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蟈蟈的文史原創
-
2 # 良辰木子
看名字似是同姓兄弟關係,其實是後來才結拜的盟兄弟,非親兄弟,沒有任何血親關係。張作相早年與張作霖一樣同為綠林,後投奔盛京將軍曾祺,最後一步步壯大勢力,成為張作霖最為忠實的左膀右臂。1928年張作霖於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後,張作相成為最有實力主政東北的人,但他審時度勢,自願讓賢,一手扶持張學良上位,輔佐張學良穩定東北局勢,被張學良尊稱為“輔帥”,一時聲名遠播。1949年病逝於天津。生前重視教育、鐵路建設,嚴禁鴉片,拒絕與日本人媾和,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大義。
-
3 # 香姐逛歷史
民間俗話: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一個好的兄弟就像是自己的手和腳一樣重要,張作相是個好哥們夠義氣,他能為他的兄弟張作霖兩肋插刀,一生忠心追隨張作霖,剛正堅毅為自己心中的正義而戰鬥了一生。
張作相曾任國府國策顧問、吉林省主席等職務,竭盡全力輔佐張作霖張學良父子,被稱為“輔帥”。張作相與張作霖名字如此相近,二人也如此親密,那他們兩是什麼關係呢?
張作相張作霖是兄弟嗎?並不是親兄弟,不過是拜把子的兄弟。
張作霖是奉天省海城縣人。張作相是奉天省義縣人。只是名字碰巧相近罷了。
不過,兩人絕對夠得上是“鐵哥們兒”。據史料記載,1907年,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等八人,按年齡為序,結拜為盟兄弟。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相任二十七師步兵旅長。1918年段祺瑞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作相任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參議,兼任二十七師師長和衛隊旅旅長。1919年,張作霖重建東三省講武堂,張作相任堂長。1924年,張作相任吉林省督軍兼省長。1927年,在張作霖提議下,與張作相、吳俊升、湯玉麟、孫傳芳、張宗昌、韓麟春、褚玉璞等再次結拜為盟兄弟。
1928年“皇姑屯事件”後,張作相以“託孤之臣”身份,一心輔佐少帥張學良。而張學良對張作相也很敬重,稱他為老叔、輔帥。
1930年9月,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進關。此時的張作相,則作為留守大臣,任東北留守司令,盡心盡力地替張學良“看家護院”:主持東北後方一切事務。
1933年,張作相退出軍政界。此後,他一直在天津隱居,在家養花種草消磨時光。
1949年3月,張作相患腦溢血突然死去。
張作相張作相生有9個兒子和11個女兒。9個兒子分別是:廷蘭、廷樞、廷範(一作廷藩)、廷錄、廷聲、廷餘、廷鎮、廷誠、廷信。張作相的諸子中,最有作為的是次子張廷樞。1912年進東北講武學堂,與張學良同學。曾經到日本留學,回國後先後晉升為少將旅長、中將師長和預備軍軍長。1928年東北易幟後,任改編十二旅旅長,駐防錦州。在面臨日寇侵略時,他能放下對峙立場,與馮玉祥組織的抗日同盟軍建立聯絡,堅決主張抗日。1937年10月投奔晉東南八路軍總部,被任命為八路軍第一遊擊縱隊司令員。1940年,張廷樞肝病發作,經黨中央同意,他離開抗日根據地赴港治病。在這段日子裡,周恩來和鄧穎超,經常通過醫生問候張廷樞,讓他好好養病。
1949年7月23日,張廷樞在北平去世,年僅45歲。
-
4 # 讀史三悟
張作霖與張作相沒有血緣關係,非親非故,只是名字重合兩個字罷了。兩人不是親兄弟,但是,他們兩次結拜,勝似親兄弟,一輩子互相扶持,互相提攜,感情很好。
出生地不同,年少時並不認識,因名字巧合,結為兄弟張作霖出生在奉天省海城縣,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海城市;張作相出生在奉天省錦州義縣,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錦州凌海市班吉塔鄉,雖然兩地距離很近,但是隔著一條遼河,所以,兩地居民來往並不是很密切,他們兩個也不例外,年少時天各一方,誰也不認識誰。
1900年,張作霖先是在岳父趙佔元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個民團,當時他還只是一個小頭目,次年,他輾轉投入到八角臺,賴於原來的八角臺頭目張景惠主動讓賢,張作霖當上了八角臺民團的團練長。同年,張作相為族兄報仇,打死仇人,落草為寇。
落草期間,張作相聽說八角臺的張作霖為人仗義,遵章守紀,很守規矩,決定帶著20位綠林好漢投奔張作霖。
