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馬冰河wu

    趙雲是三國曆史上一員不可多得的驍將,不論武力值、道德品行、思想境界,他均堪稱一流人物。

    單論武功,趙雲在三國英雄榜中位居前列,民間素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說。趙雲騎射皆精,槍術至臻化境,膽力過人,實乃亂軍中可直取上將首級的絕世虎賁。

    趙雲早年即棄公孫瓚轉投劉備,隨劉備東征西討,屢建奇功,他不僅勇冠三軍,能征善戰,而且為人謙遜,從不爭功擺好,自誇其能,人品極好,因此史家和民間對其評價都很高,口碑極佳。劉備曾經由衷點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

    然而,對劉備和蜀漢忠心耿耿的趙雲仕途並不順利,他獲得的職位和他的資歷、能力、功勳、付出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說極不相稱。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地位很崇高,官階也不低,在劉備建蜀漢稱帝后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上將如同後來的元帥,在軍中位高權重,以關、張、趙、馬、黃之排序看,趙雲位居前三,位置相當重要。

    但在《三國志》、《華陽國志》等正史記載中,趙雲並未進入上將序列,只被封為徵南將軍、鎮東將軍等職位,和上將比,只能算二流軍銜。

    有人說真實的趙雲能力一般,所謂的“三國第二武功高手”都是小說家吹噓出來的,有拔高、誇張之嫌;檢索史料,趙雲似乎沒有單獨指揮過大兵團作戰,也很少參加過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此沒有立過大的戰功,所以沒有進入上將序列;趙雲勇則勇矣,但卻缺乏軍事家的素質,他單打獨鬥很少遇到對手,指揮“萬人敵”則有些吃力,因此劉備大多數時間都把他當高階保鏢用,很少交給他軍事實權,更遑論讓他指揮千軍萬馬與敵廝殺、攻戰了。

    然而,趙雲長期待在劉備身邊,說明他的忠誠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因此被倚為心腹,領導誇他“一身是膽”,並非暗諷其驍勇寡謀,而是對他忠勇無匹的由衷讚賞。“長阪坡單騎救主(阿斗)、截江攔阿斗 ”還不能說明一切嗎?令人不解的是,劉備對趙雲評價如此之高,卻不拿軍銜和爵祿去獎賞他,有人認為劉備對趙雲信之不疑、倚為肱骨,所以不需要拿那些俗不可耐的官爵待遇去安慰、籠絡他,既如此,他為什麼封與其更關係親密的老鐵關羽、張飛為前將軍、右將軍並賜假節鉞呢?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資格甚老、忠勇絕倫的趙雲,落得個不被領導承認與重用的結果呢?

    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搜尋有關趙雲的活動痕跡,確實有點難度。但是,仔細檢索,還是能找到他不被領導重用的一些蛛絲馬跡的。

    趙雲是個直性子,有話直說,口無遮攔,但並非為一己之私。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從古至今都很難被領導發乎內心的賞識與喜歡。南宋裴松之所篡的《雲別傳》記載,劉備得益州入成都後,眾將士急不可耐、議論紛紛,大家都熱切地期盼如何瓜分劉璋遺留在成都的房舍和肥田以及金銀財寶。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追隨劉皇叔殺敵建功,不就是為了這一切嗎?趙雲卻向劉備進言道:“現在雖然我等已經全取西川,但國賊曹操仍然盤踞中原,虎視眈眈,所以現在還沒到貪圖安逸享樂的時候。況且益州飽經戰火,百姓窮困,我們應該把田宅還給百姓,讓其好好的休養生息,以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夯實國力”。劉備聽後深覺有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後孫權遣呂蒙偷襲荊州,打了大舉壓上的關羽一個措手不及,遂置其兵敗身死,丟了荊州。劉備大怒,欲空國而出,全力攻伐東吳,為關羽復仇,同時奪回荊州。

