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季無雨_real
-
2 # 柯基閒聊
在風雲突變的當今市場,魅族是肯定需要轉型自新的。魅族科技成立於2003年,品牌初始主攻國內MP3市場,後來魅族M8手機發布,正式進軍中國產智慧手機市場。
(圖為魅族M8手機)
其實魅族在品牌前期借托MP3產品和M8打下的赫赫聲名收穫了一大批青年粉絲,魅族推崇“少而精”,其易於接受的定價和產品本身頗具誠意的效能更是讓魅族成長迅速。不過隨著國內各大勢力紛紛湧入手機市場,競爭一度頗為激烈。在今年八月魅族推出了新款魅藍手機:魅藍note6。作為魅藍手機的又一款新品,魅族不可謂是不用心。其搭載的驍龍625高效能處理器保證了它在日常使用中的凌厲反應。5.5英寸高畫質大屏也讓人獲得相當不錯的視覺體驗。同樣勁爆的價格和後置雙攝讓它毫無懸念的成為了千元機中的王者。再加之前些日子的降價及電商專場,魅藍note6的銷量比往日銷量翻了十倍!就目前使用者的體驗來說,625處理器雖不是現今市場上的最強者,但也足夠應付使用者的所有日常使用。雙攝經過不錯的調教也能讓攝影小白拍出好看的照片。耀眼的銷量讓各媒體直呼:“恐怖”!各友商也只能匆忙促銷回應。其實note6這個檔次的產品並不少,可是能做到像note6這般集顏值與效能於一體的,實在是寥寥無幾。可是,魅族在note6取得成功後是繼續輕車熟路的做出迎合使用者的高性價比產品,還是跳出舒適區給自己一點挑戰同時擴大市場呢?答案恐怕是顯而易見的。
(圖為魅藍note6)
近年來魅族的產品大多定位中低端市場,有著自己相對固定的客戶群體,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今天當我們開啟各大中國產品牌的官方網站,看到的可不僅僅是手機。從電飯煲到路由器,從淨水器到防霧霾口罩,各種百貨都有,不知道的還以為打開了淘寶。的確,豐富的產品線可以拓寬市場受眾面,也可以讓粉絲們對於自己喜歡的品牌多一份“依賴”。這都是魅族應該注意的問題。不過魅族也不是全無行動,我們知道魅族是做音訊起家,在音響或是音訊播放裝置上魅族就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前些日子魅族推出了一款名為flow的三單元耳機,在音樂發燒友中的反響非常好。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魅族想要像小米華為那樣擴大自己的產品線其實還有很多牌可以打,只要敢於嘗試,精於探索,市場是不會不買賬的。
(圖為魅族flow耳機)
(圖為E3播放器)
當然,光靠廣大的產品線是肯定不夠的。只有自身的產品足夠優秀才能夠被認可。我前面說到魅族的高性價比產品定位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自然不言而喻,壞事就是魅族可能會錯過一批渴望極致效能或是極致體驗的使用者。不過好在魅族高層似乎也預視到了這一點,或許魅藍S就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吧。不過,魅藍S到底能達到哪一個高度目前還不得而知。擺在眼前的問題卻不容小覷。如今行業高階產品近萬元的走高勢頭不減,各家也都推出了各大新旗艦,各家國內廠商都在嘗試從前很少涉足的行業領域,可見只走單一產品路線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或許,從少而精轉向大而全是一個趨勢,我們渴望著魅藍能推出更為強勁的高階機型。
(圖為網傳魅藍S)
如果各位經常關注中國產手機行業的話或許會發現,魅族手機線上下甚至線上的廣告宣傳並不多,更多聽說魅族這個詞的渠道是朋友的嘴。的確,魅藍的主要宣傳渠道不能算上廣告,它更多依靠的是使用者的安利和口口相傳。我認為魅藍是時候增加自己的品牌曝光度了。魅族的產品不差,但跟同類產品一比似乎缺少了那麼一點“亮點”,如果往後魅族能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比如為粉絲所熟知的“小圓圈”等,增加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品牌曝光度,我相信魅族產品的名聲會傳播的更遠,更響。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魅族現在面臨的轉型不單單是從小而美變成大兒全,而是從線上知名度轉向線下知名度,從一開始佈局線下魅族就沒進行宣傳,導致魅族一直是一個網際網路企業,他的口碑靠粉絲口口相傳,一旦脫離了網際網路,脫離了粉絲,他就力不從心。再者pro7釋出,大失人心,連煤油都不支援了,線下靠忽悠能忽悠幾個人?以前有人買手機必須推薦魅族,現在買手機是有幾個推薦pro7的,同等水平的手機賣的都比魅族便宜,光靠一個不知道對誰有用的設計誰會認賬,不如直接抄襲俄羅斯那個雙面屏手機合算,用得著請個蛤蟆設計成這樣兒嗎?就是在以前手機的基礎上開了個口,硬塞了一塊顯示屏就要收兩倍的價格,在現在普遍崇洋媚外的情況下,買進口手機花十萬都值得,至少可以嘚瑟,買中國產就是為了實惠,當你不實惠的時候,也就失去了支持者。想從老百姓身上掙錢至少你該有個正確的認識,魅藍可以主打線下,這叫大眾產品,pro7主打線下的話,全中國普通老百姓有幾個月工資能到四千的,買手機不得合計合計嗎?不要為了創新兒創新,那不叫創新,只會增加成本催高價格,老百姓只需要一個性能達標價格適中系統穩定的手機而已。要想賣到蘋果的價格,至少你要放棄安卓,自己開發一個OS並建立完整的生態才有可能。否則開源安卓人人可以使用,使用者不會掏錢買你的安卓,直接找谷歌要就行了,人家免費。去掉關稅,去掉OS研發成本,去掉多餘的推廣成本後假如你的總成本還比別人高的話,就讓你的產品繼續待在實驗室裡吧,不要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帶來的超高成本強加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