初次見面,張作霖看張作相的名字與自己重合兩個字,很是高興,非常喜歡,就這樣,兩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結為兄弟,此時,張作霖26歲,張作相20歲,作霖為哥,作相為弟,自此,兩位情同手足,感情很好。
槍林彈雨之中,張作相救下張作霖,兄弟二人再次結拜在當時土匪橫行的年代,自然少不了打仗。在一次作戰中,張作霖被對方包圍,難以脫身,子彈不停地射在身旁,情況十分危急,張作相見狀,左衝右突,冒著槍林彈雨救下張作霖。
從此,張作霖和張作相感情升級,形影不離,互相扶持,彼此信任,後來,他們接受點編,從地方民團搖身變為正規軍,張作霖當上了管帶,也就是營長,張作相做了張作霖的前哨哨官。
後來,張作相隨張作霖一路升遷,直到坐上了東三省保安副司令,而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就是其結拜兄弟張作霖。
張作霖死後,張作相以“託孤大臣”的身份全力輔佐張學良張學良那,對張作相也很敬重,稱他為老叔、輔帥,張作相讓二夫人花福田認了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為乾女兒,自此,叔侄二人關係十分緊密。
這也算是張作相與張作霖感情的延伸吧!
-
5 # W龍的傳人
張作霖是奉天海城縣人,張作相是錦州義縣人,他倆只是名字上的巧合,並沒有宗族關係。張作霖和張作相是結拜的盟兄弟。
1910年農曆九月初九日,張作霖攜手在剿滅蒙古陶克陶胡的戰鬥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七位哥們,來到洮南關帝廟結拜為盟兄弟。按年齡為序,大哥馬龍潭、二哥吳俊升、三哥馮德鱗、四哥湯玉麟、五哥張景惠、六哥孫烈臣、老七張作霖、八弟張作相。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行駛至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
二,張作相
張作相曾於槍林彈雨中隻身救張作霖出重圍。兩人結下患難之情,形同手足。1925年,張作相代任吉林軍務督辦兼吉林省長,晉升陸軍上將。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期間,創辦吉林大學,修吉敦鐵路,興辦自來水,鋪築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築吉海鐵路。張作霖被炸身亡後,東北軍將領經東北三省議會聯合會推選張作相任東北三省保安總司令。張作相堅持不任,而推讓與張學良,自己甘居副職輔佐。“九·一八”事變後,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下野隱居天津。1949年3月,張作相患病逝於天津。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奉軍諸將想擁戴接替張作霖的其實並不是張學良,而是另外一個人,此人名叫張作相。
由於名字與張作霖相近,再加上手中握有大權,有不少人便想當然地認為,張作相是張作霖的親兄弟,屬於“關係戶”。事實上,雖然兩人名字相近,平常也都以兄弟相稱,但卻並沒有親緣關係。張作相能在奉系中身居高位,也全都憑自己的品行和能力。
(張作相劇照)
那麼,張作相的品行出眾在哪裡?他為何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擁戴呢?
1881年,張作相出生在錦州義縣。由於家境貧寒,張作相只讀了三年私塾便輟學治家。16歲那年,他的一位族兄被土匪殺害,為了躲避災禍,張作相便流落到奉天打工。在那段打工歲月裡,張作相常常因為衣衫襤褸而遭人欺辱。張作相深感世道不太平,他發誓一定要過上好日子,再也不被欺負。
1901年,他將殺死族兄的仇人解決後,落草成了一名強人。也是在那一年,張作相又帶領著20多人,到新民府八角臺村投奔了張作霖,雙方組合成了一支擁有200人的“保險隊”。
在後來的戰鬥中,張作相曾不顧自身危險,從槍林彈雨中救出了張作霖。兩人同甘苦、共患難,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07年,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七人結拜為盟兄弟。
在張作霖部被清政府招撫後,張作相先後擔任了哨官、管帶。民國成立後,他又從團長一路晉升為旅長、師長、總司令、吉林省省長。
不過,張作相卻並不是一個十分看重權力的人。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張作相曾三次拒絕晉升。
(張作霖劇照)
第一次是在1919年,張作相擔任第27師師長時,張作霖想將他晉升為東三省巡閱副使,但被張作相以官職太高為由拒絕。