    在萬眾諾諾時,趙雲再次“一士諤諤”,他進言道:“現在的國賊是曹操,絕非孫權。如果先攻滅曹魏,孫權自然屈服。而現在曹魏強大,聯吳抗曹的國策不可輕易破壞,切不可因小怨而結大仇,將曹魏撇在一旁先和東吳火拼,此乃因小失大啊”。

    劉備心裡當然很不痛快,拒聽趙雲、諸葛亮的勸阻 ,執意興兵伐吳。雖然最終的結果證明了趙雲的真知灼見,但劉備執意要做的事,你一個下級卻偏偏要諫阻,這不是拂逆上意、沒事找事嗎?絕大多數領導都喜歡部下對他亦步亦趨、絕對的順從、無條件的支援他,而不是特立獨行的思考,尤其不能容忍下屬比自己高明,有獨立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者都很難獲得領導的青睞。

    在極其現實的功利世界裡,趙雲的超拔流俗顯然難獲知音,因此,他的悲劇結局也就不難理解了。

    諸葛亮率大軍出漢中北伐曹魏時,對謀勇兼具的趙雲大材小用,只撥給他少量羸弱兵馬做疑兵用。趙雲不惱不怨,以少量兵馬與曹真的十萬大軍對峙,雖在箕谷被魏軍挫敗,但後來用“斂兵聚谷”之策力拒曹軍,基本完成了牽制曹軍主力的任務。更令人不解的是,由於諸葛亮指揮失誤,用人不當,馬謖丟掉了戰略要地街亭,第一次北伐虎頭蛇尾,草草收場。大軍撤返漢中後,一清點,發現諸路大軍中只有趙雲率領的偏師損失最輕微,但諸葛亮對趙雲不但有功不賞,還將他貶為鎮軍將軍。

    據說趙雲和諸葛亮共事二十餘年,兩人間沒有明顯的私怨與矛盾,按理說趙雲死時,諸葛亮應該悲傷異常才對,可《三國演義》描述 ,聽到趙雲死訊時,諸葛亮也是唏噓感嘆道:“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哭罷,他並未及時上表劉禪報喪,而是繼續率師出征,看來他情緒波動不大。 在正史記載中,他得知趙雲身故時,雖有感傷,但並沒表現出悲慟欲絕的情緒,總體還算平靜。這是為何?

    張苞是蜀漢開國元勳、車騎將軍張飛的兒子,其人剽悍善戰,很有乃父風采,本來正值風華正茂、前途無量之年,卻在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作戰時不慎連人帶馬跌落深谷,被救後發現他頭部受傷嚴重。

    張苞年輕力壯,正值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光,而且他驍勇善戰,是蜀國的未來和希望,現在他英年早逝,諸葛亮怎麼不能悲痛欲絕?而且彼時的蜀國,將相斷代,後繼乏人,眼見得北伐大業無人繼承,難以進行下去了。蜀漢面臨著人才匱乏的窘境,加上國弱民貧,和人才濟濟的魏、吳比,蜀國的脆弱已經顯露無疑了。蔣琬、費禕、董允皆守成之人,均非雄才大略、開疆拓土之輩,關興、張苞算得上是後起之秀,能征善戰,精通兵法,無疑是青年將領中的翹楚,也是振興蜀漢的希望所在 。現在痛失張苞,諸葛亮思前想後,對蜀漢的未來產生了極度擔憂,他怎不悲從中來、大放哀聲呢?

