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域風影

    諸葛亮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知天文下至地理,足智多謀,所有形容智慧的詞語加在一起彷彿都無法描述諸葛亮的一生。三國時流傳著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而臥龍先生也就是諸葛亮。

    在這裡要替劉備感慨一下,臥龍鳳雛皆在帳前,卻還是沒有安天下。時也,命也。

    在說諸葛亮之前,先說一下鳳雛先生吧。鳳雛先生,名龐統。相傳赤壁之戰時,曹軍的連環計就是龐統給曹操挖的坑。後來,龐統投奔劉備,在一天之內解決了100多案子。劉備震驚,給與左將軍之位,隨其征戰益州。期間數出奇策,可以說劉備得益州,龐統功不可沒。可惜龐統行軍至落鳳坡,遭遇埋伏,慘死於亂兵之下。鳳雛隕於落鳳坡,真是造化弄人。

    諸葛亮為臥龍,名聲尚在鳳雛之前,且其能力也是強於龐統。可謂神機妙算,在大小事情中都以錦囊的形式提前準備。部下將領往往只要按照錦囊行事,便可功成。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是諸葛亮是神機妙算,不是神。鞠躬盡瘁,為劉備打下荊州,益州等大片江山。卻沒有算到關羽的驕傲,劉備的衝動。荊州失守,關羽敗亡。劉備為義弟報仇,傾全國之兵攻吳,最終沒有等到諸葛亮到來便兵敗於夷陵。臨終託孤,將蜀國這個爛攤子交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蜀國終於恢復了一些元氣。之後七擒孟獲平定南蠻,開始了他的六次北伐。而曹魏中,諸葛亮最大的對手便是司馬懿,在交手多次後,司馬懿派出的上將張郃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膝蓋中了一箭而死。這裡沒有誇張,在古代膝蓋中箭而亡是很正常的事情。司馬懿知道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便龜縮不出。諸葛亮派兵在城下謾罵,給司馬懿送女人的衣物,司馬懿毫不上當,甚至穿上女裝問隨軍將領好不好看。最終,諸葛亮無可奈何,只能在之後的交鋒中詐敗撤軍。司馬懿果然中計,被引入已經準備了各種易燃物的山谷中,諸葛亮利用山谷的地形將司馬懿的部隊困在大火中。司馬懿知道自己難逃一死,準備拔劍自刎。結果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司馬懿趁著大雨突圍逃了出去。

    司馬懿是什麼人?他的兒子便是司馬昭。晉朝的開國皇帝,而大火中司馬昭也在,也就是說如果這次計劃成功,三國的歷史也將改寫。但沒有如果。大雨傾盆而下,諸葛亮仰天吐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昏倒在地,之後諸葛亮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病死於五丈原。

    在劉備死後,其實蜀國勝利的機會就已經很渺茫了,諸葛亮經營的小小蜀國能夠發展到如此的軍事實力,幾次主動攻打魏國,讓魏國只能處於被動的防守,的確難得,然而在北伐的機會錯過後,諸葛亮已經沒有命去繼續北伐了,“將星隕落,天命難違”。三國演義的前半段主要說劉備的勵志故事,從關羽敗亡開始,進入後半段,給我們演繹了這一段令人無奈的悲劇。

  • 2 # 視趣娛樂解析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割據爭霸,那個時代是中華大地最為混亂的時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幾乎百里就有一個主公,幾個縣城就有一個統治者,他們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希望在這樣的亂世分得一杯羹。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天道。對於此時的亂世,有四世三公的袁紹,掌握四州之地,擁兵自重,虎視北方區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亂世梟雄,雖一時失利,但胸有大志,求賢若渴;偶的玉璽的袁術,雖無大志,一心想稱帝;借兵揮師東吳,依據其父之基業,人稱小霸王孫策;三顧茅廬求得諸葛孔明,臥龍出山,三分天下,雖得明主,不合時宜也!

    三國中,有多少事蹟讓人可歌可泣,不僅讓我們驚歎,讓我們佩服,讓我們悔恨,讓我們感覺過於愚蠢。俗話說的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在做事,天在看,能不能成功不是人力所能為,是天意如此。如果只看到這兩句,真的過於妥協了,過於牽強了,憑什麼我成不成功要看天意,要看我是否努力。

    這兩句後面還有四個字,那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這個強說的很對,它可以作為不可強求,也可以說不可冒進,同樣可以說不可過於執著,也可以說不可逆天而行等等。下面我們透過三國的例項一一分析。

    袁紹

    袁紹雖然掌控四州之地,有六十萬大軍,物產豐富,糧草充足,但是因為多年東征西戰,討伐公孫瓚,農民生活艱苦,經濟也因戰爭頹廢了,百業待興。自負的袁紹感覺自己是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也是區域最大的賢主,發動戰爭,去攻打曹操,兩軍相持官渡。他的監軍沮授勸阻他,讓他休兵待戰,抓緊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百姓的賦役負擔,發展經濟。

    袁紹為人少謀略,志大而智弱,遇事猶豫不決,不能殺伐果斷。他聽信讒言,把沮授留守軍中,讓謀士田豐關閉牢中,不聽謀士許攸的計謀,最後被火燒糧草,官渡之戰大敗。袁紹聽取任何一言,都不會失敗,就因為他過於強求,沒有冷靜的頭腦,縱然數十萬大軍,也被曹操幾萬大軍打敗。