1921年處,張作霖任命張作相為黑龍江省督軍,張作相卻建議讓吳俊升出任該職務。他認為:“興權年長於我,資歷也比我更深。只有待人公正不徇私情,才對我們的事業和前途有好處。”
同年5月,張作霖想讓張作相擔任熱河都統,結果又被後者拒絕。
後來的事實證明,張作相的謙讓拒絕,絕不是惺惺作態。在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奉軍內部公推張作相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想讓他來接任張作霖的位置。但張作相拒不就任,他力薦27歲的張學良繼承父親的位置,自己則全力輔佐。
並且在私下裡,張作相還曾對張學良說:“小六子,你坐上去放心幹,我們都會支援你。於公來說,如果我們不服從你的命令,你可以用軍法處置我們。但在私下裡,你還是我的侄兒。如果你不好好幹,我會在沒人的時候抽你耳光。”
除了高風亮節外,張作相還是一個具有遠見和大局觀的人。
1924年,張作相出任吉林省長。後來張作霖曾令東三省種植鴉片來籌措軍餉,但張作相卻力勸張作霖放棄這一舉措。
張作相在任期間,大力選撥人才,打擊匪患,積極整頓財政,吉林年年收入均有增長。同時,他還將收入的盈餘投入了公益事業的建設中,比如積極修建鐵路,創辦吉林大學等,無一不是眼光高遠的舉措。
(郭鬆齡劇照)
1925年,郭鬆齡率部反奉失敗後,吳俊升、湯玉麟、楊宇霆等力主將郭鬆齡所部“一網打盡”。而張作相卻勸張作霖“萬不可株連”。在遭到眾人反對之後,張作相痛哭著說:“如果非要殺他們,那就先殺我張作相吧。”
最終,在張作相的苦勸之下,奉軍避免了自相殘殺,最大的程度地保留了實力。
張作相憑藉自己寬廣的胸懷、過人的遠見以及高風亮節的品質,得到了軍隊和百姓的一致認可。他在東三省威望極高,有著忠厚長者的美譽。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張作相還具有強烈的民族情懷。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身為吉林省主席的張作相正在錦州料理父親的喪事,吉林省事務由參謀長熙洽代理。熙洽最終出賣吉林,成為了賣國賊。張作相對此非常憤怒,但卻已經無濟於事。
後來他的盟兄弟張景惠做了“偽滿洲國”總理大臣,曾多次想要請他出山為日本效命,但都遭到了張作相的拒絕。日本方面在多次請求無果後惱羞成怒,將他父親的墳墓炸燬,但卻依然無法動搖張作相的決心。
1933年,張作相隱居到天津,不再參與軍政事務。但在1936年張學良被關押後,張作相卻又一次出山,為解救張學良而奔走。
1949年,張作相因病逝世。
(參考資料:《奉系軍閥全書》)
-
7 # 文史不假
張作相(1881年——1949年),東北軍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字輔忱,祖籍是直隸深縣,愛國的抗日人士。
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時,主張“保境安民”,儘管與日本人存在接觸,但對於民生卻貢獻不少。他修建吉敦鐵路,還有大量的柏油馬路,重視教育事業,今天著名的吉林大學就是由他創辦的。
第一次接觸張作相時,還以為他是張作霖的兄弟。當然,他也的確是張作霖的兄弟,不過不是親兄弟,是結拜兄弟。
張作相出身草莽,於1901年開始投靠張作霖,並逐步成為張作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不斷得到重用。
1907年,張作霖和張作相等8人,歃血結盟,成為結義兄弟。當袁世凱招安張作霖並任命他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後,張作相也得以出任第27師步兵旅長。
1919年2月,張作相出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校長,同時還兼任奉天警備司令,他一步步成為了奉系軍閥內的實力派,可見張作霖對他的信任程度有多深。
1925年,郭鬆齡的反叛被張作霖平定,隨即處決了郭鬆齡夫婦。但是,對於如何處理其他參與反叛的高階將領,成為奉系內部爭論的焦點。當時,張作霖傾向於全部處決。
為了避免奉系的進一步分裂,張作相違背老大的意願,旗幟鮮明地表示,郭鬆齡已死,其餘人員一律不再追究。在他的爭取下,張作霖和奉系的元老們最終妥協,維護了奉系的統一和穩定,也為他贏得了足夠的人望。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與小日本鬧僵之後,由北京返回東北時,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成重傷。隨即被送回大帥府,不久後就身亡,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為了穩定東北局勢,當務之急就是儘快選出主政東北的繼承人。
