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只要堅持夢想總會實現

    哪一個稱號更適合項羽,這要看項羽的表現了?

    皇帝與西楚霸王相比,不僅僅是名號尊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力上要相配。

    你看看,殺宋玉的原因,說的多巧妙,真是粗中有細。膽大包天。

    然後他在鉅鹿之戰中打敗王離,採用的戰術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從而在各路起義軍中威望甚著。因為起義就是打仗,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不打勝仗,就會被消滅,項羽從而逐步壯大。

    缺點

    1沒有政治主張

    項羽進了咸陽城,高興的不得了,昔日的豪言壯語,終於實現了,能不高興嗎?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首先殺了投降的秦王子嬰。然後殺了秦皇室宗親800餘人,殺了4000人的文武百官,最後殺了豪紳萬人。

    咸陽城血流成河,護城河的河水成了黑紅色,血腥之氣,腐屍之臭,讓咸陽城噤若寒蟬。最後把阿房宮還燒了,帶走的是財寶和美女。

    這得罪人的事都是項羽乾的。這哪是義軍所幹的事,這分明是土匪的所作所為。攻下了咸陽,是要準備做皇帝的,項羽卻失去了人心。

    打天下要靠槍桿子裡出政權,治天下要考文官儒士,他殺了那麼多人,就把大秦國的士族階級全得罪了,一條人命就是一個關係網啊!還怎麼會有人給他出謀劃策。就這樣,天下人初步認識了項羽的凶殘暴虐,

    2不會用人

    韓信就在項羽大營中,項羽卻不識人,把他送給了劉邦。他的謀士就一個人,那就是范增。

    而他的叔父項伯卻阻礙了鴻門宴殺劉邦的計策,吃裡爬外洩露機密給劉邦,還幫助劉邦逃跑。

    項莊舞劍要刺殺,劉邦也被阻攔。

    這真是無奈,也沒看見項羽是怎麼處理叛徒項伯。

    當時攻下咸陽,秦國滅亡,並不代表,天下已經是項羽的了。反而使局勢更加錯綜複雜。因為大秦是由七個國家統一形成的。各個國家都有各自的諸侯貴族,他們率領的義軍也同時起義,力量不可小覷。於是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有功將領和各國貴族為王。這下可壞了,他沒有可用之兵了。天下沒有統一就擅自封王。

    而且只是短視的西楚霸王,沒用幾年,四方戰爭紛起,他就被劉邦打敗,自刎於江邊了。項羽自刎後,被人分別砍下了頭顱,雙臂,大腿,用來向劉邦邀功。項羽被分屍了。

    鴻門項伯漏風聲。

    繞指柔腸虞姬淚,

    自刎前夜夢江東。

  • 2 # 遊歷往事

    項羽為什麼不自己稱皇帝,而要僅僅作個西楚霸王呢?當時雖然還有楚國還有個義帝熊心,但項羽根本就沒有把他當回事,分封十八個諸侯王后就直接把義帝熊心給做掉了。

    也就是說,項羽憑藉他當時在諸侯中的威望與軍事實力,本來是可以輕而易舉地稱皇帝的,但他偏偏就是沒有,反而自封為諸侯王(西楚霸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皇帝制度作為一種新興的政治制度,在當時還沒有獲得天下諸侯王的普遍認同。皇帝制度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後,才開始實行的政治制度。皇帝的稱號由來就是認為當時的秦始皇“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所以才合稱為“皇帝”。

    秦末農民起義後,原來的戰國六雄也都先後以各種名義手段先後都復國了,這些人全部都恢復了“韓王、趙王、魏王、楚王、燕王、齊王”的稱號,毫無例外的是:沒有一人出來稱皇帝的。

    換句話說,在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的時候,天下英雄豪傑普遍認為的還是“王”的稱號,很少有人把“皇帝”的稱號當回事。當時“皇帝”的稱號遠遠不如“王”在人們心目中那種崇高的地位,畢竟秦始皇之前,最高的稱號就是“王”。

    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如今的“皇帝”已經成為了人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稱號。但在當時的項羽眼中,他的“西楚霸王”的稱號遠遠要比當時所謂的“皇帝”稱號高階的多!

