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僅僅是出於喜愛寶物的原因嗎?還是有什麼戰略意圖?
15
回覆列表
  • 1 # 笑嘗歷史百態

    既然是寶物,肯定秦王會喜歡,當年向趙國討要和氏璧這個原因是不能忽略的。

    說到戰略意圖,還真有。

    秦王贏稷主政之際,東方大國齊國雖然已經復國,但是已經沒有了昔日的兵強馬壯,而趙國卻恰恰相反,隨著最近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是兵強馬壯,雖然比不上秦國,但是也是僅次於秦國的一大國家。

    而秦國的戰略意圖一直都是一統天下,在這個時候,與第二強的趙國開戰,明顯不符合當時秦國的利益。而當時的秦國,第一目標放在了楚國上,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和氏璧的故事。

    秦國準備對楚國動刀,但是卻不知道趙國的底線,雖然當時,趙國與齊國有摩擦,但是秦國不放心,萬一在對楚國動刀的時候,趙國再來上一腳,秦國危已。所以和氏璧的戰略意圖在於試探趙國的底線或者說是試探趙國對秦國的懼怕程度。

    秦王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趙國當然知道秦國在耍花招,其實秦王確實在耍花招,就是想看趙國敢不敢接這15座城池。

    但是趙國確實懼怕秦國,不敢接,事實證明,趙國對秦國是又恨又怕。秦國本來擔心自己進攻楚國時,趙國會有所動作。現在看來,這一擔心是十分多餘的。

    認真的說,趙國取得了戰術勝利,而秦國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 2 # 道一虛白

    要知道和氏璧的重要性,才能理解為什麼秦王用15座城池換和氏璧。

    現代人覺得秦王的舉動很可笑,15座城池換一塊石頭大腦是不是有毛病?其實是不理解當時的歷史和和氏璧的由來。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見鳳凰棲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鳳凰不落無寶地”之說),後得一玉石名叫和氏璧,可見和氏璧是神玉,象徵著神權,古有君權神授,誰得到神物就意味著可以一統天下,擁有至高無上的神權。

    秦王贏稷之所以願意拿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是因為和氏璧象徵著神權,擁有它象徵著將來秦國可以一統天下。

    和氏璧不但秦國想要,各國諸侯都想要,不然就不會出現趙國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和氏璧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象徵著天下所屬。

    秦國一統天下後,將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得玉璽者得天下,秦滅之後傳國玉璽被劉邦獲得建立漢朝。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都在尋找傳國玉璽的下落,孫堅在洛陽曾獲得傳國玉璽,後被人殺害,傳國玉璽落入孫策手中,孫策將傳國玉璽給了袁術,換取了兵馬建立江東基業。

    傳國玉璽作為正統皇權的象徵一直傳到唐末,唐亡後不知所蹤。

    所以秦王贏稷是真想要和氏璧,以便實現一統天下的雄心,和氏璧的價值不是15座城池可以衡量的,秦王即便拿15座城池換,趙國也不願意給,只是害怕得罪秦國,不得已而為之。

    後來秦國想要和氏璧卻不願給城池,和氏璧又回到趙國,秦國消滅趙國,和氏璧終於落到秦始皇手中。

  • 3 # 劉一千五

    秦昭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他就動歪腦子了。那麼秦昭王為什麼偏偏要這塊和氏璧呢?先說這塊和氏璧的來龍去脈。

    一,荊山之下,鳳凰傳奇出寶玉

    楚國地方方圓萬里,地大物博,出產非常多的奇珍異寶。楚國荊山上住著一個老處士,叫卞和,有一天看到一對鳳凰落在一塊草木豐盛的石頭邊,久久不能離去。日暮途遠,鳳凰還是飛走了。學識淵博的卞和,知道石頭旁邊一定有寶物。他就挖開石頭邊的泥土。得到一塊表面粗糙的石頭。

    卞和堅信這是寶物,他就準備貢獻給楚王。楚厲王認為卞和貢獻來的是假的,卞和就犯了欺君之罪,被砍了一條腿。後來,這個楚王死了,楚武王上位,卞和又去貢獻。但是,被砍另外一條腿。再後來,楚文王又上位了。卞和不貢獻了,他抱著石頭在荊山下哭了三天三夜。這一哭就驚動了國都,各個諸侯國都知道了。

