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扣毛
-
2 # 諸葛三旬
不請自來。沒寫過歷史類的文章,那麼我就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吧。
我認為,歷史類的文章最大的優勢是——它最接近於故事。而故事是最能打動讀者內心情感的一種形式。
故事的力量源於對人情緒的控制,幫助人們感知,幫助人們體會、評價和處理情感。好的故事懸念叢生,引人入勝。好的故事能直擊讀者心靈,產生現實的對照,從而引發內心的共鳴。好的故事能牢牢控制住讀者的喜怒哀樂,有了這些感情因素,才能產生娛樂性。
很多知名品牌都在追求故事營銷,因為他們知道,這種方法最好使,最有傳播力,最容易讓人記住。
我們拐回頭說歷史。
與其說怎樣寫一篇歷史類的好文章,不如說怎樣寫一篇歷史類的好故事。
怎樣讓這段歷史讀起來像個故事,怎樣挖坑吊胃口,怎樣滿足讀者的期待感,怎樣觸發共鳴,怎樣用自己的語言把這段歷史說的更有趣……個人認為,這些才是作者該考慮的問題,而不是歷史本身。
當年《明朝那些事兒》為什麼能火,作者注重的不是歷史,而是講歷史的方式。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3 # 葛先生的雞湯
第一,多瞭解歷史,用中立的態度去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
第二,多學習,有自己的見解,不迷信所謂的磚家,中國的磚家你懂的。
第三,多寫,寫著寫著就知道怎麼寫了。
第四,歷史畢竟過去了,還是多展望一下未來吧。
第五,我也不知道我寫的啥,就這麼寫呀寫呀。
-
4 # 每天買個股票
自己也是寫歷史文章的,所以也想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要想寫出歷史類的好文章,我認為應該做到一下幾點:
二:語言的駕馭能力,這一方面我就做的不太好,感覺文字到我這裡總是沒有活力,讀起來非常平淡。當然語言的駕馭能力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我們平常刻意的練習。同樣的歷史故事,同樣的歷史背景,別人想的可以讓人看了還想看,比如《明朝那些事》《大明王朝1566》,而你寫的就是在講故事,沒有任何的跌宕起伏。所以語言的駕馭能力是非常的重要。
三:應該多關注歷史類的大V們,看看他們的文章是怎麼寫的,經常學習別人寫的,慢慢的自己也會有所進步。這段時間我關注了兩個歷史類的大V,發現讀他們的文章完全是一種享受。他們講故事講的非常有層次感,而且配的圖片都是非常的準確(和敘事的內容有關),不像我們隨便配一張。所以應該說要寫出好的歷史類的文章,圖文並茂也是非常重要的。
誠然寫出好的歷史類文章需要時間的積累,但是不拋棄、不放棄,我們也是可以的。
-
5 # 大通遼人
用那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來回答這個問題最恰當不過。
歷史類本身是一個大學科,他不像情感類文章那樣熱門,但濃重的歷史氣息也有很多的鐵粉,在20年前歷史類文章的遇冷,到近幾年的慢慢回暖,證明了時代的進步,是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素質分不開的。
歷史類小說想要好看,首先就必須有紮實的歷史功底,重要年限不必說,重要事件也要熟識,重要的人物你也需要好好的研究,歷朝歷代的文化、經濟、政治等也要了解大概。如果對歷史瞭解不深的初寫者,也可以專注於一個朝代,這樣更能提高自己的歷史認知,容易寫出優秀的作品。
最後對於作者本身,要有主觀的判斷,不要書上如何寫就照本宣科,記住,一定要加入自己判斷,好的作品都是由作者本身的感情決定,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
-
6 # 墨影文藝
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鑑,可知興替。要寫出歷史類的好文章,必須要有嚴謹求實的態度,來不得半點虛假,不可胡編亂造,貽害後人。
首先,要讀萬卷書,才有發言權。要研究正史,而非野史,道聽途說的終究是不可靠的。所有的內容和有疑慮的地方都要一一去查證核實,仔細考究,論據要符合歷史規律,站得住腳。這不僅需要對歷史知識瞭如指掌,還得用辯證思維去偽存真。
其次,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能人云亦云。有創新才有看點,老調重彈,是吸引不了人的。但也不能為了博人眼球而和一些歷史劇一樣瞎編狗血劇情,這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也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要另闢蹊徑,換個思路就會有出路。
此外,寫作話題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要選擇大眾感興趣的,有意義的,對於讀者來說看完了就能漲知識的,才會引發濃郁的閱讀興趣。不求驚天地泣鬼神,但最起碼要是有益的文章,不能變成“毒文章”。
-
7 # 白聆風
這個歷史文章的寫作,我比較同意的觀點是文章是寫來給人看的,所以歷史類文章的寫作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個是知識層次,知識上的積累,就是去讀書,看看前人的記載,比如史書,學者的研究什麼的,這些讀完之後就有了一定的積累量,才可以開始寫。之所以我說先積累,後來才能開始寫作,是因為動筆了之後你會發現,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知識的積累量作為支撐,你是沒有辦法進行長期的寫作的:寫著寫著就會發現自己的文筆似乎枯竭了,沒法寫下去了,所以知識的積累絕對是一個重要的步驟。
這個步驟不能省略,必須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第二個,言之有物,就是不要照抄,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感情。
第三個,最好別抄,真的都9102年了,還抄襲,這就有點沒意思了。
回覆列表
深夜看到這個問題,突然就迸發出無限的感慨。歷史,是一種需要長時間沉澱和積累的精神產物,它時間跨度長,影響範圍廣。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歷史需要的是經歷和見證;對於個人來說,歷史需要的是閱讀和積累。
世界上書寫歷史最優秀的自然是華人了,大概不會再有像華人這樣執著追求歷史感的民族了
人類歷史上有四個最古老的文明,也即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巴比倫只留下了空中花園和巴別塔的傳說,埃及只剩下悽慘的金字塔與神廟在緬懷著當年的榮光。至於古印度文明的創造者如今依然在印度,在種姓制度之下最低階的賤民之中,日日夜夜為高階種姓,也就是他們的征服者服務,只能偶爾感嘆一下:“乾了這碗恆河水,來生在做古印人”。唯有亞洲東部的那個刻著烏龜的民族,在層出不窮的英雄和人民的保護下,度過了一次次危機,同化了一支支入侵者,在今天,依然強勢的訴說著自己的輝煌。
華夏,神州,中國……許多名稱稱呼這片土地,它孕育過最偉大的文明,最強盛的國家,最善戰的軍隊,最實用的發明……。五千餘年文明史,我們目睹了巴比倫,埃及埋於黃沙,羅馬,希臘沉入海洋,看到了波斯的覆滅,觀賞了奧斯曼的呻吟,世界上其他可稱之為“大國”的換了一茬又一茬,惟有我們依然在笑看花開花落。 我們有幸誕生於這片土地,我們被稱之為龍的傳人,我們有幸見到她的興盛與繁榮,我們有幸得到她的庇護與撫養。有一首詩說:“為什麼我的眼裡長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我們的文字,刻在最長壽的生物身上,我們的文明,也必將薪火相傳,連綿不覺。
這種博大精神,窮極一生也只能去接近而不可能全面瞭然於胸,閱讀和積累是體味歷史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沒有乾貨的文章和觀點既沒有研究意義,也沒有閱讀價值。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好歷史文章,最要緊的,就是閱讀量的積累,在此基礎上,才能去談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