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ever179971

    可憐天下父母心。

    為什麼有的父母在知識,情商,閱歷方面都是低水平的情況下,還要參與子女的事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一、因為他們很愛你、在乎你。

    我相信世界上大多數父母都是非常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同而已。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畢竟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愛我們的人。

    在他們的眼裡,不過你多大 你都是他們最愛孩子,只是一個孩子而已,儘管你也成家立業,在他們看來,你也僅僅是個孩子。不時總喜歡嘮叨幾句,可能他們不是太懂你們年輕人的生活,可是他們還是喜歡去給你一下建議。有的建議可能是無關緊要的,但是那也是他們愛你的一種方式。

    二、你是他們的子女。

    正因為,你是他們的子女,他們才願意去管你們,參與你們的事,可能你會覺得很煩。但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會去參與嗎?我想不會的。誰會無緣無故去對一個人好,那是有理由的。嘮叨你的是他們,對你好的也是他們 ,他們沒有去對其他人好吧。

    知識水平不高,並不是他們的問題。也許在他們那個時代能讀書都不錯了,更別說,高學歷,高知識水平了。至於情商,我不能透過自己所經歷的情感, 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一個人情商的高低。況且,他們也有友情、愛情、親情,再說情商是在各個方面提現的,或許他們更比我們會為人處事,更比我們懂得珍惜感情。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而已罷了。 有時候經常聽父母說:

    “我們因為沒有文化,常常被人欺負,所以你要好好讀書,出人頭地。”

    “爸爸是個粗人,不會說什麼話。你諒解一下爸爸啊”

    “女兒要是以後出去,無緣無故受欺負了,告訴我,只要我有一口氣,都會去替你討回公道的。” 而閱歷,是指:一個人對社會中、生活中中所發生的事的經歷及理解方式和看法。可以說,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飯還多,他們走過的路比我們過的橋的還多。”他們只是沒有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而已。有時候聽一聽他們的勸告,聽一聽他們的意見也沒有什麼壞處。不過部分父母可能過度了,應該給或者自己做決定的權力。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學會理解他們,學會去理解他們的愛、感悟他們的愛。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若有不同還請見諒。

  • 2 # 夢裡芳華驚覺

    世間有很多事情是沒有為什麼的,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有時候卻不知不覺忽略掉了孩子們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和處世之道。

  • 3 # 博智來教育諮詢潘偉

    謝謝邀請!天下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的。正如高爾基所說,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天下父母愛孩子的方式與表達卻是各有不同。有的父母對孩子表面上是不管不顧,當然是有主觀思想和客觀條件的因素,可是這裡面卻有很多孩子卻能夠優秀的成長,因為恰恰給了孩子成長的自由尊重與尊嚴,和給予了生命充分體驗的過程。而有些父母事無鉅細費盡千辛萬苦,什麼事都要管,都要代替包辦,可謂對孩子的愛是無微不至,結果孩子卻是懦弱無能,對什麼事也提不起神,終身碌碌無為。如此行為表面上好像也是愛,實則是剝奪了孩子的成長的權力與動力,終其原因是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更不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甚至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為愛而愛。很多人之所以總是以愛的名義卻在做傷害孩子的事情,甚至是貽誤了孩子的終身,究其深層的原因是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更不懂得怎樣才能科學的把孩子教育好。為此,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愛。我的導師董進宇博士歷經17年的研究與實踐,歸納總結了以下幾點。1、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關於這點的關鍵詞是“感情”,也就是說是一種情感的反應,不是理性控制的——理性只能決定情感要不要表達和怎樣表達——(方式),而不能決定內心的這種情感的有和無。很多人對於情感的問題,會說你“應該”你“必須”,比如說,你應該懂得感恩,你應該孝順,你必須要愛……等等,恰恰忽略了以心相交、以情交融,用尊重理解關心包容……等,去激發出對方內心的情感——以及形成的一種情感反應模式與習慣。2、愛是平等的關係。這裡講的主要是人格的平等與人性的尊重。3、愛是無條件的。有條件的愛不是愛,那是一種交換。比如你對孩子說,你要成績考100分我才愛你,這不是愛孩子,這是愛孩子的成績。又比如你會說,你要乖巧聽話,我就給你買某某東西,這不是滿足孩子的需要,是滿足你自己的需要。4、愛是完整接納一個人。主要是接納其缺點,優點誰都會喜歡。5、愛的有無是被愛者決定的。你覺得再愛對方,別人感受不到,你的語言及行為讓別人感受不到愛,甚至感受到的是相反的,那麼等於沒有愛。因為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和我們的想法一樣,尤其是小孩,是在成長中的人,不能要求他有我們一樣的知識經驗和理性,不能把他當成人看待,更不能把他當機器看待——要他怎樣就怎樣。

