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表態不變態

    除了名字不同,其實沒什麼不同,一個是屬於防空本土攔截的,一個屬於空軍出擊進攻的,但關鍵時候都可以並用,他們兵種其實是一樣,籠統的都是空軍,大概說就是這樣子。具體詳細的自己去百度好了

  • 2 # 紫冥河

    這首先要從防空軍和空軍的職責說起,前蘇聯的防空軍主要職責有二,一是守衛蘇聯領空不受外敵侵犯,二是在戰時守衛蘇軍上空空域不受侵犯,保持制空權不丟失,因此其所裝備的戰機主要都是載彈量大,航程遠,電子裝置相對先進的機型,比如蘇7,蘇9一直到蘇15,米格25到米格31,後來就是蘇27,當然,也有一些前線殲擊機,如米格19,米格21等,這是根據具體作戰需要來部署的。而空軍的主要職責為戰時奪取前線制空權,同時配合防空軍對蘇軍上空空域進行防衛,確保制空權不失去,在此基礎上負責為前線蘇軍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打擊敵方地面目標,因此空軍的裝備都是一些短小精幹的機型,如北韓戰爭時的米格15到後來的米格19,再到米格21,米格23(這算是個例外,她是重型前線殲擊機,但是作戰能力卻一般般,主要是被笨重的變後掠翼系統拖累了),直到米格29(這個機型大家夥兒都知道,機場圍牆保衛者,腿極短,但是在蘇軍空戰體系裡,她的作戰半徑足夠,因為只需要她奪取並防衛蘇軍地面坦克洪流前方300公里範圍內的絕對制空權),以及強擊機/攻擊機,如蘇7(是的,蘇7後來被改成超音速對地攻擊機了),蘇22,蘇25蛙足等,以蘇軍的裝備體系要求,是早打,大打核戰爭,因此其空軍(不是防空軍)裝備,一般都要求成本低,易於大規模生產,而並不要求效能有多優秀,可維護性有多高,甚至連人機工程學都不講究,米格15到米格21就是代表,連後來的米格23(講真,這個型號涇渭分明,在高手手裡能飛出極為優秀的效能,但是在大多數技術算不上極為優秀的蘇軍飛行員手裡就只能一般般了,這也是米格23曇花一現的原因)和米格29也有這樣的痕跡。反觀防空軍,因為需要在遼闊的蘇聯國土上對敵機進行攔截,所以他們的裝備基本上都是集成了蘇聯航空技術之精華,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型,重型遠端截擊作戰用戰機,只不過防空軍的戰鬥基本上都在蘇聯國土以內,很少出境協助空軍保持蘇軍地面部隊頭上的制空權,因此也被俗稱為蘇聯國土防空軍。當然了,和平時期蘇聯空軍也同樣協助防空軍負擔國土防空任務。以上就這麼多,有不對之處,歡迎朋友們的批評指正。

  • 3 # 兵器瞭望臺

    蘇聯防空軍的殲擊航空兵和空軍的殲擊航空兵兩者的作戰使命不同。前線航空兵中的殲擊航空兵的任務是掩護地面部隊不遭到北約戰術空軍的打擊,同時與北約空軍的戰鬥機群爭奪制空權,主要配置的都是制空戰鬥機,同時保障前線的空中走廊(蘇聯空軍強調的是有限制空權,這一點與西方國家不同)。而防空軍的主要使命是保障蘇聯國土的空中安全,執行要地防空任務,主要作戰物件是北約國家執行核打擊或者常規打擊的轟炸機或巡航導彈。

    作戰任務的不同造成了兩者作戰方式、裝備體系和戰術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前線航空兵所面臨的敵人本身就是敵人的殲擊機或具有一定空戰能力的殲擊轟炸機,因此更為強調殲擊機本身的空戰能力,具有較好的機動性,而且考慮到前線機場條件較為簡陋,保障條件不佳,而且前線航空兵的機場會隨著戰線的移動而移動,因此前線殲擊機在保證不存在代差的條件下設計上傾向於簡單、輕巧並適合大批次生產。