    袁術

    袁術這個人沒有多大本事,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怕惹禍出逃,後與曹操、袁紹等人聯合討伐董卓,後佔有一定的區域,與袁紹和曹操發動戰爭,兵敗後逃到揚州。當時手下有孫策,孫策用玉璽換得兵馬,袁術得到玉璽後,在建安二年稱帝,當時各地割據勢力正是混亂,袁術沒有看清形式,盲目稱帝,被天下人共憤,於是很多人討打他,最後被曹操滅,嘔血而死。袁術之所以這麼早死,因為他過於貪慕虛榮,不看清形勢,強求稱帝,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曹操

    赤壁之戰之前,可以說曹操是順風順水,滅袁紹,擊馬超,破袁術等等。當時曹操基本控制了所有北方區域,此時更多的是發展經濟和防守區域。但是曹操一心想統一天下,沒有考慮實際能力,發動了赤壁之戰。赤壁之戰被大敗有四種原因,一是當時曹操五千精兵確實被周瑜打敗,周瑜兵分多路,和劉備聯合軍力一起夾擊曹操;二是曹操多為北方人,來到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軍中疫情氾濫,好多士兵不能戰鬥,軍心渙散;三是曹操沒有考慮戰線問題,把戰線拉的過長,糧草一時運輸受阻,軍中無糧,出現了大批計程車兵餓死;四是曹操準備不充分,沒有水軍可以渡江,時間緊湊組建的水師,沒有戰鬥力。如果曹操聽取謀事和大臣的建議,在北方發展經濟,招兵買馬,組建水師,建造戰船,不求冒進,願意花幾年時間去準備,當時劉備兵不過三萬,東吳最多也就五萬人馬,孫劉聯合又能如何?但是曹操當時過於自信,沒有考慮到戰線、糧草、區域差異等問題,過於冒進了,最後慘敗,曹操從此也沒有完成統一,這就是不可強也。

    孫策

    小霸王孫策可以算是一個將才,統兵打仗可以,但是在管理區域方面有所欠缺。當時孫堅早死,孫策帶著小弟孫權,利用玉璽從袁術手裡換得三千老弱殘兵,揮師東吳。短短几年時間,孫策已經基本控制了江東地區。孫策為人比較孤僻,而且辦事沒有耐心,過於求成。當時孫策雖然控制江東地區,但是作為外來勢力的孫策,更多的是安撫本地勢力,和本地勢力和睦相處,只有這樣才能長治久安,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用武力是不能解決的。孫策過於冒進和自信了,在江東大肆殺戮,好多名門望族和勢力派,都被孫策屠殺殆盡,百姓怨聲載道,勢力派也很是厭惡孫氏的統治,最後孫策本人被人暗殺。人也謀事了,天意也讓你控制了江東,就是過於強求,不能善待派系,慘遭殺身之禍。

    諸葛亮

    當時劉備得軍師徐庶相助時,一時間阻隔曹操大軍不能前進,曹操用計騙得徐庶,劉備求賢若渴,急需一個謀士輔助。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諸葛亮,隆中一對,諸葛亮三分天下計,劉備深感佩服,兩人相識恨晚。水鏡先生曾經有一語,臥龍雖得其主,不合時宜也。當時劉備是什麼條件呢,一沒有城池,二沒有人馬,三是周邊勢力範圍強大,隨時會吞沒劉備。在這個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優勢的劉備,臥龍為何出山輔助呢。臥龍是如此聰慧之人,他必然也知道這是違背天意,而且非常冒進的決斷,但是臥龍素來仁義,遇到劉備這樣的明主,雖不能成大事,但臥龍願意一試。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孔明盡力去做,坐等一時機。直到最後幫助劉備建立西蜀,歷二世,這個算不算成功,對於諸葛亮已經滿足了,對於劉備只是偏安一隅,並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的偉大願望,所以有的時候,做事和做人,不可強求,根據當時三足鼎立,東吳和西蜀的區域和經濟是完全落後於北方的大魏,時間越久,差距越來越大,直到後期只能被吞併。

  • 3 # 使用者辰龍68

    三國演義小說有一段,火燒上方古,諸葛亮火燒司馬懿的片段,思謀良久,把司馬懿父子引誘到上方谷,熊熊大火正在燃燒之際,一切全在預料之中,或許轉眼間司馬懿父子隕命於此,則先帝霸業有望矣!哪裡想到天助司馬父子,居然下起傾盆大雨,孔明想起先帝在白帝城的託孤之重又將渺茫,不由得感慨萬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時也,運也,命也,天不滅司馬父子,意欲何也,百感交集,心力交瘁。上方谷事後,諸葛亮一病不起,在五丈原病逝。一代丞相留下千古佳話,萬人敬仰!

  • 4 # 老漁破船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的“奇門遁甲”,被稱為黃老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或最高預測學的天下第一奇書,諸葛亮將其運用如神。運籌帷幄,把奇門遁甲的效應發揮到最大。雖然如此,諸葛孔明卻幹了三件有違天命的事情。其中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裡的“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與七擒孟獲中對付藤甲兵時,不得已又用火攻的“火燒藤甲兵”,最終孟獲雖然被諸葛亮收服,真心歸順蜀漢,但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過程中,死亡數萬人,卻衝撞了上天。諸葛亮一生把火玩的爐火純青,卻在最後火燒司馬懿的時候,被一場大雨澆滅,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難道不知道什麼時候下雨嗎?這次下雨顯然是天意。天意的懲罰導致後來一些攻守策略的頻頻受挫,最終形成惡性迴圈,也應了諸葛亮的那句:“食少事多,其能久乎”。諸葛亮無奈發出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也應該算是對其一生專研《奇門遁甲》的總結吧!(圖片來自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羅斯放棄10天12萬合同,他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