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見什麼吃什麼
-
2 # 木易芯子
職場跳蚤就是資歷深而且很勤奮,象跳蚤一樣沒日沒夜的騰跳著的那種人;他們很不知天高地厚,老是以為登天只要一跳而已,以為自己比誰都厲害,以為自己水平比老總還好,除了老闆,所以他們老是喜歡越權,打小報告!他們因為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喜歡當評論家,喜歡搬弄是非,整天像病毒一樣傳播是非資訊。
一個企業如果存在“跳蚤”,那是正常的事,但是如果一個企業縱容跳蚤,那麼這個企業就是不健康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適合跳蚤生存的環境肯定是汙濁的環境,有跳蚤的房間肯定是空氣不流通、黴味重的房間。
職場本來就是很辛苦的,所以老闆才會付錢給你;如果你想要不辛苦,就應該象看電影/逛遊樂城那樣,你給公司/老闆錢。
-
3 # 諾言說職場
提到職場跳蚤,讓很多HR招聘從業者頗為頭疼,特別是招聘功底欠缺的招聘者,更是對行行色色的跳蚤們不知如何下手。他們為了招到適合公司的人才,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結果面試的求職者講的頭頭是道,像個難得的人才,可此類人一開始工作就會慢慢的原形畢露。當然,優秀的候選人會為面試作足準備,可遇到此類人或者受過專門培訓的“麵霸”時,更會讓招聘高手都難以區分出誰是真正的人才、誰是“跳蚤”。 那麼,面對此類現象,負責招聘的到底該如何應對?
【1】 更換思路:面試官的你一旦認為遇到了“跳蚤”或“麵霸”時,就要更換面試套路,別在一味的用什麼情景面試、結構化面試等。你詢問的問題必須出其不意,讓求職者猝不及防,迫使求職者快速思考和回答,透過的求職者的回答你就可以觀察他的反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2】 背景調查:面試官在招聘重要崗位或核心人才時,為了應對“跳蚤”或“麵霸”,還可以使用“殺手鐧”——背調。你可以在求職者簡單介紹過自己後,直接告訴其,由於這個崗位的重要性,公司會委託第三方機構對你進行“背景調查”,為此,接下來求職者要麼說不接受“背調”(此時就可以終止面試),要麼就會對你實話實說。往往這時,面試再進行時求職者就會摒棄事先想好的、虛假的東西,你就問到或看到你想要的。
總之,無論何種方式或手段,面試官可千萬別“雞蛋裡面挑骨頭”,凡事太過了,累死你也招不到你想要的人才。
-
4 # 林sy5210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表叔一下自己的見解,面試時個人感覺是面不出一個人真正能力的,除非一些真實動手操作或技術類的,其餘的很難知道對方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只有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時才能體現出來,尤其是管理類職位的面試,見過好多面試者說概念性的東西可以說是天花亂墜,條條是道,等到實際工作中就真的原型畢露了,當然也遇到過面試時抓不住重點但給機會嘗試卻在實際工作中做的超出預期的人,所以在面試時只是某個人或是某個團隊的預判,多少還是帶走偏面色彩的!以上僅是個人愚見!
每位僱主都遇到過這樣的應聘者:面試時頭頭是道,像個難得的人才,一旦開始工作就原形畢露。當然,優秀的候選人會為面試作足準備,但提前準備面試答案會讓僱主難以區分出誰是真正的人才,誰是“職場跳蚤先生”。
回覆列表
首先,對某些面試問題稍作改變,就可以達到更好效果:常見問題:“五年後你想達到的位置是什麼?”換個說法:“五年後你不想幹的事是什麼?”應聘者通常會準備好用積極的措辭描述未來的職業規劃,詢問他們不想要的未來會有更多發現,而且一般不會有人想到這個問題,猝不及防的提問會迫使候選人快速思考,也能提供更多資訊,讓你瞭解到他的思考模式。讓人們開啟心扉的好問題:“你認為別人對你最大的誤解是什麼?”讓這個問題出名的是美國新聞女主播芭芭拉•沃爾特斯,她讓防備心很重的名人卸下心防,談論不想說的話題,這是讓人們直面問題的好方法。它發人深思,人們會考慮其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以及這些觀點是否正確。這個問題常常涉及應聘者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或清楚但不願多說的缺點。一流人才都有高度的自知之明。他們知道人們對自己最大的誤解,瞭解這種看法在很多情況下確實存在,並懂得如何去處理它。常見問題:“你的上一位經理如何評價你?”換個說法,分成兩個問題:1)“關於上一份工作,從1-10你給自己打幾分?”在對方回答後,用第二個問題突襲:2)“如果我們打電話給你的經理,你認為他(她)會如何評分?為什麼?”第一個問題聽上去老生常談,但當你丟擲第二個問題告訴對方你會和他的經理跟進這個評估,事情通常會變得有趣起來。應聘者反應各不相同,有人會沉默而茫然地瞪著你,還有人會開始滔滔不絕地懺悔自己某個缺點或者描述某次表現的始末,只要順藤摸瓜,帶著好奇問一下,你就會有很大發現。如果應聘者能夠很準確地預測經理的評分,或者他和經理的評分差不多,那你很可能找到了一位非常誠實並且有自知之明的候選人。常見問題:“說出你最大的兩到三個弱點。”換個說法:“快速說出我不該僱傭你的一些原因。”這個問題仍然是為了瞭解面試者的缺點,基本上沒人會猜到你這樣問。對方不得不停下來思考一下。如果候選人花費很長時間試圖找出一個沒那麼糟糕的答案,提醒他要快速回答。大多數情況下,這會引發人們下意識的反應,通常是沒有過濾過的,最真實的。如果對方的答案不通不癢,比如“我工作太努力。”讓他想一個更好的答案。最近,有一位候選人給出的答案堪稱完美:“如果你們要找一個健談的領導者,我恐怕不是這樣的人。”這個答案很棒!公司既需要安靜的領導者也需要健談的領導者。這位候選人對他是哪種型別的僱員,給出了一個誠實的自我評估。雖然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應聘者,但問題並不代表全部。面試的過程也很重要。雖然聽上去殘酷,但我們建議,面試官應該出其不意,使用技巧讓應聘者輪番體驗不同的情緒:無聊、激動、困惑、舒服甚至被質問。先講個笑話來緩解氣氛,然後問一個犀利的問題。讓候選人就一些問題大談特談,然後在其他時間打斷他們,問“能說得具體些嗎?”“為什麼會這樣?”“能不能給我們一個例子?”用這種方式讓應聘者知道他們常規的面試準備無法奏效,背好的稿子完全沒用,也讓你可以看到他們在壓力下的表現。根據公司和職位的不同,實際情況也不盡相同。但重要的是,系統化且堅持不懈地對每個候選人使用這樣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家公平競爭。在尋找優秀的候選人時,面試官要在有限的機會和時間中掌握大量資訊。擺脫尋常的面試技巧,深入挖掘,你才會看到候選人真正的實力。並幫助公司找到符合遠期利益的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