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阿冰

    “只想多掙點錢,為兒女們減負”,這是我聽過最美的勞動宣言。

    湖北洪湖。

    他們是一群年齡超過50歲的農村勞動者,從安徽老家到湖北洪湖來挖藕,雖說艱難,可是能挖到藕掙到錢他們就很知足了。

    蓮藕在冬季是絕對的暢銷品,火鍋上,朋友聚餐中,家庭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餚。

    但是在冬季,蓮藕池中結了厚厚的冰,挖藕工必須整個身體下到零下十幾度的水下挖掘,凍傷像家常便飯一樣。

    他們說,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都走了,我們不怕苦,一天從早上6點能幹到晚上8點,挖出800斤,能掙300塊。這放到村子裡蓋房子,給兒子娶媳婦就輕鬆多了。

    他們說起這些,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似乎美好的未來在他們凍壞的雙手上散發著光芒。

    是啦,他們也許沒有什麼專業技能,不能融入到城市的辦公室中工作,卻有著老一輩不怕苦,能吃苦的決心。

    “掙了錢,為兒女減負,回家開心好過年。”他們抱著這樣的心態在工作,面對美好的生活,身上的凍傷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這裡不想歌功頌德,也不想貶低年輕人,但是這幫叔叔阿姨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他們對待子女是無私的,自己可以受累,子女一定要過得好。

    可是,這年復一年零下10度,破冰挖藕,即便掙得再多,都是拿身體和健康在拼命。希望他們都能好好地,至少幸福美滿,家庭和睦。

    感謝你們讓我們吃到可口的,蓮藕!

  • 2 # 遙遙領先小秘書

    360行,行行有人幹!挖藕工,也是一個工種,而且是普通農民工的一種。他們的工作環境艱苦,工作收入不高。年輕人不願意幹,年老的人幹不了,50歲左右的群體正是挖藕工的正值年華。

    這個工種,鮮為人知,但是他們的成果卻幾乎人人皆知。蓮藕,是平時桌上的美味佳餚,既可以涼拌、清炒、油炸,還可以製作藕粉等等。但是,很少有人關注,藕是怎麼生長的,怎麼採出來的這樣的問題。這次有幸上了人民日報,也算是給大家普普挖藕工的來之不易和工作的艱辛萬苦。

    藕,不易儲存,在寒冷的冬季,通常是要到零下的冰水裡進行人工挖掘。有的蓮藕種植區,挖藕時需要把水抽乾,再到深入到淤泥裡把藕挖掘出來。有的種植區水很深,就得穿著專門的防水衣進行挖掘。甭管哪一種方式挖藕,都要在淤泥裡,工作起來十幾個小時,確實很冷,凍壞手腳是常有的事。

  • 3 # 芒果君爺爺美食札記

    芒果君爺爺:熬一鍋鮮甜的好藕湯,向臘月間還在勞作的挖藕人致敬

    臘月間的挖藕人

    攝影/芒果君爺爺

    菜餚製作/芒果君奶奶

    宋人有詩曰“淅淅西風肅殺時,枯荷餘得折殘枝…”

    寥寥幾語,詩人便刻化刻化出秋後的殘荷景像。是的,夏日盎然的翠綠荷葉簇擁著粉紅荷花早已被秋風摧殘,失去了往日的綽約風姿。滿塘枯黃殘荷折彎了身杆低垂水面,微風吹來,殘荷窸窣如低低細語,似乎向大自然訴說著生命的哀怨。

    在畫家和詩人眼裡,淤泥、殘荷、枯蓬、月塘會抒發心胸深處的靈感,枯萎的葉梗在詩人眼中喻之錚錚傲骨,隨之就是什麼堅定、剛強。畫家塗鴉後定會題寫殘荷秋色,以顯示對殘敗畫面不同的審美意識。然而,在挖藕人心中,枯枝落葉是四季交替的必然結果。面對砭骨的寒風和抖瑟搖擺的殘荷,需要的不是吟詩作賦的浪漫而是戰勝酷寒的勇氣。

    老吳年過六旬,原籍監利黃歇口人,數年前,將荊州古城西門外護城河畔的幾畝窪地改造成深水藕塘。吳師傅在藕塘邊築起小屋闢出菜地,舉家遷陟至此。說是舉家外沿似乎過於寬泛,子女早已自立門戶,“舉家”,亦就是吳師傅和老伴而已。老吳有著五十年種植蓮藕的豐富經驗,但那時節種藕多是在集體生產和幫人打工,現在有了個人的藕塘,選種、栽培老吳理所當然做到極致。

    挖藕的時節,正是溯風嚴寒的冬令,然而也就是這種天寒地凍的惡劣天氣,卻是鄂楚老幼痴迷排骨烘藕的最佳時令,藕的商品價值無不體現在此時。

    蓮藕伴著冰雪沉睡在肥沃的淤泥裡。季節使然,容不得猶豫,受生計與利益迫使,老吳不得已脫下溫暖棉換上冰冷的橡膠雨褲,離開爐火走出河邊的小屋,踐踏荷杆砸開冰封的塘面,在泥濘之中艱難揮動鐵鍬。

