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啄屍孤鴉先生
-
2 # 一頭認真的牛
也許你們相交併不深,只是淺淺的朋友,也許你們的金錢關,價值觀,人生觀不同,如果不是錢的問題,也許你們只適合做普通朋友,而不是好友,如果只是錢的問題,那麼最不是問題了,今你敬他一尺,明天他會理解的,錢花了,可以賺,好友沒了,不是很容易就交到的,失去錢,換回一個好友,值啊!
-
3 # 瞳關注
一趟旅遊,忽然發現跟好友不是一路人,換個說法,就是志不同,道不合!難怪有人說,要深入認識一個人,最好的做法就是跟他一起去旅遊,特別是結伴的自由行!別小看一趟這樣的自由行,衣、食、住、行、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是在旅途,每一件事都需要在結伴人之間達成一致,路線如何走,乘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住5A、4A還是民宿,吃高檔酒店還是路邊排檔,某處停留半天還是一天……都需要隨時溝通中和,特別是旅遊過程中的經濟如何進行分攤,縱然是好友,也要本著親兄弟明算帳、公私分開的原則,必須在事前說清楚,先說斷後不亂,不要認為好友間談錢顯生分,這恰恰是對友誼負責任,朋友結伴旅行一趟就拉爆的不止一二,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出在錢的問題上!
扯得遠了,回到題上來,旅行結束,對朋友的不滿在心中存下了,是忍耐這段友誼,還是從此成為陌路?兩個人因何成為朋友,除了志趣相投,核心是彼此能真誠、坦誠相待,“忍耐”這一詞的潛臺詞就是還假裝彼此是好友,真誠地發自內心的笑換成皮笑肉不笑,這是什麼?是虛偽,是欺騙!用這樣的方式維繫這樣的紙友誼,何苦來著?我的建議是,先自省一下,一問這“不是同一路人”到底是誰的問題,當然,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理所當然認為是對方的問題,而事實上自己做得比對方更差!二問彼此間的矛盾是不是根本性的、原則性的問題,是不是涉及人的本質問題,如果不是,我覺得還是不應因一時之忿而放棄這份友誼,開誠佈公去修復友誼才是正確選擇!反之,則應該毫不猶豫地放棄!說到這裡我想講一段自己的經歷,初中時住校,每一週有一節勞動課,在學校學農基地種些紅花等經濟類作物,要求學生自帶勞動工具,由於學校離家遠,某周我忘帶勞動工具,就和一位要好的朋友說好換著幹,結果老師不在時他讓我幹,遠望著老師來了,離馬將鋤頭奪過去,一副十分賣力的樣子,勞動課結束,我成了老師影射批評的物件,他反而受到了表揚!這件事後,我們的關係就此淡了!
當然不做朋友,也不用刻意去拉開距離,不做朋友,也沒有理由成為陌路人,甚至仇人,這不是非左即右的選擇,見面該招呼的還得招呼,退後一步總算是熟人吧,只要平時聯絡少一些,聚少一些,關係也就淡下去了!
回覆列表
完全不需要陌路。
很多朋友都是經過浪淘沙而慢慢提煉出來,最後的關係是親密知己,是工作關係,是酒肉朋友,是一般問候關係,等等,都是在生活的自然狀態下,根據個人價值觀、興趣愛好確定下來的。
我們經常說,"走著走著就散了""日久見人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強扭的瓜不甜,隨著年齡增長,留下來的朋友都是永久朋友,也是需要請進生命裡的朋友,其他也許成為了匆匆過客。
我們成熟的標誌就是不患得患失,得之坦然,失之自然,慨然接受。
我在機關的時候,我們號稱"十大金鋼"的兄弟每週都要小聚一二次,過年過節要一起熱鬧,大聚一次,有時是輪流坐莊,有時是玩點小錢抽點飯費。總之,關係相當好。但無論多麼好,你和我,我和他,都不是同等的遠近,比如我最要好的就只有兩個,我們成為"鐵三角"。平時出差休假,打電活的也基本是最要好的兄弟。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做不能親密朋友,可以做一般朋友,只要他不是什麼大惡或者碰觸到了你的底線,就沒必要"是非分明,非錯即對"地劃清界限。
說的俗點,低頭不見抬頭見,誰可能都有用得著誰的時候,多個朋友多條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