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內閣制度實際上是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的產物,不理解這一點,就難以理解歷屆內閣首輔在位時權傾朝野,一旦失勢,則下場慘淡。
因為內閣首輔,雖然是內閣之首,但實際上名不正言不順,內部受到其他內閣成員的挑戰,內閣首輔的權力較之次輔,其他閣員而言,是高高在上的,只有當上內閣首輔,才能執掌更大的權力。
內閣閣臣是帝國中樞精英,每個人都有政治抱負,也有權力慾望,因此內閣之間的傾軋是很嚴重的,除了少數配合較好的內閣,如三楊內閣,弘治時期的內閣外,隨著明朝皇帝或怠政,或昏庸,政治鬥爭更加激烈,閣臣之間的傾軋越發不可收拾。其中鬥爭最大的是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之間。
題主所列舉的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是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先後擔任內閣首輔,前任與後任之間往往展開激烈的政治鬥爭,夏言被嚴嵩構陷,最後被棄市;嚴嵩權傾朝野十幾年,將朝政搞得烏煙瘴氣,被徐階等人趕下臺,被嘉靖勒令致仕,晚景淒涼;徐階一生最大的事業就是扳倒嚴嵩,但因為專權引起高拱的不滿,在退休後,被重返朝堂的高拱運用海瑞這把神器從其家人橫行鄉里,霸佔民田等劣跡著手重重打擊,好在有張居正護持,徐階才得以避免重蹈嚴嵩的覆轍;高拱雖然脾氣大,也是一代名臣,深受隆慶皇帝信任,但隆慶皇帝剛離世,就被張居正聯合李太后,馮保,以藐視萬曆帝的名義勒令回鄉閒住,狼狽地結束了政治生涯。
而高拱最大的敗因即是與內廷交惡。
此外,由於閣臣實際上品級不高,而六部最高長官六部尚書名義上只聽從皇帝命令,並不一定完全聽從內閣命令,因此內閣首輔與六部之間也有權力之爭。
內部有挑戰,外部也有挑戰,加上明朝言官發達,因此在無政府狀態下,無法理上的權威,內閣首輔非常容易受到攻擊,並黯然下臺。而萬曆後期內閣首輔走馬觀花,內閣成員的不穩定,也致使黨爭日益加劇,明朝遂亡於內耗中。
徐有貞是策劃奪門之變,害死於謙的奸臣,不久就被其同夥排擠,被流放。至於楊廷和,主要是因為迎立嘉靖時,與其在大禮議方面產生重大沖突,被嘉靖趕下臺的。于謙是北京保衛戰的功臣,曾擔任兵部尚書,但于謙並沒有進入內閣。
明朝的內閣制度實際上是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的產物,不理解這一點,就難以理解歷屆內閣首輔在位時權傾朝野,一旦失勢,則下場慘淡。
因為內閣首輔,雖然是內閣之首,但實際上名不正言不順,內部受到其他內閣成員的挑戰,內閣首輔的權力較之次輔,其他閣員而言,是高高在上的,只有當上內閣首輔,才能執掌更大的權力。
內閣閣臣是帝國中樞精英,每個人都有政治抱負,也有權力慾望,因此內閣之間的傾軋是很嚴重的,除了少數配合較好的內閣,如三楊內閣,弘治時期的內閣外,隨著明朝皇帝或怠政,或昏庸,政治鬥爭更加激烈,閣臣之間的傾軋越發不可收拾。其中鬥爭最大的是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之間。
題主所列舉的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是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先後擔任內閣首輔,前任與後任之間往往展開激烈的政治鬥爭,夏言被嚴嵩構陷,最後被棄市;嚴嵩權傾朝野十幾年,將朝政搞得烏煙瘴氣,被徐階等人趕下臺,被嘉靖勒令致仕,晚景淒涼;徐階一生最大的事業就是扳倒嚴嵩,但因為專權引起高拱的不滿,在退休後,被重返朝堂的高拱運用海瑞這把神器從其家人橫行鄉里,霸佔民田等劣跡著手重重打擊,好在有張居正護持,徐階才得以避免重蹈嚴嵩的覆轍;高拱雖然脾氣大,也是一代名臣,深受隆慶皇帝信任,但隆慶皇帝剛離世,就被張居正聯合李太后,馮保,以藐視萬曆帝的名義勒令回鄉閒住,狼狽地結束了政治生涯。
而高拱最大的敗因即是與內廷交惡。
此外,由於閣臣實際上品級不高,而六部最高長官六部尚書名義上只聽從皇帝命令,並不一定完全聽從內閣命令,因此內閣首輔與六部之間也有權力之爭。
內部有挑戰,外部也有挑戰,加上明朝言官發達,因此在無政府狀態下,無法理上的權威,內閣首輔非常容易受到攻擊,並黯然下臺。而萬曆後期內閣首輔走馬觀花,內閣成員的不穩定,也致使黨爭日益加劇,明朝遂亡於內耗中。
徐有貞是策劃奪門之變,害死於謙的奸臣,不久就被其同夥排擠,被流放。至於楊廷和,主要是因為迎立嘉靖時,與其在大禮議方面產生重大沖突,被嘉靖趕下臺的。于謙是北京保衛戰的功臣,曾擔任兵部尚書,但于謙並沒有進入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