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幕後老牛
-
2 # 玉楸堂主
腦在中醫理論中,有別於其他臟腑而為獨立臟器。
《黃帝內經~素問~卷三~五藏別論》: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腑。
《黃帝內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說明人的大腦始生於胚胎,由父母先天之精氣化生而成。
《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為諸陽之綱。
《靈樞~海論》:腦為髓之海。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玄冒,目無所視,懈怠安臥。明確了大腦在人體機能中的作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出"腦為元神之府"。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而成七竅之用。腦對人精神,意識,思想,行動等形成影響,進一步明確了腦的作用。
中醫理論對腦的認識與現代解剖學的大腦有一定的差別。中醫理論中的腦,多含有"腦髓"的概念,為"泥丸之宮,聚神之所"。
-
3 # 梧淨天擇
大腦不屬於“五臟六腑”,而是超越了“五臟六腑”。
如何理解這個“超越”,我想起了明代“四大奇書”之首的《金瓶梅》,雖然不屬於“四大名著”之列,但其文學性、藝術性和對人性的剖析遠遠超越了所謂的“四大名著”。
言歸正傳,“五臟六腑”的概念是臟腑理論的核心內容,它告訴我們,人體是一個以五臟六腑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五臟為主、六腑為輔;“五臟六腑”之外,還有一類器官,形狀上類似於腑,而功能上類似於髒,簡直是超乎尋常,可把古人難壞了,只能把它們定義為“奇恆之腑”,大腦就是其中之一。
發現了嗎?古代的醫學家估計都是美食家,五臟這五個器官都是比較瓷實的,類似於蘿蔔;六腑這六個器官多是鬆散的結構,類似白菜。關於臟腑的理論又統稱為藏象或髒象學說,這正是中醫理論的精華所在。雖然內臟藏於體內,但是它們的病理改變都會以映象的方式投射到體外,並據此作為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依據。
進一步地,中醫藏象學說認為,心主神志、五臟藏神,即心為五臟六腑之主,人的精神活動都是臟腑生理功能的反應,相應地,這些精神活動分別由五臟承擔,概括起來就是:心藏神在志為喜,肝藏魂在志為怒,肺藏魄在志為憂,脾藏意在志為思,腎藏志在志為恐。
為什麼大腦這麼重要的器官都沒有進入核心領導層“五臟”,竟然連政治局委員“六腑”都排不上?這一點正是支援中醫和反對中醫爭論的焦點所在。
一、先說反對中醫的觀點
現代醫學都已經公認,人類的精神活動是由大腦所主宰的,大腦的活動產生了思維、意識和感覺,愚蠢的中醫竟然認為“心主神志”,精神活動由五臟分擔,這就是睜眼說瞎話。心臟,只不過是一個跳動的泵,不斷的把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個器官。有一檔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為什麼不叫《最強心臟》呢?
二、再說支援中醫的觀點
沒有把大腦納入“五臟六腑”的範疇,就是因為其神秘的形態和功能,也是歸入“奇恆之腑”的原因。藏象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念,透過經絡系統將全身臟腑聯結成一體,但是臟腑中各器官與現代醫學中的概念和功能不完全等同,尤其是中醫形神兼備的理論,在現代醫學中無法體現,心,其無形部分就等於宗教中的靈魂。還有,腦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於五臟六腑,這正是李時珍“腦為元神之府”的觀點,“五臟六腑”蘊藏的精神意識活動都透過大腦這個轉換器表現出來;再者,心主血脈, 上供於腦,因此心腦一體,“心主神志”的實質就是“心腦主神志”。這也是中西醫之間的相互理解造成的歧義。
而且,最新研究表明,心臟中竟然含有大約4萬個神經細胞,並組成了一個微型的神經網路,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心臟移植患者性情改變的原因。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中醫的先見之明。
-
4 # 使用者84715339465
中醫學上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髒和腑兩大類,即通常所說的“五臟六腑”。
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其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
六腑指: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多為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洩糟粕的功能。
而“腦”則在<素問·五藏別論>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卵巢),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日奇恆之腑。"也就是將腦和其它相對密閉、不與水谷直接接觸的的組織器官,歸為“奇恆之腑”一類,即似腑非腑、似髒非髒,又具有類似於五臟貯藏精氣的作用。
在髒像學說中,將腦的生理病理統歸於心而分屬於五臟,認為心是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精神之所舍,把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統歸於心。
所以有文字可考的中醫學說來看,也是眾說紛壇,如非要將“腦”分個“臟腑你我”,只能說組織結構上屬“奇恆之腑”,生理病理歸“五臟之心”。
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裡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裡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
5 # 許連生
方藥猶如海陸空
藥對五行單兵種
調理陰陽是後勤
五臟七腑就舒通(大腦為奇恆之腑)
回覆列表
中醫學的基礎理論都是十分深奧的,字裡藏醫,要想掌握好,需要認真,刻苦,同時在於悟性。
中醫學說的陰陽五行論,關於世間萬物分為陰陽二性。再用木,火,土,金,水套用於五臟之中,以此論述病症,指導臨床,用於防病治病有良好的基礎。
在五行學說中,心屬火,為君主之官,主血脈,主神明。人是高階動物,只所以高階,是因為人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而且是邏輯性的思維,這就是人的進化了。而中醫則是把心作為主宰神明的主官,那麼,神明就包括了理性,思維,情志等高級別的活動了。並且還能主宰經絡體系的傳送功能。
心主神明,範指人的情志變化,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情感,都是在神明的主宰之下,出現了與之相適應性的改變,這種現象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動。
中醫有關於七情變化的理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驚傷腎“,在這些論述中,反應了人的心情改變,所傷害人的對應部位,這就是因心靈活動而引起的思維變化。
醫雲“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散,驚則氣下”。這些改變,都是意識,上的變化,由此而牽扯到大腦的活動,或者是受到了傷害。再加入外邪的傷損,可能會導致了某些疾病的發生,由此而有了中醫的腦病學。並且在這方面也取得了進展。所以,中醫裡的神明與現代的神經應該是意同音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