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啡貓來自大陸
-
2 # 媽媽問道
寶寶“打人”是敏感期在作祟
其實,從寶寶的角度來說,“打人”也是其成長階段敏感期的一種正常表現。
手臂的發育讓寶寶有了“打”的能力
通常,寶寶9個月左右時,手部的功能分化會有一個突然的發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會有一個很大的突破。這時的“打人”行為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這種行為會讓他們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樂趣,這就好比我們學會了某種技能,很願意去使用它一樣。
關於寶寶為什麼會有“打人”這種行為,我們可以做如下理解:可能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愛;
也可能是想透過肢體動作來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我不想讓他玩我的玩具”“我想和小朋友交朋友”;
也有可能是寶寶的情緒太過興奮而無法控制自己。
其實,很多寶寶所謂的“打”只是拍打,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打”,這是他們自我意識的一種反應。想想看,在你面前,只是一個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完善的寶寶,當他根本無法用語言正確傳遞自己的真實想法時,只能本能地透過“打”這種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父母應該注意正確引導值得注意的是,當寶寶過了1歲,他在語言發育方面的發展,會出現能夠發出“噠噠噠”的,類似“打”的發音這麼一個階段,而且手部也會隨之做出相應的拍打動作,這是寶寶語言發育的一個必經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給予了錯誤的引導,甚至是強化了這個動作,反而會變相地鼓勵寶寶這種打人的行為。
另外,作為父母,無論如何都不能把寶寶的“打人”行為視為一種“暴力”傾向,更不能因此而給寶寶貼上“打人”的標籤。
如果父母在沒有讀懂寶寶內心的情況下,又沒能給予真誠的理解與關懷,這隻能讓寶寶更加感覺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關懷。
我們一定要善於觀察寶寶,引導他們把真實的想法表述出來,有的時候,一句簡單的“寶寶,是不是受委屈了?”“你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或是“你有自己的想法,對嗎?”往往就能在親子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
當然,為父為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畢竟好父母才能養育出真正的好寶寶。
-
3 # 葉子的生活問答
小孩子喜歡打人的話,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發生的事情發生,比如,你家寶寶經常打打別人家的寶寶,第一次和第二次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如果是經常性的發生的話,很多父母會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和你家孩子玩的。
有時候碰到一些很不講理的父母,甚至會出手幫自己家的寶寶打你家的寶寶,這樣會直接導致大人之間相互毆打。
在家的時候,你可以經常和自己的孩子說,你打別人,別人會很痛,你不能打別人,再不行的話,你可以打下自己家的寶寶,看他會不會痛,讓他去理解一下這個道理,我打你,你也會痛,你打別的小朋友,他們也會痛,所以不可以打別的小朋友。
-
4 # 滔說育兒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這樣的,孩子已經從嬰兒期過度到幼兒期了,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慢慢開始有自我意識了,她們開始慢慢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大人說話方絕對不能是“不可以,不能……”“絕對不行……”“你必須……”等等這類命令的話,這樣說孩子自然不聽,我們大人要尊重她們的想法,就算你看來愚蠢至極,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導孩子正確的做法。
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她的需求,2歲多了孩子表達有限,無法完整表達她的需求,她也不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大人阻止她,孩子覺得大人不懂她,不知道她的需求,當然更激烈的抗衡!你得先對孩子誰出孩子的需求“媽媽知道你.想……”讓孩子感受到媽媽懂我,瞭解我,明白我,然後要告訴孩子這件事情在哪個時間段哪個場景下可以去做媽媽支援你,但現在我們必須先做……。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就是在不斷犯錯中長大的,不要保護太好這個不可以,那個不能碰,這樣孩子永遠不會從錯誤中成長,不犯錯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我家寶寶不知道怎麼回事特別愛動手打人。就是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會用沙子扔到人家身上。有的時候是因為別人搶他的玩具了,可是有的時候沒有原因,就是故意的。而且,我都不敢讓他跟別人一起玩。怎麼辦?是不是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回覆列表
謝邀,兩歲的孩子。動手打人的原因,首先看看父母是不是也有這樣子的習慣,或者老一輩帶孩子,習慣打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還哈哈大笑,其實在農村,好多小孩打人,做長輩的都喜歡笑,覺得這個小孩夠機靈。小孩子就認為打人就是愛的表現,下次小寶寶在打人時,們要第一時間看到,當他想把巴掌打下去時,我們要抓住她的手,蹲下來輕輕的和她說,是不是想和哥哥打招,應該嗨你好,接下來,告訴他。其實打人是不對的。因為你打他他會感覺到痛,你知道痛是什麼表現?這時候可以玩一些小遊戲,打一下他讓他知道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