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蘊新No1

     1.客觀性

      美是一種具體性的客觀存在,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客觀事物本身提供了美的物質基礎,但又離不開人的客觀的社會實踐活動。自然美是人實踐的產物,社會美是人的實踐的直接表現形式,藝術美則是在二者基礎上的再創造,更集中體現了人的創造性。美的客觀性正是源於人的實踐的客觀社會性。同時,美的標準也具有客觀性。

      2.形象性

      形象性又稱具體可感性。凡美的事物都以具體的感性形象出現,都是可見、可聞、可觸、可感的。青山、綠水、美麗的花朵、絢麗多彩的物質產品、精美的雕塑、鮮活的藝術形象、生活中優秀的人物典型,都以鮮明的形象性給人以美感和愉悅。

      3.社會性

      美是與人緊密相連而普遍存在於社會之中的。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而人的本質屬性是指人的社會性,人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標準體現了很強的社會歷史性。人們的審美標準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很強的歷史發展性。離開了社會性就無所謂美。同時審美也是人的審美,是人在社會中的體驗、理解和創造。

      4.愉悅性

      美的事物都能給人帶來審美的愉悅。人在觀賞自然美時,會獲得愉快的體驗,心情格外舒暢。在欣賞藝術美時,常常能達到忘我的境地,那勾魂攝魄的力量常使我們心搖神蕩、暢快淋漓。就是在觀賞悲劇時,也能獲得美感,如《紅樓夢》中的“黛玉焚稿”、“寶玉哭靈”,不知讓多少有情人為之落淚。悲劇直接給人以痛感,繼而轉化為一種美的意境,使觀賞者情感上得到一種滿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張學友《醒著做夢》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