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北崖君
-
2 # 壹點齊魯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木棉和橡樹,根與根的交錯,葉與葉的相思,守望彼此,這是高尚的情思,這是純淨的愛情,這是超然物我的至死相隨。愛情,不過如此吧,不負春光不負卿。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片純淨的天地,都有那純潔的愛戀。只不過在這個聒噪的時代,哪裡有木棉和橡樹的情思呢。男男女女,花花綠綠。這邊馬蓉剛消停,那邊白百荷又出新意。那種傳統的唯美,在時下更難能可貴。珍惜你的愛人,彼此牽手,相攜至老。
-
3 # 墨舞情感語錄
《致橡樹》是舒婷創作於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透過木棉樹對橡樹的“告白”,來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愛情觀,呼喚自由,平等獨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觀,喊出了愛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號,發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宣言,表達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
致橡樹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作者以橡樹為物件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透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用木棉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舒婷,別名龔佩瑜。1971年開始詩歌創作,1979年發表處女作《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引起注目,獲1970—1980年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新詩獎。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
舒婷的詩對傳統詩歌藝術規範的變革和反叛,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新鮮的審美經驗。意象化、象徵化和立體化,是朦朧詩藝術表現上的重要特徵。舒婷的詩高揚主體意識,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觀真實而摒棄客觀再現,意象的瞬間撞擊和組合、語言的變形與隱喻構成整體象徵,使詩的內涵具有多義性。捕捉直覺與印象,用情感邏輯取代物理邏輯,以時空轉換和蒙太奇造成詩歌情緒結構的跳躍性和立體感,使詩歌情緒內涵獲得了彈性張力空間。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絃。
《致橡樹》的寫作背景及社會背景:
1975年,福建有位曾經在寫作上給予她很大幫助的歸僑老詩人蔡其矯,到鼓浪嶼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時,蔡其矯向她說起這輩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公開談喜歡女孩子是件大膽的事。蔡其矯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很兇悍,他覺得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舒婷說,當時她聽了後很生氣,覺得那是大男子主義思想,男性與女性應當是平等的,於是,當天晚上,她就寫了首詩《橡樹》交給蔡其矯,後來發表時,才改作《致橡樹》。
30年多前的中國,十年浩劫剛剛結束,人們思想上的樊籬還沒有徹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視,人的尊嚴遭到肆無忌憚的踐踏.愛情,這一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現象,在十年動亂中更是遭到貶低甚至扼殺.當時不少詩文中所描寫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沒有其它的“慾望”,“愛情”這一“資產階級的感情”更是與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詩人也毫不畏懼地把她的觸角伸向人性的各個領域,對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細緻的觀察和體驗.在打破了思維上的清規戒律之後,詩人勇敢地表現了對血肉豐滿、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詩中大膽地描寫了對愛情的渴望,以及愛情生活中的各種體驗和情狀.
-
4 # 南山白蔻
《致橡樹》寫於1977年3月,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
朦朧詩派是新時期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隨著文革後期,許多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朦朧詩派詩人們意圖利用詩歌的形式,透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舒婷就是其中之一。
1975年,一位著名華僑詩人蔡其矯和舒婷聊天時說覺得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舒婷聽後很生氣,認為蔡其矯這番言論是大男子主義思想作祟,她覺得男性與女性應當是平等的,於是,她在當天晚上寫了首詩以反駁蔡其矯。這首詩就是後來的《致橡樹》。
回覆列表
好像這首詩是70年代末發表的,那時候的人們剛剛經歷了十年文革,情緒急需各種宣洩的渠道,詩歌,愛情,文學成了最好的載體,整個社會都散發著荷爾蒙的躁動。女性意識慢慢甦醒,她們既歌唱愛情,也追尋自我。然後,八十年代以黃金般的姿態到來了!(圖片為肖全拍攝的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