    因為項羽根本就沒有把“皇帝”的稱號當回事,沒有把稱帝看得多麼重要,而且似乎整個項羽陣營的人,包括范增等人,都沒有把“皇帝”的稱號看得多重要。所以,項羽自封為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西楚霸王”,而沒有自封為皇帝。

    不僅僅是“皇帝”這一稱號問題,整個項羽集團似乎根本就沒有考慮秦朝的那一套與皇帝制度相匹配的中央集權制度,反而把眼光投向了周朝建國之初的分封制,這就屬於完全沒有看清楚歷史發展趨勢的問題了。

    項羽之所以放棄了“皇帝”這一稱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項羽當時根本就沒有打算作皇帝,他只想作一個稱霸天下的諸侯王而已。這與整個項羽集團的戰略眼光也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的戰略眼光已經投降周朝建國之初的分封制,而不是秦朝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這一點其實從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時,就可以看出來了。

    在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王中,除了九江王英布是項羽麾下的一員猛將外,其他都不是項羽手下的猛將或是項氏子弟。也就是說項羽基本上把大半個天下全部分封給了別人,自己的實際封地也只有五個郡(名義上九個郡)。

    當時項羽麾下猛將司馬龍且、季布、鍾離昧,謀士范增,項氏家族的項莊,等等跟隨項羽滅秦之人。竟然一個都沒有分封為王,這算是嚴重的戰略失誤了。

    如果項羽準備擁有天下,而不是隻做一個稱霸天下的諸侯王,那他就應該自己稱皇帝,然後多分封自己的勢力為王。隨後,對於那些對於分封不滿的諸侯採取逐個擊破的方式,漸進式的統一天下。

    簡單的說就是,項羽當時根本就沒有準備擁有天下,根本就不想像秦始皇一樣稱皇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項羽想要的只是“王天下”,只是想做一個稱霸天下的諸侯王,只想做一個天下共主式的諸侯王而已。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之時,距離秦始皇滅掉六國才過去短短的十五年。當時的項羽基本上認為周朝建國之初的分封制才是合理的,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並立、尊奉周王為天下共主的形式才是社會本來就應有的局勢。

    正是因為這一狹隘的認識,顯示了項羽的戰略格局還是太小了。這也不能理解,項羽本來就是楚國貴族出身,他的祖父楚國大將項燕,當時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也只有二十七歲,還是太年輕了,不夠老練。

    而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被項羽分封為漢王的劉邦已經五十歲了,年過半百之人,就顯得老成穩重,戰略格局就明顯比項羽高多了。當時的劉邦日思夜想的就是一統天下,成為第二個秦始皇!

    也正是因為項羽的戰略格局太小,又只想做一個稱霸天下的諸侯王,所以不稱“皇帝”,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的作弄人,當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之時,他沒有想到他當時的處境已經是不做“皇帝”,就是連一個普通人都做不了,更別說是想一生都作稱霸天下的諸侯王了。

    置身於當時的歷史環境裡,項羽想一生都作一個稱霸天下的諸侯王是不可能的,不是項羽消滅其他諸侯王勢力,自己作皇帝;就是被其他諸侯王消滅了。除此之外,對於項羽來說,沒有任何中間道路可走。

  • 3 # 風中無痕跡

    西楚霸王。

    項羽沒稱帝。

    秦朝滅亡之後,項羽作為彼時中國實際上的領袖,需要決定中國是按周朝的方式治理國家還是秦朝的方式治理國家。(分封制還是中央集權制)項羽選擇了分封,自然不會有皇帝的稱號。

  • 4 # 不倒翁

    西楚霸王與皇帝那一個稱號更適合項羽。

    項羽從認識上說,他還停留在分封制的奴隸社會,所以他還是學周朝那一套,秦始皇滅亡了,所有有功的諸侯也都封了,劉邦不是也封了個漢王嗎。然後項羽就認為大功告成,天下諸侯各在各的封地相安無事。他以為天下人都怕他,那裡有問題他就去解決,所以西楚霸王就很適合他,這也是他的認識。社會發展了前進了,項羽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咸陽有一句經典的話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富貴不還鄉,如穿錦衣夜行。秦朝滅亡了不考慮如何進一步解決問題而是急於東歸,可見其戰略短視。他不是一個合格政治家而是一介武夫。

  • 5 # 傑哥000

    西楚霸王最適合項羽。

    因為項羽只是一位大將之才,只會統兵大仗

    沒有政治頭惱治國之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沃爾沃S60L值得購買嗎?落地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