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被五歲半的弟弟問到了這個問題,我應該怎麼生動地給他解釋?
9
回覆列表
  • 1 # 鯉魚被紅燒

    首先了解一下泡麵的工藝:和麵→熟化→複合壓延→連續壓延→切絲成型→蒸煮→定量切斷→油炸→風冷→包裝。

    澱粉分為直鏈澱粉(分子結構是一條線)和支鏈澱粉(分子結構有分支),直鏈澱粉在水中的狀態如下:

    但其實在加工之前並不是這樣的存在形式。加工之前,小麥粉中的澱粉是以澱粉顆粒的形態出現的,在顯微鏡中的觀察形態如下圖:

    顆粒內部的結構如下:

    這裡有一個概念:糊化,什麼是糊化?百度的解釋如下:

    糊化,一般是指澱粉的糊化(α-化),是將澱粉混合於水中並加熱,達到一定溫度後,則澱粉粒溶脹、崩潰,形成粘稠均勻的透明糊溶液。澱粉糊化本質是水進入微晶束,折散澱粉分子間的締合狀態,使澱粉分子失去原有的取向排列,而變為混亂狀態,即澱粉粒中有序態(晶態)及無序態(非晶態)的分子間的氫鍵斷開,分散在水中成為膠體溶液。澱粉乳受熱後,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澱粉粒開始破壞,晶體結構消失,體積膨大,粘度急劇上升,呈粘稠的糊狀,即成為非結晶性的澱粉。各種澱粉的糊化溫度隨原料種類、澱粉粒大小等的不同而異。

    在蒸煮之前的步驟中,小麥粉中的澱粉已經吸水,但是還沒有糊化。為什麼沒糊化,是因為溫度不夠,水分子運動不夠劇烈,打不開澱粉分子之間的結晶。只有在熱水中,水分子才能開啟澱粉分子之間的結合力(食品上常說為氫鍵)。

    蒸煮的目的就是讓麵糰中的澱粉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方面便熱水一泡就泡能開,而麵條不行。

    後續的油炸工藝:透過高溫的油槽,面塊中的水迅速汽化,麵條中形成多孔性結構,澱粉進一步糊化。

    油炸工藝只是使水分失去,而泡麵中的澱粉仍處於糊化狀態,加入熱水能夠使澱粉分子很快地“溶解”在水中,也就是泡開了。

    糊化後的澱粉分子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重新形成結晶,這就是“老化”現象。

    老化形成的結晶跟糊化前的結晶結構截然不同,不管多熱的水,澱粉再也不會溶解了。饅頭老化了,口感跟吃棉花差不多,很難咬斷。

    因此,要儘量減慢澱粉的老化。水分含量越低,溫度越低,老化越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棗和牛奶不能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