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邊說邊學
-
2 # 追毛球次
兩篇基本的論文都發不了根本就不配博士頭銜。以發論文難作為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博士生太多了,淘汰比例太低。如果取消硬性論文指標,勢必導致博士氾濫,但學術水平低下,本質上是粗製濫造和資源浪費。正確的做法是,減少招生數量,提高淘汰比例,確保博士畢業生應有的學術水平和質量。
-
3 # 金日老油條
我是一名非985但211前列的理工科學校博士畢業的,基本要求是2篇SCI+1篇EI+1篇重核。一路下來,反倒覺得2篇外文的SCI倒是還比較順利(儘管有一篇是開放獲取,版面費奇高),而那篇國內的EI卻是反反覆覆改投了兩三個期刊才成功,可以想見文科類C刊更是難上加難了,支援降低標準,同時降低招生比例
-
4 # 宇宇君
支援,這代表了國內高校博士培養制度的一種進步。
強制發C刊並沒有意義。對於將要進入學術市場的博士生而言,C刊的作用是什麼?沒錯,是一種Signaling,用來展示自力的研究能力。對於有志做研究,並且有能力的博士生而言,隨著學術就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大,即便沒有任何強制規定,也會盡可能爭取在畢業前獲得發表,增加競爭力。不妨來看看美國的例子。美國的高校並沒有像中國那樣把發表作為畢業的必要條件,按道理美國的博士生並沒激勵在畢業前追求發表。但事實是否如此?
http://www.hanzhangliu.com/uploads/6/9/2/7/69276265/cv_liu_201711.pdf
上面的簡歷來自一位今年進入學術就業市場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的博士生,可以看到她已經有一篇論文被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and Methods接受,這是比較政治領域內口碑頗為不錯的期刊,說明這她的研究能力不俗。
但發表並不是判斷博士生水平的唯一方法,從簡歷裡我們還能看到她有4篇已完成的工作論文和3篇進行中的研究,這些資訊均顯示出博士生的研究潛力和正在進行的工作有沒價值。另外,美國高校的博士生一般都會有所謂的Job Market Paper,通常是博士論文的精華濃縮版。再加上學校背景、推薦信和麵試時的Job Talk。這事實上構成了一個非常全面的考察博士生各方面能力的體系。
透過上述的比較就不難發現國內高校要求強發C刊來保證博士質量的做法至少存在兩個問題。第一,這可能說明國內的學術就業市場相較美國而言缺乏足夠好的評價體系去判斷博士生的質量。第二,強發C刊的規定沒有考慮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比如說歷史、人類學和哲學的研究一般需要較長週期,而且成果往往以書而非文章的方式展現。按政治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社會科學專業同等的發表要求去評價這些人文學科並不合理。是屬於「一刀切」的簡單粗暴行政管理思維。
總括而言,我的看法是對於有能力有上進心的博士生而言,即便沒有硬性要求自己也會追求發表。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取消這項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規定?
-
5 # 常四荒學經濟
我非常贊同這位老師的觀點,高校應當取消或者逐漸弱化對博士生畢業必須發表兩篇C刊論文的硬性規定。理由如下:
1. 發表C刊論文的硬性規定,違背了科研活動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科研成果看成是博士生所生產的知識產品,那麼做科研是一種創造性的生產活動,它的基本特點是,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無論誰,做科研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這就意味著,一個研究話題最終是否可行,能否得到理想的結果,寫成論文後質量如何,事前是不知道的,研究者必須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嘗試。科研活動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最終的成果(學術論文)能發表到什麼樣的期刊上。而必須發表C刊這樣的硬性規定,顯然違背了做研究的基本規律,因為這一規定要求博士生和科研活動的不確定性這一客觀規律做鬥爭,他們難以靜下心來,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文獻,追求創新,儘自己所能做最紮實的研究,而是追求論文速成,博士生必須賦予快速寫文章以最高的優先順序,它甚至催生了論文買賣,這顯然不利於學術研究的進步。
2. 發表C刊論文的硬性規定,改變了博士生所面臨的激勵和約束條件
