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遺失的天使

    感謝在新年裡回答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我現在面臨的事,家有倆寶,有時候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就我個人的處理方法來回答一下。

    一般孩子做家務的時候,都是因為我的誇讚和認慫,誇讚是因為看孩子對於要幫助我的心理很迫切,好吧!你幫我洗洗碗吧!孩子會很愉快的答應,因為整個吃飯過程很愉快,沒有提錢。認慫的時候,是孩子的心情還湊合,而你又是試探一下的樣子,幹活那,也行,不幹也不強迫,這會的我告訴孩子:媽媽腰疼,站一會受不了,孩子幫忙拖一下地吧?哦,拖不乾淨啊?沒有關係,你拖個大概,等我舒服了再好好打掃。又可以主動幹活,還有就是提到的付費幹活了,想想也沒有什麼,孩子適當的做家務,為了孩子高興,或許下一次更努力的付出,又何嘗不是好方法。畢竟現在就是付費時代,沒有必要對孩子斤斤計較,說自己家的孩子,做家務應該的,不能給錢,都什麼年代了。我覺得還是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不是更好!

  • 2 # 旺旺微言

    家長透過金錢刺激孩子從事家務,將潛移默化孩孑一生將金錢萬能什麼都可以買的觀念。對家長個人來說,孩子大了會不孝順,對社會而言多了一個沒有報酬不做公益的缺乏社會公德的錢奴。

  • 3 # 寶兒媽美食街

    感謝邀請,個人覺得,題主說的勞務費不是很準確,應該算是給孩子的獎勵 我家孩子三四歲的時候開始,我會鼓勵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疊自己的被子,收拾玩具,擦桌子,擺拖鞋,我會給足各種獎勵,最開始是用黑板集小星星,集夠了多少個可以出去玩啦之類的, 孩子大一點有買零食的概念了,我會改成用星星換錢,同時她自己分內的事情不能集星星,保質保量的完成幫助我做的事情才算,而且零食不允許是糖果或垃圾食品。再後來她養成了做家務的習慣,又改成主動幫我做事情並做好,才能集星星,同時要對零花錢記賬管理 逐步的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做家務,有計劃的攢錢花錢的習慣。 孩子現在已經慢慢的懂事,很多時候做家務已經不再為了集星星,一句讚揚和鼓勵甚至是謝謝足矣。 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教育完全在於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但引導的前提一定是家長對孩子性格的瞭解,否則用錯了方式很容易適得其反。這個辦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孩子,有的家長也堅持不下來。弄不好,反倒造成了孩子做家務就應該給錢的觀念

  • 4 # 王亞迪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家長給“勞務費”不合適。

    從小喜歡做家務的孩子,長大了,肯定是個有責任心的男人,他將來事業有成的機率就大。

    所以當父母的應該從小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幫父母做家務的好習慣,讓孩子一開始就樹立勞動光榮、熱愛勞動的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我們還要讓孩子從小明白幾個道理:

    一、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學習、成長。每天享受著家的溫馨、快樂、幸福。但孩子要明白,這一切不是白來的,是父母用辛勤勞動換來的。當孩子的,不能只有光享受的權利,沒有付出和勞動的義務。只有大家一起付出,才會有更好的享受。所以,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必須的,是義務,更是責任。

    第二、從父母那裡定期得到適量零花錢是孩子的權利。因為孩子還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只能消費,不能創造財富。但他們也有正當、正常消費支出的權利。所以,他們從大人那裡得到一些適量的零花錢,是必須的,也是理所應該的,不能被大人剝奪,也不能附加一些額外條件。相反,無節制的給孩子零花錢,不加區別的滿足孩子畸形的、攀比的“消費”需求,也是錯誤的。

    第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要讓孩子從小明白,金錢縱然令人愛慕,但必須用勞動換來。金錢雖然重要,但世界上比金錢重要的東西更多,比如親情、愛情、忠孝等等。另外,孩子一般都會有自己用零花錢積累的“小金庫”。孩子太小,沒有管理錢財的能力,做父母的要監督並幫助孩子管理錢財,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該花在什麼地方,不該花在什麼地方。孩子必須接受父母的建議,而不能隨心所欲。

    什麼情況下,父母可以給孩子“勞務費”呢?

    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一些超出他年齡階段的較繁重的勞動時,這時是可以用“金錢”獎勵。例如,讓孩子幫父親洗車一次,並且洗乾淨了,就可以給予孩子“金錢”報酬。原因很簡單,你即使去洗車店去洗車,也要付給報酬。孩子給你省下了這筆錢,你自然可以把這筆錢獎勵給孩子。

    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獎勵你,不是因為你勞動了,而是因為你不但勞動了,而且你的勞動創造了價值,所以這是你勞動創造價值後所得的等價報酬。

    這種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會對孩子今後走上社會很有裨益。

  • 5 # 精彩人生149317758

    孩子做家務適當的鼓勵可以不必次次給錢必竟家務活人人有責給孩子做頓好吃的飯菜可以說媽媽忙的顧不上寶貝可以幫媽媽嗎?這樣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又培養親情!孩子幹完活可以看孩子需要些什麼東西可以一起去買!這樣挺好的家務活也幹了孩子也教育好了!

