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濃酒迷情醉

    沒有意義,高考考普通話讀音也是毫無意義的,張五常一句普通話都說不出,不妨礙他成為著名經濟學家。普通話讀音是一種能力倒退的發音,單會普通話的學者很難寫出有古詩音律美感的句子。

    文字的意境和發音之美還是有區別,所以有些詩詞即使不是很押韻,依然能感受到文字之美。

  • 2 # 八磚學士

    今天的人用普通話讀詩的意義在於藝術欣賞,試圖接近或者重現詩人的藝術創作高峰體驗,感受詩歌作品的抒情性、音樂性,以及語言的高度凝鍊和形象性。

    上博簡《孔子詩論》

    漢代人寫的《毛詩序》中針對詩、樂、舞的關係論述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詩、樂、舞等都出自人們在生活中所激起的感情活動,它們原是三位一體的,發展到後來,詩歌才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而其核心是表情達意。

    古詩注重韻律,四字押韻的古詩句式在先秦時期已經成熟,並影響華人的審美習慣至今。南朝齊時,格律詩日趨成熟,到了唐代呈現出鼎盛的面貌。詞形成之後迅速發展,在兩宋成為了代表性的文學樣式。

    詩詞曲賦在字數、句數、對仗、平仄、押韻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主要服務的還是詩歌作品的抒情性、音樂性。

    今天的普通話是國家法定的語言,使用普通話朗讀、朗誦,有利於文學傳播和交流,有利於和其他讀者形成共鳴,所以用普通話讀詩是有意義的。

    因為:

    第一,漢字的古音今音雖然不同,但是古音到現代漢語普通話,基本是系統性變化的,大部分語音變化呈現出整齊的對應關係,所以今人讀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基本上是押韻的;至於平仄固然發生了平分陰陽、入派四聲的歷史變化,但一樣可以抑揚頓挫富有音樂性,對於朗讀者影響不太大。

    第二,我們讀詩是為了今人的表情達意,藝術欣賞,很大程度上是享受古人的遺產,即在自己的審美體驗活動中完成屬於今人自己的藝術美學構建,也就是借古人話表今人意,而不是要穿越到古代跟古人對話。同樣,今人寫的祭奠炎帝黃帝的祭文,即便炎帝黃帝在上面真的能聽到,祂也聽不懂。因為祭文是給今人聽的,為的是展示政治姿態,要達到教化的目的。

    第三,古代也有方言,當時人也存在自己母方言和用當時的普通話不同的情況,當時的人們用自己的方言,也不影響詩歌欣賞。

    第四,除了上面說的時間問題,還有空間問題。比如外文原文詩歌並非人人能讀,但翻譯之後仍然可以被中文讀者接受。

    莎士比亞手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之後是不是物聯網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