    【插圖源自網路】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 2 # 酒後看歷史

    說到張苞就必須得提到關興,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做為關羽、張飛的兒子,他們在跟隨諸葛亮北伐時是非常閃亮的兩員大將,且都是很年輕時因意外早逝,一個是在追擊敵人時意外墜入山澗,腦部受創導致死亡,另一個因病而亡,讓諸葛亮很是吐了些血,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真實歷史中的張苞和關興,據《三國志·蜀書·張飛傳》:“長子苞,早夭”,這裡可以看出張飛確實有個兒子叫張苞,但早早就去逝了,而且據其他史料記載張苞是在張飛遇害前就死了,並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些英偉事蹟。關興也一樣,《三國志 關羽傳》中關羽死後有: “追諡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原來關興是文官,不是武將,並且也是很早就死了,也沒有其他史料記載他參與了北伐,那為什麼三國演義要把他倆寫成英勇的武將,還因他們早亡,令 諸葛亮狂噴鮮血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蜀漢確實是三個國家中最弱的一個,不光是地盤小、人口少,更關鍵的是蜀漢人才也少,特別是當前輩武將因各種原因紛紛隕落之後,新生代的人才關沒有特別出眾的人才露頭,雖然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但在演義中卻不能這樣寫,因為三國演義是崇劉貶曹的,總不能壞人人才輩出,好人卻無人可用吧!

    二、做為三國頂級武將,且死得極其憋屈的兩員大將他們的後人居然無人能承接他們的衣缽,無人為他們報仇血恨,這是福斯無法接受的,英雄的仇需要他們來報,好漢的恨需要他們來消,所以羅貫中讓張苞、關興穿越時間和空間出現在了諸葛亮的身邊,並且關興還手刃仇人潘璋,為關羽報了大仇,讓群眾吐出口悶氣!

    至於他倆死後,諸葛亮口吐鮮血,也是因為諸葛亮眼見蜀漢人才凋零,好不容易有了兩個可堪大用的將門虎子可用,卻早早亡故,一時為蜀漢前途憂急所導致,當然按三國演義中的描寫,諸葛亮對張苞、關興是極好的,視為左膀右臂,二人的亡故令諸葛亮傷心欲絕,再加事出突然,一時難以接受,因此才會先是大哭,然後吐血。

    趙雲在諸葛亮領軍北伐時年紀已大,諸葛亮對他的逝去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最關鍵的是趙雲不是諸葛亮為蜀漢準備的後備人材,因此趙雲死後諸葛亮雖傷心卻沒有吐血!

  • 3 # 覃仕勇說史

    答:張苞的事蹟有點和隋唐時期的李元霸相似。

    李元霸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很早就夭折了,甚至還沒來得及參加太原起義,所以沒有任何戰功。

    張苞是蜀漢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子,早夭,也沒有任何戰功。

    不過,與李元霸相比,張苞是結婚生子後才死的,留有一子張遵。

    《隋唐演義》把李元霸寫得非常牛叉,騎萬里雲,提八百斤大錘,打遍天下無敵手。

    《三國演義》同樣把張苞寫得非常牛叉,乃是英雄虎子,和關羽次子關興結拜為兄弟,一左一右兩將軍,並駕齊驅,馳騁沙場,人稱“小關張”。

    諸葛亮哭張苞的情節見於《三國演義》,所以,咱們就撇開正史不談,專談《三國演義》。

    關興、張苞報仇心切,自領先鋒,迎戰孫權侄子孫桓。

    張苞與謝旌大戰三十合,敗謝旌;然後又與李異大戰二十合,不分勝負。

    吳軍中裨將譚雄突施冷箭,射中張苞所騎之馬,致使張苞摔落馬下。

    李異狂喜,掄起手中大斧,想一斧砍下張苞人頭。

    關興忽然趕來,一刀劈李異於馬下。

    次日再戰,關興單挑孫桓,戰三十餘合,大敗孫桓。

    張苞在亂軍中衝殺,一矛刺死謝旌。

    而關興更是大發神威,擒殺頭日施放冷箭的譚雄。

    真是虎父無犬子!

