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 20~40 歲青壯年多見,隨年齡增長髮 作次數減少。其臨床特點是:誘因包括飽餐(尤其過量進食碳水化合物)、酗酒、 過度勞累、劇烈運動、寒冷、感染、創傷、情緒激動、焦慮和月經,以及注射胰島素、 腎上腺素、皮質激素或大量輸入葡萄糖等。發作前可有肢體酸脹、疼痛、麻木、煩渴、 多汗、面色潮紅、嗜睡、噁心和恐懼等前驅症狀,此時努力進行活動可能使其發作頓挫。 常於凌晨或半夜熟睡醒來時突然發現肢體無力,日間清醒發病者僅少數。無力常始於 下肢,一般雙側對稱,但亦可為一組或一側較重,在數小時內波及上肢、軀幹,均為弛 緩性癱瘓。癱瘓以肢體為主,近端重於遠端,下肢重於上肢,常在數小時(1~2小時) 至 1~2天內到達高峰。癱瘓肢體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頸項以上脊髓肌和腦 神經支配肌肉一般不受累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也很少受累。少數嚴重病例可發生呼 吸肌麻痺、尿便瀦留、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情況甚至危及生命。
低血鉀型週期性癱瘓發作時應立即補鉀,如果不伴嘔吐,原則上以口服氯化鉀 (10g/d)為主,成人一次頓服 4~5g,以後每次 1~2g,每日 3~4 次,完全恢復後改為 每次 1g,每日 3 次,維持 1~2 周。為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可與牛奶或橘子汁混合口服。 嚴重者須靜脈補鉀,上述補鉀過程應有血清鉀和心電圖監測。嚴重患 者出現呼吸肌麻痺時應予輔助呼吸,嚴重心律失常者應及時糾正。經常發作的病例,應避免疲勞、受冷、酗酒和飽餐大量碳水化合物等。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 20~40 歲青壯年多見,隨年齡增長髮 作次數減少。其臨床特點是:誘因包括飽餐(尤其過量進食碳水化合物)、酗酒、 過度勞累、劇烈運動、寒冷、感染、創傷、情緒激動、焦慮和月經,以及注射胰島素、 腎上腺素、皮質激素或大量輸入葡萄糖等。發作前可有肢體酸脹、疼痛、麻木、煩渴、 多汗、面色潮紅、嗜睡、噁心和恐懼等前驅症狀,此時努力進行活動可能使其發作頓挫。 常於凌晨或半夜熟睡醒來時突然發現肢體無力,日間清醒發病者僅少數。無力常始於 下肢,一般雙側對稱,但亦可為一組或一側較重,在數小時內波及上肢、軀幹,均為弛 緩性癱瘓。癱瘓以肢體為主,近端重於遠端,下肢重於上肢,常在數小時(1~2小時) 至 1~2天內到達高峰。癱瘓肢體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頸項以上脊髓肌和腦 神經支配肌肉一般不受累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也很少受累。少數嚴重病例可發生呼 吸肌麻痺、尿便瀦留、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情況甚至危及生命。
低血鉀型週期性癱瘓發作時應立即補鉀,如果不伴嘔吐,原則上以口服氯化鉀 (10g/d)為主,成人一次頓服 4~5g,以後每次 1~2g,每日 3~4 次,完全恢復後改為 每次 1g,每日 3 次,維持 1~2 周。為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可與牛奶或橘子汁混合口服。 嚴重者須靜脈補鉀,上述補鉀過程應有血清鉀和心電圖監測。嚴重患 者出現呼吸肌麻痺時應予輔助呼吸,嚴重心律失常者應及時糾正。經常發作的病例,應避免疲勞、受冷、酗酒和飽餐大量碳水化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