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一直想知道是不是現代人自然而然地傾向於受壓迫一方?故有此一問。
11
回覆列表
  • 1 # 中文吳老師

    謝謝邀請。說句實在話,最初閱讀《威尼斯商人》的時候,我並不討厭這個叫夏洛克的猶太人。我沒有歐洲人對猶太人的那種由來已久的討厭與敵意,我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觀看歐洲白人與猶太人之間圍繞“割一磅肉”而展開的法庭辯論,認為“割一磅肉”的契約條款實在荒唐。商人安東尼奧即便再需要錢,也不必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啊!我們真地相信夏洛克會將對方的肉割掉並煮熟了吃掉嗎?不不,他說的是“拿來釣魚也好”,他的本意想要報復安東尼奧,因為後者不遵守商業規則。此外,這是一出喜劇,喜劇不就是逗我們一樂嗎?既然是喜劇,那我們又何必認真呢?當然,我最初對喜劇的認知實在膚淺,以為喜劇向來不如悲劇深刻,其實這是誤解。

    凡是與放高利貸的人打過交道的人,都會有一種既愛且恨的感受,沒有他們吧無處融資,有他們吧又覺得他們是非常討厭的人,錙銖必較,貪婪成性。夏洛克除了是貪婪的放高利貸商人,還有一重身份,即猶太人,加之十分吝嗇,自然難以受人待見。本劇關鍵劇情設定為“割一磅肉”,喜劇衝突由此展開,不能不說莎士比亞確實善於製造吸睛的噱頭。然而,夏洛克的失敗是註定的,因為這是由猶太人的整體生存處境和歐洲複雜的歷史文化語境所決定的。

    我們注意到契約文化是雙方共同擁有的。商業信貸活動離不開契約,契約可以保障商業活動的持續正常發展。然而,一紙契約也可能成為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善與惡、真與假,美與醜在此相互展開廝殺,上演著一幕驚心動魄的人生悲喜劇。而契約在條文上的漏洞往往成為其中一方的致命傷,夏洛克正是如此敗下陣來。他的失敗是多方面的,一個是契約制定的苛刻與非人性化,而對方展示的卻是友情和仗義,符合觀眾的道德觀念與審美心理;其二是夏洛克被貪婪和對契約設計的自鳴得意矇蔽了智慧之門,為新時代女性鮑西婭登場一展風采創造了條件。還有對待自己女兒的態度,我們不能說夏洛克不愛自己的女兒,但是他們的父女關係是扭曲的。

    夏洛克的結局未免有些淒涼,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他罪有應得的下場。作為一個心思縝密、精於盤算的高利貸商人本以為勝算在握,卻未成想在一個女扮男裝的律師面前敗下陣來。庭審的整個過程實在令人驚悚,法庭的反轉即是劇情的反轉,夏洛克最終成為這場對抗的輸者。既輸掉了官司,又失去了自己的女兒(其實女兒找到了真愛,投奔幸福去了)。此時我聯想到了普希金《驛站長》中可憐的維林。

    雖然如此,猶太人還是應該感謝莎士比亞,因為莎士比亞藉夏洛口之口得以讓猶太人在法庭上(其實是在劇場裡)不光為自己,也為自己的民族發聲,為猶太民族長期遭受的歧視而發出抗議之聲。在這一點上,夏洛克成為了猶太人的代言人。可以說,“割一磅肉”這場官司為夏洛克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只不過,夏洛克擁有話語權的時間太過短暫,可想而知,輸得一塌糊塗的夏洛克即使不會因此鬱鬱而終,也會永久沉默下去。他的命運是整個猶太民族命運的寫照和縮影。

    記得讀《蘇菲的選擇》這部小說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到全歐洲排猶的話題,這是小說中一位波蘭猶太曆史學教授的研究成果,很是震驚。以前一直以為在歐洲只有希特勒歧視仇視猶太人,而實際上希特勒不過是做了許多歐洲人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當時我很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赧。也從此不再把歐洲人想像得那麼美好。難怪奧古斯丁會從《聖經·創世紀》中提煉出“原罪”的概念,人類的確是一直在負罪前行。

  • 2 # 淄水氤氳

    看完《威尼斯商人》對於夏洛克這個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所站立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看法。

    第一、夏洛克是一個高利貸者,他貪婪、吝嗇、自私、冷酷和狠毒。雖然家財萬貫卻不享用,一心想放高利貸攫取最高利潤;極力反對女兒傑西卡與外界交往,造成女兒帶錢財與情人私奔;無情虜待僕人。十分痛恨慷慨大度、樂於助人、憎惡高利貸的安東尼奧。他堅持要求割一磅肉就是要將安東尼奧置於死地,好使他的高利貸行業暢行無阻,從而聚斂更多的財富,是一個讓人痛恨的人。

    第二、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又是一個可憐的人。他是個猶太人,在威尼斯長大,遭受到排擠和侮辱,甚至有人罵他是猶太狗。從他的成長曆史看,覺得這個人又是那麼得可憐。這個既讓人痛恨又讓人可憐和悲哀的人正恰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不公平性。正是社會制度的畸形才導致了夏洛克具有的兩面性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沒有做好進入大三的準備,感覺立馬就要畢業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