    楚王不得已就接待了卞和,玉工剝開石頭,發現一塊寶玉。楚王就叫它“和氏璧”。從此天下聞名。與隨國的寶珠一起稱為“隨和之寶”。

    楚國把和氏璧藏在王宮中,不輕易給別人看。

    二,國寶流落民間,流失到了到了趙國邯鄲

    秦國與楚國本來就是兒女親家。楚國的公主幾乎都嫁給秦國王室。但是,秦國壓著楚國打。白起,幾次攻打楚國。

    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軍佔領了楚國的黔中郡。楚國陷入內亂。公元前279年,白起又佔領楚都郢城,都城被白起一把火燒了,楚宮中的財寶被秦人大肆搶劫。楚王陵被白起焚燒,楚國舉國悲哀。楚宮破城後,玉石俱焚,和氏璧流落出宮,不知所向。傳說,早在楚懷王去秦國時帶在身邊,後來,秦王遇楚王無理,楚懷王逃到趙國邊境,把和氏璧送給趙惠文君,換取政治避難。趙何膽子小,怕秦國,不敢答應。此時趙武靈王在代國,所以,楚懷王被追來的秦兵趕上,押回咸陽。楚懷王因此氣死了。

    秦國把郢都設為南郡。楚王被迫遷都到陳地,楚國從此一蹶不振,史稱鄢郢之戰。和氏璧不知所蹤了很長一段時間。

    三,和氏璧重出江湖,顯示了秦昭王圖謀不軌

    戰國中後期有兩個狠角色,一個是秦國,一個是趙國。秦武王死後,秦昭王能上位,完全是趙武靈王與秦王的舅舅魏冉兄弟出的大力。秦昭王時期,趙武靈王到過咸陽,把秦昭王嚇得不輕。秦昭王記住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消滅中山國後,趙強大了,但是趙武靈王因為對國家戰略迷糊了,分權而治。楚懷王被秦昭王欺騙扣留,逃到趙國邊境,希望政治避難。但是,趙惠文君不敢收留楚懷王。楚懷王情急之下,把寶貝和氏璧送給趙惠文君保管。這樣一來,楚懷王在秦國死了後,和氏璧就留在了邯鄲城。成了趙國的寶物。趙惠文君不敢收留楚懷王,讓秦昭王看出了趙惠文君的軟弱。所以趙武靈王剛剛死去,秦國等了十五年,這才出了函谷關,六國的麻煩開始了。

    趙武靈王在沙丘餓死了。他的兒子趙惠文君上臺,就是趙惠文王。

    秦昭王要找趙國的麻煩,得有藉口。秦昭王聽說趙國有楚國的寶貝和氏璧,他就想,楚國的東西為什麼會到趙國?再說這樣的國寶應該屬於秦國才對!秦昭王就出招了,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

    四, 秦昭王為什麼一定要換和氏璧呢?

    估計秦昭王試探趙惠文王的底線。因為,趙惠文王剛剛繼位,又繼承人耐父大量的軍隊和財物,趙武靈王並中山,開壺地,拓林胡東胡上千裡的土地。所以秦昭王故意以交換和氏璧看趙國君臣對此事的反應。

    大家知道,秦國是寸土必得,寸土必爭的國家。十五座城,恐怕戰國打仗,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會議此性得到那麼多的地方。就是長平之戰後,秦趙講和 趙國也才割三個郡給秦國言和。後來的韓信,那麼牛逼哄哄的,三年用了幾十萬人馬,才打下五十餘城,讓寬通數落一通。

    以區區一塊和氏璧換十五城,明擺著就是秦昭王欺負趙王年輕。

    後來,藺相如當了使者,經過機智的交鋒,識破了秦王君臣的詭計,把和氏璧帶回了趙國。

    秦國也沒有再提十五座城換和氏璧的事情。在就說明了秦王之心不在和氏璧上,而是別有用心。

    秦昭王后來又與趙惠文王澠池喝酒,在一次更加兇險。如果趙國不提前安排大軍在邊境上壓住秦軍的氣焰,說不定趙國君臣就會成為第二個楚懷王君臣了。

    趙惠文王因此被秦昭王嚇得鬱悶死了。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繼位三年,就爆發了秦趙長平之戰。趙國被秦國打敗,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同秦國並列一起的機會,淪落成二流國家。

    所以,可以說,秦昭王向趙王討要和氏璧,不是和氏璧多寶貝,而是秦王試探趙國君臣的鬥志。

    至於說和氏璧有多大的用處,恐怕秦昭王還沒有來得及考慮。

    趙國滅亡後,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被李斯刻成玉璽,是為傳國玉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的化妝品和護膚裝應該怎樣選購,化妝品的色號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