    但是,蜀漢建興七年夏四月,諸葛亮二出祁山,攻破陰平、武都二城,讓王平、姜維、關興、張苞四將前後攻殺魏將郭淮、孫禮。魏兵潰敗,郭、孫二人棄馬上山,連爬帶滾,狼狽異常。

    張苞貪功,驟馬追趕,不料馬失前蹄,人馬一同跌入澗中,後腦穿了一個大洞,血流不已。

    後軍雖將張苞救起,並在諸葛亮的安排下,送回成都救治。但古代的醫療水平,大家都知道的。

    果然,沒幾日,成都來來向諸葛亮報告:張苞已身死。

    諸葛亮猶如五雷轟頂,口中狂吐血,昏絕於地。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跟趙雲之死也有關係。

    按照書中所寫,趙雲和張苞都是死於229年,但趙雲死在先,張苞死在後。

    趙雲之死,已讓諸葛亮感覺屋中大柱已崩一根;張苞之死,乃是雙重打擊,讓諸葛亮感覺又一大柱崩折,則屋宇難存,興復漢室就成為空話了。

    其實,諸葛亮在初出祁山,過馬超墓時,就有人才調謝,時不我待之想,而在街亮丟失,痛斬馬謖時,更有“天不助我”之感。

    還有,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中,趙雲威風不減當年,獨力斬五將,書中寫他“年登七十”,比尚未到五十歲的諸葛亮大了二十多歲,屬於諸葛亮的長輩。而且,趙雲屬於善終,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所致。

    所以,諸葛亮只是傷懷,不至於摧肝傷膽。

    張苞卻是諸葛亮的子侄輩,未來可期,卻死於意外,諸葛亮為之吐血就不足為怪了。

  • 4 # 無月文化館

    趙雲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人稱常勝將軍。

    趙雲死時已屬高齡,作為一個老將來說,能夠活到七十歲的高齡算非常可以的了,也屬於古稀之年,他能得以善終也算是一個好事,諸葛亮聽到趙雲的死訊,他會哭泣,是他們的情義所至。

  • 5 # 澳古說歷史

    正史中,張苞並沒有啥特別突出的成績,且是英年早逝。不過他的兒子張遵倒是頗有能力,而且對蜀國也很忠誠,死的也很壯烈。《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載:“長子苞,早夭......張苞兒子張遵,為尚書,隨諸葛瞻守於綿竹,與鄧艾交戰時,戰死”。

    張遵官至尚書,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大將鄧艾趁姜維不備,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二百里,直抵綿竹。諸葛瞻聞訊急忙從涪城回師綿竹,在這裡列陣以待鄧艾,尚書張遵亦跟隨。但不久,蜀軍就大敗,諸葛瞻父子皆戰死,隨後自知敗局已定的張遵並未撤退,而是率軍突入敵營,力戰而死。

    同時對於正史中,張苞英年早逝後,諸葛亮有沒有吐血暈倒並無記載。但是料想也不至於如此,張苞能力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從史書來看,在他去世前並未有什麼突出的成績,也不是一個驚為天人的將領或謀士,所以諸葛亮應該不會在聽聞張苞死後有吐血暈倒這樣劇烈的反應。

    此外,對於趙雲死後,諸葛亮的反應,史書中也未見任何記載。但是哭泣一下應該是真的,畢竟趙雲可是蜀國的老臣,更是忠臣,諸葛亮與趙雲也是相處數十年的同僚,乃至是朋友。再加上趙雲死後,蜀國所剩下的跟隨劉備開國的老臣已是所剩無多了,諸葛亮這位老臣眼見著與自己相處數十年的一位位同僚逝去,他落淚也是情理之中的。

    當然以上的兩件事情,正史雖沒有記載。但是在《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中,卻有著諸葛亮聞聽趙雲死後,哭泣不已,後聞聽張苞死吐血暈倒的描述。

    《三國演義》描述趙雲死後,諸葛亮正在家中飲酒深思,忽然有人來報鎮南將軍趙雲的兩個兒子前來求見,此時諸葛亮顯然已經意識到趙雲出了什麼問題,於是急忙讓他們進來。等他們進來後,趙雲的二個兒子就哭著與諸葛亮說道“丞相,家父於前一夜病亡了”,諸葛亮聽後跌足而哭道:“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失聲痛哭不已。

