滿清統治者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使滿漢文化產生共鳴以此來維繫漢族政權到滿族政權的平穩過渡!大清入主中原後自稱華夏之主,清帝甚至口出狂言:朕乃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可見清朝當權者完全是以征服者的姿態自居,對於禪讓並不能體現尚武民族滿族的實力,滿清八旗武統天下信奉硬實力!實現全國一統後的滿清已對禪讓不屑一顧!

    所以歷史上的禪讓制並不適應清朝入關初期,而清朝統一全國後也不屑於禪讓!

  • 3 # 悄悄地

    首先,從民族上來說,清朝是滿族,明朝是漢語,在明朝人看來,明朝是繼元朝之後漢族重新一統中原的又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朝廷,這種觀念在臣民心中根深蒂固,而對於滿族統治者清朝,明朝心中一直存在著民族上的偏見。這是基於歷史上一直存在的大漢族主義的思想,所以,一直到清朝建立之初,南明也有人追隨,一些思想家也對於清朝內心不服從,從這點來說,清朝不用禪讓制度來解替明朝,也是有這個考慮的。

    其次,清朝和明朝之間存在著仇恨之說,尤其是努爾哈赤的七大恨,這種情感使得清朝不會透過禪讓制這種接替,而是會透過打敗明朝然後重新組建新的政權形式。

  • 4 # 孫啟平11

    清朝為什麼不用禪讓制繼承明朝的王位?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很好理解,因為我們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統治者建立起來的政權,而明朝是漢民族建立的政權,滿族在東北地區的時候也從來沒有用過禪讓制,禪讓制是漢民族統治者建立的政權說使用的。而且我們應該知道,古代中國時候的漢族的君君子子,父父臣臣的觀念是很深的,早在很就之前,就有了子承父業,長子為大的傳統,而滿族是可以不按照這種觀念去繼承的。另外有一點,明朝是被滿族推翻的,滿族作為勝利者來說也是沒有必要去繼續按照前朝的制度去實行統治的。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如有不足,歡迎指教。

  • 5 # 我來了

    說到這個,我必須要說,清朝為什麼要透過禪讓制來繼承明朝的皇位呢?自古以來,採取禪讓制的大多數是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而實行的一種緩衝策略,清朝則完全不必如此。一則,明朝此時經過李自成農民起義,國力已經大大下降,兵力下降的厲害;二則,明朝後期實行了太多不利於民的政策,比如“三餉”、礦業專利等等,大大削弱了國力,而且宦官轉正,官吏貪汙橫行,朝堂社稷烏煙瘴氣,一片混亂。而清朝則不同,他是被明朝“欺負”著長大的,清朝是舉著明朝“十宗罪”而起的,而且清朝沒有受過太多的儒家思想影響,不必太多在意影響,最關鍵的是明朝紫禁城是被李自成農民軍給攻佔的,他們更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會去在意這些,崇禎皇帝的上吊自盡則更絕了這條路,而且明朝漢族士大夫是很難接收少數民族(即所謂的“蠻族”)來統治天下的,從此後清朝的策略便可知道。所以,清朝是不會像別的朝代(更何況歷史上很少採取禪讓制)去要求明朝皇帝禪讓的,更別說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到不需要禪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租房APP,如殼蛋公寓,自如等,這些都靠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