正如這位高校老師所粗略計算的,如果高校普遍地將發表C刊論文作為博士生畢業的硬性規定,那麼龐大的論文發表對期刊的需求,由於有限的C刊數量而得不到滿足。對期刊的需求和期刊的供給的不平衡(供不應求),導致了博士生、高校教師,甚至碩士生等一切有論文發表需求的研究者之間異常激烈地競爭,使得在C刊發表論文變得十分困難。
在“發表,或者退出”這一強約束下,博士生所面臨的激勵和約束條件被改變了,他們將追求論文發表(而不是安心科研)作為最為重要的目標。指引他們努力寫文章的激勵不再是對學術的追求,而是發表的硬約束,因為他們達到發表要求,就能得到博士學位,這一收益是巨大的。假如博士生是理性的,當他們發表兩篇C刊論文後,繼續寫作、發表論文的激勵將大大減弱,他們甚至可能會以一種應付的態度去完成自己的學位論文。最終的均衡結果很可能是,博士生髮表,且只發表兩篇C刊論文,當然這只是理論的推理,現實並不完全是這樣。我這裡強調的是,兩篇C刊的硬性規定,使得他們一旦達到這個要求之後,繼續寫文章並且發表的動力會大幅下降。
第一點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發表兩篇C刊論文的硬性規定,會傷害博士生靜下心來踏實做科研的積極性;而第二點的分析說明,這種發表論文的硬性規定,甚至抑制了博士生髮表更多C刊論文(而不是做科研)的動力。
1. 取消發表C刊的硬性規定,有培養低質量博士的嫌疑
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用靜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問題。假如單純地取消發表論文的硬性規定,表面上看,對博士生的要求確實降低了。然而,取消硬性發表的規定,必須和提高學位論文的要求相配合,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博士生的學術研究能力。正如我在上面所分析的,博士生不重視學位論文的寫作,很大程度上也是硬性發表的規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旦取消硬性發表的要求,博士生們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上,學院再對畢業答辯的論文質量進行更為嚴格的把關,最終將會提高博士生的研究能力,讓其迴歸學術本質。
此外,由於中國的學術期刊受到國家的嚴格管控,導致期刊供給嚴重不足,國家也應當逐步地探索期刊制度改革,給廣大的研究者提供更廣闊、更自由的學術成果展示平臺。
2. 連兩篇C刊都發表不了,這樣的博士有何用?
不管是提出這一觀點的高校老師,還是我這裡所闡述的,強調的都是取消學校對於博士生髮表論文的硬性規定,它不等同於說,要降低對博士生學術能力的要求,更不等同於要禁止博士生髮表更多和更高質量的論文,它只是將博士生的培養重心由論文發表的結果轉向學術研究的過程。稍有相關經驗的人都知道,許多博士生絕不會滿足於在畢業之前只發表兩篇C刊,他們有著更高的學術上和論文發表方面的追求。取消發表的硬性規定,讓博士生踏實地去做不必發表的學位論文,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他們迴歸學術研究本身,他們的激勵條件將變成不斷突破自己的研究潛能,而不是突破兩篇C刊的論文發表競賽。
寫在最後:
我有時候會想,什麼樣的培養博士生的方案是最有效率的,也就是說最能促進學術研究進步的?或許應當是這樣一種培養方案,它能使得每個人的創造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而不是每個人都發表兩篇C刊論文。
這樣的方案要求,它對博士生的質量設定一個底線,比如入學考試、中期資格考試、論文中期考核以及學位論文達到要求,而不是讓他們在畢業之前有限的時間內去競爭更為有限的期刊版面;這樣的方案,也應當對博士生在學術上所能達到的高度不設上限,這就要求他們有充分的激勵去全身心地投入學術,比如更好的軟硬體設施,更高的物質報酬和精神獎勵,而不是在發表兩篇C刊之後就逐漸地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
6 # Agate001
根本不能取消,取消了只會讓文科的讀書混子們混過去,博士就該要求嚴格,發不了就延期,混子們既想讀博裝逼格又想輕鬆度日,那有那麼好的事..社會不需要太多的文科博士,既然選擇去讀就該承受痛苦,文科混子們都該清醒清醒了,理科生讀博比文科痛苦多了都沒聽說誰要求取消SCI的發表要求
-
7 # 學長吐槽志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完全取消別人怎麼看待我不知道,但學長個人認為,應該把硬性指標變化為獎勵機制。
比如說我們現在完全取消兩篇CSSCI的硬性規定,那變相的,就需要提高對畢業論文的要求,學長在歐美國家的博士生同學,他們大部分都沒有發什麼SSCI的規定,但就一篇畢業論文,就讓很多人延期畢業了三四年,讀博士六七年才畢業的大有人在。
而且吧,學長就是人文社科專業的,我們學院有幾個老師,都是畢業於法國和德國的,他們當時讀博士的時候就沒有什麼硬性指標,但他們還是會削尖腦袋發表一兩篇SSCI或者CSSCI,為什麼?讀博士的人大部分都是要從事科研教育工作的,那麼好的大學,就需要你有足夠豐富的成果啊。即便你現在取消了,就憑你那一篇畢業論文,你覺得你能被好大學錄用嗎?