    再看張苞。蜀漢建興七年(229年)四月,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張苞亦追隨之。蜀軍一路是勢如破竹,接連攻取武都、陰平二郡,抵擋諸葛亮的魏郭淮、孫禮大軍接連慘敗,損兵折將。一日,諸葛亮率領大軍再次擊潰郭孫大軍,郭淮、孫禮二人丟棄戰馬往山上逃去,此時張苞立功心切,他騎著馬就往山上追了過去,可是因山路過於險峻,張苞一不小心就連人帶馬滾下山崖。後蜀軍將士將其救起,然後連夜送往成都救治,最初諸葛亮認為他休養幾日就能好,可是沒過幾日,成都就派人向諸葛亮報張苞已死。諸葛亮聽後是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

    那到這裡很多人都不明白了,為何趙雲死,諸葛亮只是失聲痛哭,而張苞死,諸葛亮確是口吐獻血暈倒了呢?這反應為何截然不同,如此懸殊呢?

    其實原因就一個,不是因為諸葛亮看重張苞,而輕視趙雲,只是因為年齡的問題。首先此時趙雲已是遲暮之年,晚年的他因年輕時南征北戰,身上早已是傷痕累累,病痛更是接連不斷,所以他的去世,諸葛亮早就做好了準備,說白了就是已經能夠坦然接受了。可是張苞卻不同,他現在正值壯年,正是生龍活虎之時,作為蜀漢第二代將領的領導者,他才剛剛開始替蜀漢開疆擴土,建功立業的征程,誰都沒想到他會英年早逝,諸葛亮對其更是保有極大的期盼,希望他能將來領導蜀漢大軍一統天下。

    可是,恰恰就是在諸葛亮對他寄予厚望,將蜀漢未來一般的希望壓在他的身上時,卻傳來他去世的訊息,這樣的打擊試問誰受得了?我想任何一個對於他寄予厚望的人都是受不了的,如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諸葛亮會口吐鮮血,昏厥過去了,因為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張苞會這麼早死,他還想把蜀漢的未來交給他呢!你說突然聽到這個訊息,氣急攻心,一股心如刀絞的感覺洶湧而來,焉能不吐血。

  • 6 # 無筆史官

    有一點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到廣泛認同,那就是張苞無論如何聲望和能力都是比不上趙雲的。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對於兩個人的去世的反應會相差這麼多呢?在筆者看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1個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張苞屬於英年早逝,而趙雲屬於年邁而亡。俗話說白髮人送黑髮人總是非常傷心的,諸葛亮和張飛關羽以及劉備他們相識的很早,對於他們的子嗣早就視同己出了,這麼一些個年輕人英年早逝,而他們的父輩就在前些年慘死。無論從什麼角度來出發,作為他們長輩的諸葛亮,總是會感到分外難過與傷心的。

    第2個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張苞和趙雲的死亡有一個先後順序,這個悲傷程度是逐步遞進的,先死的是張苞後死的是趙雲,那麼諸葛亮也許也會在聽說趙雲去世後吐血痛哭。人嘛,聽完了一個壞訊息之後,總是接受不了另一個壞的訊息的,哪怕這兩個事情壞的程度差不了多少,但也會下意識的反應更加激烈。

    第3個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張苞的死亡,使得諸葛亮認識到,克服中原這個目標離自己越來越遠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趙雲的死亡,雖然也讓諸葛亮覺得克服中原的希望又減少了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好歹還有新生代的那些人才梯隊,可是蜀漢的人才梯隊本來就不多,都是那些名將的子孫,當張苞這個還算不錯的名將之後的死訊傳到諸葛亮的耳朵當中,諸葛亮的心態可想而知。

