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田猿人

    經簡理論認為地墁是石質的,地核是鐵鎳核心的。但是有人不同意這個說法,認為按這個模式推論,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2克/立方厘米,居說測得的平均值達不到這個數,因此,估計地球內部有大量的水、石油、甲烷之類的物質,甚或可能有一定的空間。但是,人類的鑽探技術只能深入地下一萬多米,不能再深,也無法證明深部到底藏有什麼密秘,此說也只有留給後人慢慢的證偽。

  • 2 # 學霸檸檬樹

    地幔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地震波傳播速度減慢的層,一般又稱為軟流層,推測是由於放射性元素量集中,蛻變放熱,使岩石高溫軟化,並區域性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組成部分。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0.7克。溫度非常高,有7000℃。地球的結構同其他類地行星相似,是層狀的,而這些層可以透過它們的化學特性和流變學特性確定。地球擁有一個富含矽的地殼,一個非常粘稠的地幔,一個液體的外核和一個固體的核心。這些對地球內部結構的認識來源於物理學證據和一些推斷,這些證據包括火山噴出的物質和地震波。地球內部從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稱之為地核。

    那麼科學家怎麼知道地球內部結構的呢?科學家主要是透過地震波研究的。包括靜態超高壓技術、深反射地震、大陸科學鑽探、全球地震層析成像。透過地震或人工地震中測量縱、橫波的傳播時間差及收到縱、橫波的情況來調查地球內部結構。至於這些資料的準確度還有待考察。總之大體的意思差不多吧。

  • 3 # 自然風57778401306

    地球就像一個雞蛋,堅硬的岩石外殼大約十八公里厚,最薄處只有十來公里。這一層是蘊藏礦產資源的地方,有各種礦物質的存在。地殼往下是中間層,通常所說的地墁,有兩千九百多公里,溫度也在2000度左右,這裡的物質都是半固態的,受外力的作用會變形,而不致於破裂,像粘膠一樣處於半流動狀態,是誘發地震的地方,如果地殼有破裂的地方,中間層上方的物質岩漿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爆發。如果地殼板塊不穩定,裂口開的過大,就是超級火山爆發,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即將甦醒的超級火山口,就處在這種危險地段。

    地球越往裡壓力越大,密度越大,溫度越高,中間層再往裡就是地核,有六、七千度高溫,相當於太陽表層的溫度。地核分內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半徑約三千五百公里,內地核一千三百公里,硬金屬質量的地心應該是固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末日喪屍流有什麼經典、超讚小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