國內的這種規定在我看來就是變相提高博士生的培養水平,因為就單單靠一篇畢業論文,很難說明你的水平高低。而國內畢業論文審查力度,說句實在話,跟國外真的沒法比,現在改為幾輪盲審只是比之前強了一些。
所以在學長看來,取消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要等到中國有這個你能力去進行高標準稽核畢業論文,這就需要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了,畢竟華人多,博士生量我記得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了吧,但導師就這麼多,具備稽核能力的就更少了,所以這需要一個過程。
發表論文可以作為激勵標準,比如說有些人可以申請提前畢業,或者提高獎學金數額等等,但貌似現在很多學校都這樣做了啊,學長所在的學校就有一位大神級博士生,博一發表了一篇CSSCI,博二去加拿大聯培,發表了一篇SSCI,回國也就是博士第三年,提前申請了提前畢業,一年一邊去掛職採集樣本,一邊撰寫畢業論文,併成功提前畢業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即便學校沒有這方面的規定,除非你以後不做科研了,但大部分人還是做科研的,學校不規定你發論文,那這個社會還是會逼著你的,到時候是不是又要出一個什麼呼籲高校錄用青年教師,應取消發表多少多少篇SSCI、CSSCI啊?
-
8 # 智慧改變命運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科普: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的縮寫為CSSCI,英文全稱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
根據本人職業總結形成的創新思維方法——“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系統協調”的研發思維。
用“問題導向”來分解題主的問題。
1.如何評價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水平?
根據本人在高階職稱評定準備和產品開發的實踐來看。
個人觀點評價學術水平應從三個層次評價:
1.1學術思想的正確性;
1.2.學術方法的適宜性/先進性/創新性;
1.3.在學術思想+學術方法指導下的學術成果的社會適宜性,先進性/創新性以及學術成果與學術方法,學術思想的一致性。
其中1.2和1.3反映學術能力的不同層次,1.2是基礎。以上限於篇幅不展開。
2.發表公開性論文的必要性?
根據第一款,我們發現1.2和1.3同等重要,尤其是1.1+1.2,如果有了這兩點,寫論文是很簡單的事情。
學術成果1.3是學術能力(1.1+1.2)的外在表現。
因此,作為學術研究展現學術成果是有必要的,但途徑不唯一。同時,論文可以分階段完成,分階段展現。
綜上,個人核心觀點,科研成果必須展示;但公開發表只是一個途徑。
這適用於所有科研領域,而非僅僅是社科領域。
3.CSSCI刊物能覆蓋社科領域全域研究嘛?
社科研究成果會涉及敏感領域或只適宜在很封閉的小圈子內展示的問題——不適宜公開發表;比如對WG的深層次決策研究,對當前正在執行的國家戰略的形成機制和決策機制的研究等等。
這類似於部分軍事領域(軍工技術,軍事戰略,國家經濟戰略等)不適宜發表論文,此時只能採取認定形式頒發博士資格證書。
一句話,CSSCI刊物無法覆蓋所有科研領域。
因此,在制度上需要對此做出補充。
4.結論:
4.1.對於絕大部分研究領域,應堅持必須發表CSSCI文章。但博士有申請論文延緩的權利(有一個評審委員會負責博士生1.1+1.2學術能力的評定)。
4.2.對於敏感/特殊領域實行學術成果認定機制。但博士必須提交有關學術研究成果總結/階段總結成果。
5.下圖展示內容是本人的一個社科研究課題——職業工程師人文素養;
個人觀點:
5.1.血緣宗法倫理的潰散是當前社會上失倫事件頻發的核心原因之一;
5.2.組織倫理的潰散是當前各種組織中失倫事件頻發的核心原因之一;
5.3.科技科學倫理的失範和不普及(90年代之後的大學生幾乎沒有得到過科技科學倫理的系統教學,甚至連概念都沒有),是科技科學研究中失倫事件的核心原因之一;
5.4.有必要系統的構建社會人文倫理體系。
-
9 # 一立方攝影
CSSCI現在不是很好發,難錄用,透過率低,可以找中介操作的,就是費用貴點,介紹一家比較靠譜的中介代理,瀚海期刊網(hanhaiqikan.cn)找陳編輯就好了。
博士要畢業,必須發表兩篇C刊論文。這一眾多學校遵行的硬性要求,一直為人詬病。近日,本報刊發專家對此規定的質疑,又引發討論。有高校教師直言,如果取消C刊論文要求,有培養低端博士之嫌;還有理工科博士表示不解——博士生髮論文天經地義,“怎麼這麼矯情?”
回覆列表
每年C刊的供給約12萬篇左右,C刊需求至少在60萬篇以上,也就是說只能滿足五分之一人員的需求,所以985院校博士的畢業率基本在30%左右。
應該說發一篇CSSCI文章對博士生來說是何其艱難,也使許多人文社科類博士望C興嘆,我也是痛恨之極,強烈要求取消兩個C(有的學校要求三個C)的畢業限制和要求。但是對於是否取消C的限制,不能因為艱難而取消,應該考慮用CSSCI文章來考核和衡量博士的學術水平是否是有效的或者科學的。取消以後是否有更科學的考核或衡量方式及標準,如果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我認為我們為了自己更為輕鬆的畢業而呼籲取消了C刊的要求,那麼如何來保證博士畢業生的質量或學術水平,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又不是很支援取消博士畢業發兩個C的要求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