    第4個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諸葛亮對張苞的感情比較特殊,趙雲雖說是蜀漢老將,可是趙雲其實更多的和劉備關係比較特殊與親密相比較來看的話,趙雲其實並不是和諸葛亮很是要好,所以,諸葛亮對於趙雲的資訊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兔死狐悲的悲傷而非痛徹心扉的痛苦。

    但是張苞就不同了,張苞的父親是張飛,張飛,關羽和劉備與諸葛亮相識的非常早,而且他們之間共事多年,張苞的父親張飛死後,諸葛亮擔負起了蜀漢的大梁,對於張苞這個人,我們有理由相信,諸葛亮是傾注了很多心血來培養的,這麼一個未來的頂樑柱驟然一年走勢,對於諸葛亮來說自然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才一時想不開,吐血痛哭的。

  • 7 # 小小嬴政

    蜀國建立不久之後,不幸接二連三的發生。建立蜀國的名將,相繼去世。在十年間,蜀國由名將雲集,到將才匱乏,以至於後期被認為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最可怕的不是國土小,人口少,而是沒有可用之人。

    在229年,諸葛亮首次出祁山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馬謖違背自己的命令,而導致重要的戰略基地被曹魏佔領,諸葛亮將自己的好友馬謖斬殺。

    諸葛亮得知張苞去世之後,大為悲痛,幾度昏厥,不省人事。同樣是名將去世,諸葛亮為何反應不同,且論功績趙雲對蜀國的貢獻遠遠大於張苞,為何諸葛亮對於張苞的去世如此的傷感呢?

    而張苞去世時候,正直青壯年,正是人生最好的時期。在張苞受到重傷之前,剛剛為蜀漢立下了戰功,也是蜀漢在二出祁山進軍比較順利的原因。

    而從他殞命原因來講,張苞是從馬背上跌落下來,這種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個主要的將領,死的如此窩囊,怎麼不讓人感慨萬千。而張苞去世之後,蜀漢的將領更加的捉襟見肘,這對於諸葛亮後期的北伐產生更加不利的因素。

    2、兩人與諸葛亮關係不同

    雖然他與趙雲的關係比較好,但是在他心目中,趙雲只是一個猛將,一個先鋒而已,甚至於主公的貼身保衛,因此趙雲自始至終並沒有受到重用。且趙雲是劉備時期的老將,並不是自己親手培育,親手扶持的。因此從感情上兩人並沒有達到不可分離的地步。

    而張苞不同,他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其具有張飛統領大軍的潛質,如果說趙雲是一個出色的猛將,那麼張苞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帥才。其綜合能力遠遠大於趙雲,因此其去世,對於蜀漢來講,遠遠比損失一個趙雲大的多。

    3、悲痛張飛父子

    名將死於非命,誠然是讓人感到最為痛惜的事情。張飛是蜀漢時期最傑出的將領之一,被小人陷害,身首異處;而張苞同樣是青年才俊,其發展的前途是非常遠大的,在諸葛亮的指點下定然大有可為。但如此優秀的青年將軍,沒有戰死沙場,而是比較窩囊的去世,實在可惜。

    當然,諸葛亮本人,與張飛以及青年將領張苞關係都是非常好。在他們相繼死於意外之後,諸葛亮定然為他們不幸的遭遇而痛心疾首。

  • 8 # 中國歷史研究所

    其實張苞和趙雲死的時間是差不多的,趙雲是在229年死的,而張苞是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受傷的,之後送回成都不久就死了,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是228年的事,

    諸葛亮聽聞張苞死直接吐血,其實很簡單蜀中無人。趙雲具體的出生時間也就是找不到了,但是前後跟隨劉備三十年,之前又跟隨過公孫瓚,這個時候趙雲少說也有六七十歲了,所以對於趙雲的死諸葛亮也是早就做好了準備,即使趙雲不死這個時候的趙雲又能做些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威RX5 eMAX大概什麼時間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