  • 6 # 老徐說事999

    說實話,

    我是不太贊同這個做法的。

    孩子長大了,

    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應該的

    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

    為他以後的成長打下基礎

    這沒什麼錯

    但是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就給勞務費

    這個做法不太妥當

    會讓孩子形成討好性的人格

    做一切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而不是處於自己的興趣愛好

    那你怎麼回答他

    你幫他做飯洗衣,為什麼他不用給你錢哪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我們付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他為我們付出一點點就是需要我們的回報的

    並且這個回報是錢

    那以後呢?很多年之後

    我們沒錢給他的時候呢?

  • 7 # 阿土婆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愛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孩子做家務,父母給錢一定會不妥當。

    1 家就是一個團隊,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才幹,使家更和諧更溫馨。

    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勞動是他應該做的,他應該做的,為什麼要付給他錢呢。

    2 孩子也是家裡的一員,不是傭人。傭人做家務才給錢,孩子做家務不必給錢。

    給孩子錢反而養成孩子的壞習慣,因為家長給孩子錯覺,時間久了,你不給錢,不做家務了。

    3 如果是想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可以有很多其他方式。

    這個觀點應該是從西方來的,西方來的很多的教育觀念並不一定是對的。大家也要辯證的來看。

    4 零用錢還要給孩子,並且告訴孩子這是爸媽給的恩典,不是靠行為賺來的。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愛的啟示。

  • 8 # 佳話童心

    如果想培養孩子勤勞的習慣,有很多種方法,如果非要用金錢獎勵的方法。那麼首先就要給孩子明確:家務勞動是一家人都要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有義務保持家裡的清潔衛生。但是,為了讓家裡更加整潔美觀,可以設定一個費用,用來獎勵家務勞動做得更好的成員。當然事先可以把評判標準做好,這樣不僅讓孩子意識到家庭勞動是自己的職責,也讓孩子意識到凡事做優秀就會得到更好的認可。還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可以透過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獲得。

    相反,如果沒有各種條件的設定,只要孩子做一次家務就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是非常不可取的,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做家務不是自己的事情,沒有報酬就不會去做,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不滿足這種獎勵,而放棄家務勞動。也不能很好的體現家庭中的愛和親情。

    所以無論是才去什麼方式來鼓勵孩子做勤勞的孩子,家長都要考慮周全,避免得此失彼。

  • 9 # 青青藤教育

    其實不太贊成這總做法。

    孩子的付出變成獎勵,並把獎勵與金錢建立關係。這種潛在的思維意識我個人認為是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將來可能沒有金錢,沒有獎勵,孩子便失去了動力。因為孩子小時候做家務的動力來源於外部,而不是發自內心,孩子可能覺得自己是應該獲得的,並且認為刷碗就是5塊,掃地就是5塊,而忘記我幫媽媽是因為我愛媽媽。

    但是孩子在家裡付出了勞動,我們又想鼓勵孩子應該怎麼做呢?可以把獎勵變慶祝,比如說,我們的孩子今天幫媽媽掃了地,我們可以將孩子喜歡的事情作為共同慶祝的,一起做。

  • 10 # 思並快樂著

    這種情況還是不能一概而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結合我父母的做法和我自己的教育經歷來談一下。

    孩子多,收入渠道有限,再加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極其重視,4個孩子直到高中都無一輟學,所以生活並不輕鬆。不輕鬆的生活要求孩子不能只做生活的旁觀者,學習之餘的生計參與成為必須。

    從童年時期,我們需要參與的勞動有:日常家務(包括刷鍋洗碗、做飯、收拾家、照看弟弟妹妹等),屬於份內勞動。農田勞動(包括割麥子、摘棉花、拔草、摘玉米等等),對於這塊勞動,父母有時候會有勞務費獎勵,雖然極少,可能不過幾毛錢,但對於當時完全沒有零花錢的孩子而言,無疑是一筆巨資。額外營收,這個完全屬於我們孩子們的自我創收性質,比如我們會去別人家的農田裡撿一些麥穗,別人家不要的廢棄塑膠,然後去賣錢。

    現在回想,父母雖為農民,完全不懂育兒心理學、教育等等,但無心插柳,讓孩子們從小對家庭生計的全程參與反倒培養出了孩子們一些格外的品質。我總結了一下,將這些品質歸納為:家庭責任心、較強的謀生能力、取之有道的金錢觀念、家庭內外獨當一面的困境應對能力……

    現在的我也做了母親,一度想借鑑我父母的做法,但發現很難。與童年時我們所感受的無處不在的匱乏感、以及拼命想擺脫這種匱乏感的經歷不同,現在的孩子,由於物質生活如此豐裕,他們好多已經幾乎失去了對金錢的動力。而且,我的一個感受,比起金錢獎勵,對孩子做家務進行語言和行為上的獎勵(比如口頭讚美、擁抱,允許玩一次電子遊戲等)孩子反而會更開心。

    所以,基於現在孩子們生長情境已全然不同於我們當時,我對孩子物質觀念的培養現在更多注重他的與人分享能力,他的捨得意識,因為這可能決定著他是否能夠更好地融入周圍的圈子,融入社會的重要一步。

    基於上述,給孩子勞務費做家務不是一個固定公式,是否能夠並適合付諸實踐最重要還是依據情境而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面管教的內涵那麼豐富,哪一條使你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