    以上是從愛的角度出發,無論我們大人各方面水平高低,對孩子都不能事事包辦,不能都事事參與,要給予自由與寬鬆,要充分理解信任孩子,要知道信任是有力量的——關於這方面,如果沒有認真的學習沒有相應全面的背景知識和正確的領會,會有很多歧義的。也可能很多人會和我爭論的呢。

    董進宇博士在《優秀家長訓練營》上,期間有關於真愛的藝術的論述。這個內容將分解為18個話題進行論述:愛的需求、真愛的定義、愛的成分、愛的目的、母愛與性愛的區別、愛起作用的原因、什麼不是愛卻被說成是愛、愛的方式與內容的關係、愛的方式有哪些、愛對人的作用、愛的情感分類、怎樣獲得愛、獲得愛的陷阱、愛與性的關係、愛的誤區、愛的陷阱、愛的異化、愛的昇華等。

    大家如果有在教育子女和兩性關係上的問題,可以諮詢我哦。

  • 4 # 努力向你靠近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你能力再大,再優秀,在父母面前你依舊是個孩子,他們擔心你的生活,你的感情,就像你說的,事事都參與,他們只是太愛你了,想更多的瞭解你,照顧你,只不過有事方式不對罷了,作為子女我們要學會理解,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

  • 5 # 小記日常

    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來說比較好。一方面,家長認知侷限,會從他們的視角看世界,然後擔憂子女走錯路,所以寧願不討好也要強加干預,無疑這是從愛的角度出發的。另一方面,孩子的認知已經超出父母,大家長的權威受到挑戰,而家長事事參與某種程度上對岌岌可危的大家長地位的維護。其實,世界觀、人生觀雖然有點大,但真的能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想想看,有房有車有家是家長給成功的標籤,而你無房無車於物件,隨時遊走在辭職的邊緣,只為去個西藏、坐個熱氣球……這時候,父母哪能眼睜睜的看著你‘墮落’呢~所以啊,有情則理不清,學會跟家人相處才是正道

  • 6 # 自由小小影

    今天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們也就慢慢地熟悉了,接受了。

    我覺得對待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

    1、天下父母心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好,有出息,事事操心也是理所當然的。作為他們的子女應該感謝父母這麼細心,感謝他們的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

    2、子女不成熟

    父母為什麼要事事參與?因為你不成熟,不能獨立,不能讓他們放心,他們不試試參與,能有現在完好的你嗎?我也經常說過,我們要多反省自己,為什麼父母要事事參與?

    3、思想不開放

    說到思想,首先作為父母來說,如果事事參與,自己的子女成長會很慢的,獨立性差、自控力、自律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差的。所以父母要懂得適當的時侯放手,思想開放,讓自己的子女早點出去闖闖,多讓他們去經歷一些事情,這樣對自己的子女才是好的,但同時也去引導子女,而不是事事參與,否則自己的子女就沒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了,他們也就更不瞭解自己了。

    同時這也正說明人都是有私心的。父母希望一把拽住,不放手,但是畢竟是個活人,早晚都要飛向天空的。事事參與,自己的子女沒有一點成長、沒有一點私密空間,父母的這種私心也將帶來更多家庭,甚至社會問題來。

    作為子女的,早晚也要做人父母,你應該如何做一個父母呢?也會向自己的父母那樣事事參與嗎?

    解放思想,這個詞一直都在說,到底什麼是解放思想?真正地做到解放思想了嗎?我想我們應該多去反思反思。父母為什麼要帶這個子女來到這個世界?準備帶子女去到哪裡?希望自己的子女做些什麼?

  • 7 # 愛如禪

    經驗表明,越是情商低,沒見識,閱歷少的人越是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他們從來不管客觀事實是什麼樣的,只管自己認為是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的!事事喜歡逞強好勝,自作主張。其實這就是個人認知問題,眼界決定格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螃蟹不能跟什麼一起吃?吃螃蟹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