    而且由於機場並不處於距離戰線過遠的地方,作戰半徑只要能覆蓋己方地面部隊的進攻縱深即可,對於航程並沒有太多的要求(這也是許多蘇聯殲擊機被戲稱為機場保衛者的一個原因)。與此同時,前線航空兵在作戰中雖然也依靠地面引導,但是在進入作戰空域之後基本還是以飛行員自身為主,地面僅僅起到空情通報和引導的工作。

    川陀太空軍事小組

  • 4 # 國科瞭望臺

    雖然都是殲擊航空兵,但是作戰任務是不同的,相比之下,防空軍的主要打擊物件是機動能力不強、自衛能力較弱的轟炸機和巡航導彈,還有早期美軍高空偵察機等飛行器。因此對於截擊機本身的空中格鬥能力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對飛機本身更多的要求集中於速度和高度,最典型就是米格-25戰鬥機。而且由於蘇聯地廣人稀,機場密度不高,要巡邏防禦的領空面積很大,為了不留下死角和漏洞,截擊機的航程必須有所保證。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地面臺站的依託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存在一定困難,比如在西伯利亞地區,地廣人稀是主要特點,地面雷達、指揮、通訊站點分佈較散,截擊機需要裝備較好的搜尋和電子戰裝置來滿足自身索敵打擊和為友鄰充當耳目的任務。

    當然反過來飛機上的感測器獲得的資訊可以依託通訊反饋到地面系統,彌補地面站網路的盲區。防空軍裝備了自動化防空指揮系統,比如“空氣”-1指揮系統,後期發展出“空氣”-1A系統等,可以實現空地資料交聯,在此基礎上實現自動化截擊引導接敵。在指揮系統全面整合完成後,防空軍的截擊機甚至可以實現自動化攔截,諸如米格31這樣大型截擊機平臺,航程遠,載彈量較大,飛行員發射導彈非常簡單,僅僅需要完成必要的動作來完成飛行和發射導彈的工作,這一點是前線航空兵所做不到的。

  • 5 # 圓知國際

    蘇聯的空中力量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前線航空兵,簡稱為VVS,另一個則是國土防空軍,簡稱為PVO。因此,蘇聯沒有空軍這個軍種。

    蘇聯的國土防空軍和前線航空兵都擁有一套完整的作戰體系,雙方的作戰任務與作戰目標也完全不一樣。國土防空軍的作戰目標是敵軍的戰略轟炸機以及為之護航的戰鬥機。(80年代之前沒有戰鬥機能為攻擊敵軍縱深戰略轟炸機護航)因此,國土防空軍的主要裝備為高空高速截擊機、遠端對空警戒雷達以及遠端防空導彈。其航空兵的截擊機追求大作戰半徑、高效能雷達系統,對機動性的要求並不高,直到80年代F15C戰鬥機出世之後,國土防空軍才選擇了蘇27P型戰鬥機作為自身的核心裝備,用來對抗F15C。

    而蘇聯的前線航空兵,主要作戰目標則是為前線推進的坦克集團軍提供航空火力掩護與防空遮蓋。有時候也會執行對地轟炸與攻擊任務。因此前線航空兵以高機動性的戰鬥機為主。同時,由於前線航空兵往往停留在條件較差的野戰機場。因此前線航空兵的戰鬥機,一般都能夠在惡劣條件下起降,且維修相對容易。同時,由於蘇聯的地面戰區指揮體系的指揮距離一般只有300千米。因此,前線航空兵的戰鬥機不需要過大的航程與作戰半徑,所以前線航空兵的戰鬥機在設計的時候往往選擇犧牲航程來提高效能。

    總之,蘇聯的前線航空兵與國土防空軍是兩個不同的完整的作戰體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運河之子”劉紹棠和大運河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