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再過5-10年,社會上8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爸爸媽媽們,現在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11
回覆列表
  • 1 # 上線了

    人工智慧短期內不能替代的行業排行前十里有“作家、律師、醫生、設計師”。總體來說,人工智慧是“基於人類智慧”的智慧。

    此前,人們認為人工智慧無法攻破圍棋的壁壘是因為許多人不能想明白圍棋本來就是有規可循有律可尋的,它本就是規律,只要資訊量夠大計算速度夠快,當然可以找出最好的下腳點。

    而律師、作家、設計師需要的是“脫離固有經驗的能力”,可人工智慧做不到。

  • 2 # 周公子曰

    未來,創新能力比知識積累更重要。

    從學習能力而言,人工智慧具備海量快速的資料處理能力,這是種人類望塵莫及的自我學習能力。

    我們娛樂時,他在學習;我們情緒波動時,他也在學習;我們睡覺時,他還在學習。人工智慧就是爸爸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好孩子”,他勤奮又好學。

    像Alphago可以依靠不停“吃掉”職業棋手棋譜的瘋狂學習模式打敗人類智慧,他們365天,24小時,無間斷工作,卻沒有人類沮喪、失敗、痛苦、抱怨等負面情緒體驗。

    他們只要不斷去“吃掉”資料與技術,就足以儲備人類望洋興嘆的知識體系,這種瘋狂的自我學習模式,完全把人類遠遠地甩在後面。

    人的肉腦是根本無法跟AI這種物種去比拼複雜的知識體系和強大的學習能力的,但是人具備創新能力,具備跨學科的整合能力。

    人類大腦在發揮想象力、進行跳躍性思維方面具有機器人望塵莫及的靈巧。

    在人工智慧時代,流程性的、資料性的、知識性的知識可全部交由AI負責,解放腦力的人們要去做創造性的想象力的工作。

    像一名律師不可能通曉民法、刑法、商法、智慧財產權等一切法律,人的記憶是有限的,這種資料性知識性的記憶可交由AI負責,而人則可以負責整體策劃、溝通交流等統籌的、情感的、創造性的工作。

    於是,人類知識性的記憶學習變得不那麼重要,人的腦力便從繁複的知識性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從知識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去信馬由韁地發揮創造力。

    一個人勇於突破、不迷信權威、不囿於成見,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將是一個人在未來生存的能力。

    我們不要為了圖安穩,指望我們的孩子去找份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工作意味著機械的重複的勞動,要求的是精準而不是創意,這樣的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

    而那些跟創造力相關,跟個人主觀判斷,跟人類情感體驗相關的工作在將來會更具有優勢。

    讓我們的孩子永遠保有好奇心,永遠保有對世界無窮的探索和創造精神吧!

    因為人的創造力終將是不能被程式設計的。

    未來,人文藝術與理工科知識同樣重要。

    工業時代,“要學就學理工科,要讀就讀商學院”、“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人們根深蒂固的價值理念。

    正是在這種“文科無用”思維下,不少熱愛藝術、人文學科的孩子被逼著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在理科至上的社會里,像我這樣選擇讀人文學科的人,往往是班級裡讀書中不溜的,讀書拔尖的孩子全去了理科班。因此作為文科生的我們難免會有心理陰影,覺得自己是智商欠費,隔壁班的理科生講薛定諤的貓,講潘洛斯階梯,作為文科生的我們是一臉懵逼,大寫的慚愧。

    然而在人工智慧時代,所謂的“文學扯淡”、“藝術無用”將不再是真理。就像李開復說的這是“文科生”最好的時代。

    人類文化的發展就是一個發現美、理解美和創造美的過程。“審美”這事,雖然或許可以透過文藝理論的規律讓AI去用演算法進行,或者還可以讓AI透過讀取海量文藝作品去創作詩歌、去畫畫、去譜曲,但“美”這事很玄,涉及到人的主觀體驗,所以機器暫時還無法勝任。

    機器是一個理性的存在,機器對於“美醜”、“幽默”、“有趣”等人類認知中的感性體驗是不具備鑑賞力的,機器對於沒有定律、沒有明確方法論可循的文科思維、對思想經驗的深度是難以複製替代的。

    當AI將人類從繁雜勞動中解放出來時,當人類不再因衣食住行而煩惱時,人類會有更多的時間轉向創造力和休閒生活的領域。

    在不久來臨的無人駕駛時代,那時人們去開車,就不再是為了縮短里程、節約時間,而只是純粹地為了好玩,為了速度和激情去開車,開車就會成為一件娛樂自我的事。就像現在人們騎單車不再是為了趕路而只是為了健身,騎單車就成了一件鍛鍊身體的事。

    被解放勞動力的人類會有更多的時間投入休閒。人類也會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藝術的薰陶、美的享受上。人類會更遵循內心,去探索人機世界中“人類因何而存在”、“人類該何去何從”之類的終極命題。

    大量重複勞動、無聊繁瑣工作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後,人的天性會被更大程度地解放,曾經因為太過在意社會價值而被忽略不見的美會被重新去發覺。

    我們會重新審視藝術、詩歌、文學,去擁抱那些喚醒我們新鮮視覺、富於我們豐富情感的體驗。

    因此邏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在2017的跨年演講中指出:同樣是茶,人們將不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付錢,而會為了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而付錢。

    當未來人工智慧取代了我們去做那些無聊的工作時,解放了精準化、流程化勞動的我們會為了發現自我,為了愉悅自我,去滿足自我的消費需求,去關注自身的生存意義。

    人類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求詩和遠方,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好玩有趣的東西,於是文化、藝術、美學等創意領域,幽默、編劇、電影、遊戲等娛樂領域,會變得蓬勃發展。那些依靠輸出個性、販賣創意生存的人們將會迎來春天。

    因此將來的時代,無所謂文科還是理科,重要的是跨學科的綜合理解能力。

    我們要讓孩子平衡感性和理性思維,鼓勵愛好人文的孩子勇敢地去學習人文,鼓勵愛好科技的孩子懷著熱情去鑽研科技,不要為了就業,為了生存壓力而迫使孩子放棄自己最渴望做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我一個減肥計劃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