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傲智者

    1868年,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運動,推翻了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政權,國力大大加強。成為了一個具有封建色彩的軍國主義國家。軍隊信仰武士道精神,認為死亡是為國家盡忠的最好方式。所以在太平洋戰爭中,面對火力和裝備遠遠優於自己的美軍,日軍仍然採用集體自殺式衝鋒的方式與美軍作戰。正因為日均信仰武士道精神,所以,日軍即使被美軍俘獲,也會剖腹自盡,寧死不當俘虜。在他們看來,投降和被俘都是莫大的恥辱,對於一個信仰武士道的日本士兵來說,戰死是他最好的歸宿。

  • 2 # 小布人文

    日本軍隊在二戰中如此瘋狂的原因,最主要就是來自於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對日本國民長期的“國家神道”教育。

    (一) 關於日本的軍國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以富國強兵、發展軍事為立國之本,以保留濃厚封建因素的近代天皇製為政治依託,以大和民族優越論和近代合理主義為理論指導,以效忠天皇、崇尚殺伐的封建武士道為精神支柱,以對內鎮壓和對外擴張為基本國策,對日本人民的生存權利、民主權利進行了徹底剝奪,對他國、民族進行侵略、擴張。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若干階段。概括地說,日本了採用神道教的“國體”思想,封建武士道精神,及封建幕藩體制,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迅速增強和資本主義對外發展的需要使得日本軍國主義迅速發展。並利用神道教來對國民進行洗腦。

    (二) 從神道到國家神道

    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是日本社會最持久、最普遍的特有信仰。它以統治眾神世界高天原的最高神——天照大神為崇拜物件,認為他是“萬世一系”的天皇的祖先,日本民族的祖先則是臣屬於天照大神的天界諸神;日本民族是神的後裔,是所謂“天孫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並且是其在人間的代表,是活人神,皇統便是神統;日本為神造之國,即為“神國”,天皇根據“神敕”對人間進行世襲統治;其他國家則是神創造日本時濺出的泡沫凝聚而成。

    其中國家神道是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約80年間神道的一種特殊形態,幕府末期,伴隨著“尊王攘夷”“倒幕維新”運動,要求天皇重掌大權的呼聲高漲,明治政府一面著力向國民灌輸日本的神道、神國觀念,一面用行政手段人為地將神道抬高到國教地位,藉此為新政權尋找宗教意義上的合法性。1889年,日本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形式肯定了國家神道對其他宗教的統治地位。與此相適應,政府還發布《三條教則》透過行政手段和教育體系強制推行神道信仰,使國家神道超越宗教信仰,成為君臨天下的國教。

    (三)國家神道之基本思想

    神道被定為國教以後,就進入了國家神道的歷史發展階段。國家神道的基本思想主要有:1.敬神愛國,崇祖尊皇。把崇拜天皇和崇拜祖先結合起來,將家庭中的“孝”的觀念擴大為對國家的“忠”,把對父母的孝和對祖先的崇拜,同敬神和崇拜天皇內在的聯絡起來,這樣,忠和孝就一體化了。2. 國體主義。 國體主義首先主張作為神的天皇統治的大日本帝國的神聖性,將從“天孫降臨”開始的一系列政治神話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3.日本主義。 日本主義的核心是將日本作為“神國”,將天皇是視作“現世神”,並強調日本在世界上的絕對優越性和統治世界的神聖的使命感。既然日本為神國,那麼神的子孫、優秀的日本民族統治其他劣等民族,從而使世界形成以日本為中心的等級秩序則是自然而合理的。

    (四)對普通國民的影響

    作為國教的國家神道,在政府行政力量的幫助下,起到了教化國民的作用。國家神道逐步用其思想武裝國民,使“天皇是神”“無條件效忠天皇”和“孝忠一致”的觀念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即“得主盡忠、交友守信”、“盡忠孝,常住死”的倫理觀念與國家神道提倡的忠君愛國思想,在本質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在明治維新後亦被用於教化軍隊。1882年以天皇名義頒行的“軍人敕諭”,要求軍人恪守忠節、禮儀、勇武、信義、質樸精神,並要為“為天皇而生,為天皇而死。”“雖死亦為悠久的大義而生”這與軍國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一致的。在這樣的教化之下,日本人的心中,天皇是日本的象徵,宗教生活的中心。對天皇,他們表現出無條件、無限度的忠誠。效忠天皇,為天皇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是每一個士兵作戰時的最高的精神支柱,也是日軍頑強作戰、不輕言投降的重要原因。正是基於這樣一種信仰,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才會有日本的“神風特攻隊”“櫻花機”,作令人恐怖自殺性的攻擊。軍國主義者正是以這樣的種種方法,利用人民效忠天皇的這種心理,為自己的侵略戰爭尋求支援。我們可以說日本人的“忠”是“愚忠”,但我們卻無論如何也說服不了他們擺脫這種思想的束縛。因為對天皇的忠誠不僅與日本的天皇制度是分不開的,也與日本人傳統的孝道結合自一起。前文已經講過,在國家神道那裡,忠和孝是統一的,統一於對天皇的尊。這種觀念在國民教化運動中已經深深植根於國民的心中,不能不說是國家神道的“教化之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日本奪取澳洲為什麼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