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萊蒙夫人

    近年來,全球貿易增長速度開始下降,並且落後於全球經濟增長速度。2012年以來,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3%左右,而2008年之前三十年的平均增速超過6%。1985-2007年,全球貿易增速是GDP增速的兩倍;2008年之後,全球貿易增速下滑,一度與GDP增速持平,現在則弱於GDP增速。背後的原因包括全球經濟活力下降、貿易自由化減速、全球價值鏈佈局速度降低、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等。

    2008年金融危機後,G20呼籲各國開放市場。但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多數並未充分重視這一呼籲,繼續引入貿易限制措施。

    根據WTO的統計,2009-2015年,G20成員國平均每月平均每月引進7項貿易限制措施。2016年,平均每月引入5項,2016年10月-2017年5月,平均每月新增6項貿易限制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新關稅、增加關稅、新設海關規章、原產地規則限制等。

    美國引入的貿易限制措施並不算多,但是卻是主要的貿易救濟調查發起國。中國則是美國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物件。貿易救濟之後可能引進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因此,貿易救濟調查是一箇中性行為,難以簡單認定為貿易限制還是貿易促進。

    總體上看,當前全球經濟增速不夠穩定、貿易保護主義勢頭強勁,支援自由貿易的呼聲雖高,但實際行動並未充分支援貿易自由化的口號。全球貿易增長仍然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 2 # 參考訊息

    全球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經過多年的平緩增長,已經邁入國際貿易擴張的階段。西班牙國家銀行的報告顯示,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間,商品交易量平均每季度增長1.3%,兩年前這一數字只有0.3%。

    這種規模的貿易復甦首先歸因於世界經濟增速加快。此外,這也是全球各大經濟區的經濟同步加速所產生的結果。根據世界銀行日前公佈的數字,2018年全球經濟增幅預計在3.1%左右。

    此外,還可以觀察到貿易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趨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相對於經濟增長的貿易彈性出現了顯著降低。危機前,國際貿易增長率幾乎是經濟增長率的兩倍,但在危機爆發後,世界貿易與GDP的增長几乎同步。

    投資規模縮水、全球價值鏈的動力喪失、保護主義抬頭和貿易開放程序停滯等是貿易與GDP聯動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

    西班牙國家銀行分析認為,貿易彈性在中期內或將恢復,其中主要因素是投資復甦,這也意味著世界貿易演變程序中又將出現重大變化。

    2018年的重大議題之一將是民粹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鼓吹的保護主義與近幾十年來主導國際經濟的自由化和貿易開放趨勢之間的角力。

    如果說2016年的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意味著自由陣營的重大敗退,那麼2017年可以說是自由陣營收復部分失地的一年。馬克龍在法國當選總統或許是遏制民粹主義抬頭程序中的一個里程碑。

    多邊主義正在發出強有力的訊號。歐盟近來已經與加拿大和日本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歐盟和日本儼然成為捍衛多邊主義的重要引擎。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其他11個參與國正在考慮重啟談判,以達成一份沒有美國的協定。中國在全面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在亞太地區積極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談判,這項重要的貿易協定涉及16個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玩電腦和手機,如何正確對待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