1928年6月18日,從天津祕密返回東北的張學良,立即出面臨時主持大局。一邊緊鑼密鼓的操辦張作霖的葬禮,一邊召集所有的奉系元老和軍政要員開會,商討現今的局勢和下一步的方向。更主要的議題,則是確定新的東北王。
經過幾天的閉門磋商,最終在6月23日,各方達成初步意向:一、恢復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職務。二、張作相被推舉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成為新的東北王。三、究竟對日本採取何種態度,有待於進一步協商。
但是,在7月2日的東三省最高聯合會議上,張作相堅辭不受,並主動推舉張學良為新的東三省保安總司令。至此,東北正式進入了張學良的少帥時代。
張學良主政後,張作相依然忠心耿耿,全力輔佐。私底下,他曾對張學良講:“於公,你是我的統帥,我若不服從,你儘管用軍法懲處;於私,你是我的侄子,你德行有虧時,我就抽你耳光。”
1931年,小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當時的張作相正在家鄉料理父親的喪事。所以,沒能及時阻止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任由小日本佔領東北,事後他悲慟不已。
眼見日軍鐵蹄攻佔東北後,開始向熱河擴張,張作相對張學良的行徑十分失望,宣佈脫離奉系,離開軍界,舉家遷往天津居住。
1948年10月,解放軍解放錦州時,張作相被誤俘,受到了解放軍的禮遇。經徵求本人意見,解放軍派車送其返回天津居住。
平津戰役前夕,南京政府為了拉攏他,又委任張作相出任國民政府的國策顧問,令其前往南京就職,後來老蔣還親自邀請他同去臺灣。張作相不敢公然違抗,一直虛與委蛇的推託,始終未曾前往,一直待在天津,直到解放。
1949年,張作相病死於天津,終年68歲。
回答完畢!
參考資料:
《輔帥生平》
《奉系江山》
-
8 # 冰哥聊史論古今
遼瀋戰役時,解放軍曾經抓到一個“俘虜”,林帥和羅帥聽聞後,當面道歉,並且明手下護送其至天津。這個人就是張作相,他是張作霖的把兄弟。
張作相是張作霖的把兄弟,東北軍的二號人物。看名字和張作霖挺像,不過兩個人不是親兄弟,只是拜過把子的兄弟。張作相這個人深得張作霖的器重和信任,在東北軍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張作相早年投靠張作霖也是因為家境貧寒,受不了惡霸的欺負,打死仇人後才投靠的張作霖。張作霖敬重他是個漢子,於是便將其收留。後來張作相表現出卓越的才能,張作霖便委以重任。張作相也不負所托,為東北奠定了工業基礎,比如修建鐵路、公路、自來水廠等,而且他讓東北財政由虧轉盈,並且創辦了吉林大學,發展東北教育事業。這些都是東北軍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礎。
張作相不僅得到張作霖的信任,也深得東北軍的敬重。張作相對名利看得很淡泊,張作霖每次要給張作相更高的職務時,張作相都婉言謝絕,並且推薦東北軍其他人擔任。在郭鬆齡叛變後,張作相也建議張作霖不要處罰太多的人,以免影響東北軍的團結。
在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面對東北軍推選他當東北軍首領的時候,他斷然推辭,並推舉張學良就任。此後,張作相專心輔佐張學良,並且幫助張學良解決了很多難題。
抗戰爆發後,面對蔣的不抵抗,張作相內心失望,於是便將兒子送到紅軍。他的兒子叫張廷樞,後來奉命組建游擊隊,併成為遊擊縱隊的司令員,積極抗戰,打擊日寇。
此外,由於張作相在東北的聲望和地位,日本人多次請他出山,在偽滿洲國擔任高官。但是具有民族氣節的張作相堅決不答應,保留了民族氣節,這點也值得尊敬。
張作相雖然是奉系軍閥出身,但是他具有民族大義,在東北軍的時候就為東北的經濟和教育發展做出了貢獻。抗戰爆發後,他又把兒子送到抗戰第一線,積極支援抗戰。面對日本的威逼利誘,他又大義凜然,堅決不做漢奸。這些高風亮節的行為,無怪能贏得林帥和羅帥的尊敬。
參考資料:《吉林省督軍兼省長張作相》
-
9 # 阿柱20
他倆拜把子。其實我們大家沒必要把東北的那些事兒當作歷史來研究來看。首先來說他們都是土匪起家。個性鮮明而作為不大,以張作霖為首的東北軍。不甘心如此,也想學曹操來個協天子以令諸侯。把他們稱為軍閥一點也不為過。只不過在民族大義上面沒忘中華優秀男兒的本色。相比之下,民國時期的其他軍閥李宗仁。閆西山等,還知道某某民生。而東北那幫人只知道擼錢。自己口袋裡放點,打仗用了太多,也就是他們稱霸天下的雄心,用掉了太多的東北民力。當然反過來說了,如果不是如此,老郭也不會反他,當然也就是他當土匪的這種經歷和她的性格。促成了他在日俄兩大帝國的夾縫中游刃有餘,並且能壯大自身。我們看看前幾年四川抓那個黑社會,相比較之下,是不是有些相似?張作相,是最擁護張作霖父子的一個人。他比張景惠強了千百倍
-
10 # ZHANGRUPlNG
題主:張作霖和張作相是什麼關係?