    鐵鍬順著枯黃的荷莖直掘下去,鬆軟的淤泥被啟開,黑泥包裹的藕節側芽暴露出來。藕芽形同古代女子固定頭髮的首飾,謂“藕簪”,藕簪之下必有藕節,藕簪的形態可以反映出淤泥中藕莖的結構,老吳比誰都清楚。藕的品項很重要,絲絲殘破都會影響蓮藕的售賣,它關乎著商品利潤,馬虎不得。鐵鍬扔在一旁,雙手順著藕簪探摸,如同考古人在“探方”裡起獲文物般小心翼翼。每段藕節下滿布根鬚,這是植物攝取養分的器官,老吳從藕的底部將其逐節掐斷,一枝全款全須的蓮藕挖掘出來。

    藕,蓮科植物的根莖,中國栽培三千餘年。千百年來植物演變,藕之品種外型、孔徑、直徑皆有差異,類別甚多。排骨燉藕,追求的是蓮藕熟制後那種綿綿的口感,試想用沙銚子煤爐子慢火細煨耗時費力數小時,排骨軟爛而蓮藕依然具有咀嚼性,遇上“烘不爛”的藕,令楚人無比沮喪。

    在眾多藕品中,有一種節距細長其貌不揚的蓮藕,它靜靜躺在菜市場的肥碩藕旁,毫無賣相。當你好奇問及,她們報出的價格高於其它蓮藕的一倍,待你滿腹疑惑不知所以時,她們又會故作誇張高叫一聲“這是野藕噢”,以此來促成你購買的決心。

    曾幾何時,田野河塘的充分利用,野生蓮藕幾乎絕跡。姑且就是野生蓮藕,生長期與人工種植殊焉有不同?都是沐浴四季的成果嘛。偶遇老吳以後,方才知曉這是深水藕塘的晚熟品種。藕雖顯粗糙粗笨,卻保質期僅一晝夜,甚為短暫,煨湯用藕更要新鮮多汁。節前,挖藕人不再清洗蓮藕上附著的青泥,讓植物依然產生仍在泥塘的錯覺。臘月三十正月初一誰去挖藕?挖藕人也得過年。惟有青泥裹藕,方能保其新鮮以此延長儲存期。

    有了入口軟糯粉綿的蓮藕,美味藕湯已勝券在握。排骨筒骨任選其一,洗淨淖水去其血沫,不閒其煩者還可入鍋煸炒。當然,直接傾入瓦罐中加入足夠的清水,爾後拍上一塊生薑開火煨熬亦無悖傳承。

    蓮藕滾刀法切塊備用。當骨湯煨燉至乳白濃稠油花蕩漾時,蓮藕入罐同煨。

    藕湯在鄂東鄂中一帶極受推崇,年節必不可少。冠其為“鄉愁美食”實至名歸。瓦罐,小火,綿藕構成了至味藕湯煨制的基本要素,三者緊密相連缺一不可。

    春節將至,沾滿青泥的蓮藕車載人挑沿街叫賣,恰似呼喚人們藕湯煨起來⋯

  • 4 # 戎裝下的紅妝

    讓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太辛苦了!年齡都很大了,五十多了,而且一直從事挖藕工作,眾所周知,挖藕人很多都凍傷過,這已經讓我們生活在幸福輕鬆或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他們不僅完成了,而且在零下十幾度的如此寒冷的天氣裡,每天挖藕800斤,我真的覺得太辛苦了,根本完成不了。那為什麼他們能完成!因為——活著!

    活著意味著要生活,要供養家庭,供養兒女,五十多了,多數是60、70後的人,而這二代人經歷了窮苦的時代,都特別能吃苦耐勞,特別節省。他們省吃儉用,上面要贍養老人,下面要供兒女讀書、買房、買車等等,還得帶小孩兒!他們可以說是最辛苦的二代人了!而更從挖藕人身上體現的淋淋盡致!

    其次,就目前市場行情來看,挖藕工人的收入是計量工資,根據每個人每天挖藕的數量,論斤算錢。挖1斤藕算工錢0.5元,手腳麻利的人,一天工作8小時,能挖800斤左右,還有除去破損的藕,收入三、四百元左右。所以收入並不是天數,而是血汗錢!

    這是一位老伯看這自己挖的蓮藕,如視珍寶啊!手上的蓮藕就是他撐起這個家的支柱啊!真的看這他,覺得每一個職責都值得人去歌頌和讚揚,每個人都希望過的更好,所以都努力的工作著。

    他們一天工作八個小時,基本都在冰水中,甚至他們午飯時間都是匆匆忙忙的在泥土中進行,即使如此,他們也微笑著,很佩服,很辛苦。 再累再苦,挖藕人都會堅持下去的,因為他們挖的不僅僅是蓮藕,而是走向康莊大道的路!希望他們越來越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同時,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不是誰都能做好!辛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經典電影、韓劇的資源上哪裡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