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峰軍事觀察

    軍人必須執行命令,這是天職。執行對廣島長崎核轟炸仼務的美軍官兵沒有選擇。況且日本還是對美國及其盟友造成重大戰爭傷害的敵國。

    其二,鑑於美軍在外圍奪島戰中出現的嚴重傷亡,美國希望透過核武器逼迫日本投降。而在核爆後,日本也投降了。因此避免了不可預估的美軍傷亡代價。

    從這一點說,做為執行核轟炸任務的美軍,能夠挽救這麼多戰友的生命,而且由此徹底擊敗了法西斯敵人,應該感到自豪。

    感興趣的網友可搜尋一下李梅火攻的相關歷史文章。其實李梅火攻對日本人的心理打擊比核爆更深,如果說核爆是油炸,那麼李梅火攻就是煎熬

  • 2 # 夢迴艾澤拉斯

    我的答案是,不會。反而我會感到很自豪,回為我為避免美日雙方更大的傷亡做出了貢獻。

    沖繩島戰役後,美軍陳兵太平洋隨時準備進攻日本本土,而日本方面則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

    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清楚的知道。要結束這場戰爭必須用一個事實,讓日本人知道美國的厲害,恰巧這時原子彈已經能夠投入實戰。於是用原子彈教訓一下日本人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最終用幾萬日本人的生命換回了全部日本國民的生命。這件事其實是件偉大的功績。

    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保羅.蒂貝茲,他投完原子彈後就回到俄亥俄老家過起了平靜的生活,以後,每到8月6日,媒體都要追尋他,觀察他的反應和情緒,最有權威的報道是:同機的飛行員格林的兒子專訪了父親的戰友保羅,保羅說,我從不後悔也不內疚,因為如果我不去完成那次任務,那麼生命的損失會更大,日本人會最後一拼,殺掉更多的別國無辜平民和正義的軍人。

  • 3 # 武器史研究

    如果題主指的是負責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保羅·蒂貝茨的話,從他在執行完轟炸任務後的態度及相關言論看,並沒有受到良心上的譴責。另外,向日本投下原子彈這件事本身,也是不應該受到任何所謂“譴責”的。

    美軍士兵在沖繩戰役中對日軍堡壘進行爆破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看,在盟軍向日本本土推進時,傷亡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其中在1945年6月21日結束的沖繩戰役中,盟軍傷亡超過8萬,雖然日方亦有超10萬戰死或被俘,但卻沒有投降或宣佈停戰的意願。在1945年7月26日《波茲坦公告》發表後,日方依然拒不接受。反倒是仍在推進所謂“決號作戰”計劃,除計劃在本土集中兵力對抗美軍登陸,組建更多的自殺式“特別攻擊隊”外,還對任何身體健康的15到60歲男子及17到40歲女子進行徵招,組建所謂“國民義勇隊”對盟軍登陸士兵進行抵抗。

    日本為“本土決戰”在訓練“國民義勇隊”

    在盟軍方面,為迫使日本投降,亦制定有“沒落行動”計劃,主要包含“奧林匹克行動”和“小王冠行動”兩個登陸計劃,預計分別在1945年11月、1946年3月前後實施,第一階段至少派兵76萬左右,在日本南部實施登陸;如日本拒不投降,第二階段的“小王冠行動”還將會投入26個師的部隊在日本東京灣發起進攻。

    對“沒落行動”行動的傷亡評估顯示,如日本在第二階段行動後才被迫投降,那盟軍傷亡或會在170萬以上,其中死亡人數則可能超過30萬;至於日本方面,由於有“全面參戰”的情況,傷亡或會超過500萬。

    保羅·蒂貝茨在轟炸廣島任務前,在B-29轟炸機“艾諾拉·蓋伊”號上揮手,這架轟炸機是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的。

    透過這些當時的評估計劃可以看出,如果美國沒有嘗試使用原子彈對日本進行轟炸,之後的戰爭傷亡情況是不可預計的。而這些情況都是保羅·蒂貝茨所瞭解的,也是盟軍各方所認同的,杜魯門總統同樣是在對各種情況進行評估後,才做出投放原子彈的決定。按照保羅·蒂貝茨在多次採訪中表達的話來講:他知道,投擲原子彈會造成很多人傷亡,但為了儘快結束戰爭,這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開個童裝店,有啥好聽個性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