答案:兄弟關係。
張作霖,少帥張學良的父親,人稱張大帥,識字不多,但粗中有細,用毛筆簽字總要留下特殊的記號,想模仿他簽字是萬萬使不得的。
少帥的叔父張作相,在劇中扮演抗日的急先鋒,為兄長大帥報仇,為侄子少帥效勞,至理至情。再看“霖”字與“相”字,其實也有一定的聯絡,是啥呢?木字旁,前者雙木,後者雙木不成林,木對目,區分兄長與小弟,這也是家族前輩們的取名方法,一輩人有個一致的輩分,“作”字輩,另外一字也要考慮其連貫性,這裡就以木字旁為核心。舉個例子,一趙姓人家傳字輩,有五兄弟,就有可能用金木水火土/仁義禮智信或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什麼的,趙傳仁、趙傳義、趙傳禮、趙傳智、趙傳信就從老大叫到老五。
據考證,《新青年》的創刊者之一李大釗與少帥也是一家親,這國共歷史的研究更撲朔迷離了。感謝題主之問,和大家神侃了這麼多,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做個堂堂正正的中中國人,光榮,偉大!振興中華,大家任重而道遠!
回覆列表
張作霖一代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濃重的一比。而張作相這個人大家也許關注的不多,對其瞭解不夠,光看名字,好像是張作霖的親兄弟,都姓“張”,名字裡面都有“作”字,但事實上,他們沒有親戚關係,也不是親兄弟,他們是拜把子的兄弟,但是比親兄弟還親。
【一】與張作霖結為把兄弟。張作相夜入仇人府邸,將打死族兄的仇人殺死後,投奔八角臺的“保險隊”,成為張作霖的盟弟,後隨張作霖被清政府招撫,相繼任清軍遊擊馬隊哨兵、管帶,1911年從東三省講武堂畢業。民國成立後,任步兵團長,騎兵團長,陸軍少將,步兵旅長,奉天警備司令,師長,陸軍中將,東三省巡閱使署與奉天督軍兩署總參議、總參謀長,兼張作霖衛隊旅旅長等職務。張學良主政東北後,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政協主席,南京國民政府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
【二】為維護張作霖的發展盡心竭力。在張作霖身邊,兢兢業業輔佐,為張作霖穩定東北形勢作了重要的貢獻。1925年郭鬆齡兵敗身亡後,張作相對被俘的郭鬆齡部將領立主寬大,而張作霖其他手下主張將郭部下“一網打盡”,“根除首要分子”,但唯獨張作相苦勸張作霖不可株連甚廣,一律免究。最後張作霖採納了他的意見,從而使奉系內部避免了一場自相殘殺的悲劇,為東北軍儲存了一批重要將領。
張作相
【三】胸中有乾坤,政績十分顯著。在張作相主政吉林七年的時間裡,深得民心。大力選拔優秀人才,澄清吏治,打擊匪患,保境安民。同時積極整頓財政稅收,改善年年虧空的局面。堅決禁止鴉片,對鴉片的種、運、售、食皆嚴厲查處,使吉林全境免受鴉片之害。而且將財政盈餘用來公益事業,修建全長200公里的吉林至海龍鐵路,修建自來水廠、修築省城吉林的江堤和柏油馬路,創辦了吉林大學,張作相自兼校長。
【四】一生有為,平安逝去。1933年3月,蔣介石迫使張學良下野後,張作相辭職退出軍政界,寓居天津。西安事變後為營救張學良奔走相告,抗日期間他一再拒絕偽滿洲國和華北偽政權的引誘。日寇將其父親墳墓炸燬。抗戰勝利後,張作相在錦州家中被俘,後東北野戰軍派人將其護送回天津。後蔣介石派人催促其去臺灣,張作相不為所動。1949年3月,張作相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