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小彪
-
2 # 三水三心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增長見識的問題。查閱了一些書籍,找到了出處,原來,這句話竟然是三國時期屬國的“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的從弟馬抗的後人瓦爾丹.馬米科尼揚所說。
馬超(公元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隸部扶風郡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衛尉馬騰之子 ,東漢末年及蜀漢開國名將,漢末群雄之一。早年隨父征戰,馬騰入京後,馬超留駐割據關中三輔。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又割據涼州隴上。失敗後依附張魯,又轉投劉備。於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終年47歲,追諡威侯。馬超家族在東漢末年,也曾經舉足輕重,是割據的群雄之一。但在潼關大敗之後,又在冀城(今甘肅甘谷縣南)被圍,逃入漢中,但其他族人受刀兵之禍,不能前去。在鄴城的馬超族人(包括父親馬騰,二弟馬休,馬鐵等)被曹操抓獲,全部斬殺。至此,馬超一族,似乎只有馬超、馬岱倖免。但據孫盛《蜀世譜》記載“馬超從弟岱,字伯瞻,騰兄翼之子也。父翼入許為北軍中候,後還涼州,涼州亂,將親族數十西入。岱弟抗,隨翼西入,或至西海。"(馬岱,在三國中也算是一名名將,最著名的一句話是“魏延反,馬岱斬”)也就是說,馬岱的弟弟叫做馬抗,並沒有被曹操擒獲,反而一路西逃,跑到了波斯國(今伊朗)。波斯王見他武藝見識不凡,留下馬抗。曹操本著斬草除根的想法,派使者去波斯要求“引渡”回國,波斯王愛馬抗之才,悄悄安排馬抗到了亞美尼亞。在亞美尼亞,馬抗沒有辱沒自己的祖先,在亞美尼亞站穩腳跟之後,開始謀劃獨立。由於他出身將門,武藝不凡,精通兵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馬抗的後人終於就打敗波斯和阿拉伯帝國,建立了獨立的亞美尼亞國。據民間傳說(史書有沒有記載,無法查到但有的時候,口傳歷史比史書有更高的歷史價值),公元451年,亞美尼亞與波斯在阿瓦萊爾(今伊朗境內)進行決戰,在戰前的誓師大會上,瓦爾丹.馬米科尼揚為吉利亞美尼亞戰士,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後來,這句話成為亞美尼亞人家喻戶曉的名言。意思就是,懵懵懂懂,渾渾噩噩地死去,就像草木一樣枯朽;而如果堅持不懈,追求真理,就會永遠活著。這句話有點像臧克家的一首詩歌:有的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如今的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市廣場上立有瓦爾丹·馬米科尼揚的大型雕像,1991年,亞美尼亞獨立後,還設立了“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勳章,以此表彰獎勵為國家獨立作出突出貢獻的人。
據網路媒體介紹,《亞美尼亞史》中有明確記載,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名為馬抗(也譯馬姆貢),公元三世紀由中國遷徙而來。
但想來想去,這句話的後半截都不像是三國時期的人所說,這半句話,頗有些基督教徒的語言風格,但具體來說,也說不清楚,至少不會是漢文化的語言風格吧。
今天的我們,對於歷史,有明確的記載的,我們作為一種史料去了解,沒有明確記載的,掌握它的核心意蘊即可,至少,這樣的話,對於我們的人生,是有非常正向的指導意義的,讓我們不知道,除了活著,還有幣或者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道義。至於能否永生,見仁見智吧,從物質生命的角度來看,生命的永生,是不可能的,但卻可以為後人留下一些精神的財富,換一個角度,精神和思想卻可以長存。
回覆列表
這是一句外來語,第二句應為:“與草木同朽”。據一些史料介紹,在公元5世紀中期(公元約450年左右),當時的東亞美尼亞民眾為反抗波斯帝國的逼迫而舉行了全民起義,起義軍首領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在戰前誓師大會上說了這句激發士氣的話。據傳馬米科尼揚是馬抗的後代。附帶說一下,馬抗是三國時期西涼首領馬騰之侄兒馬翼的兒子,當時馬超兵敗後,馬翼和馬抗等一小撮兵力找不到主力軍只好一路向西,居然直接到了中亞,在美尼亞開創了馬米科尼揚家族。
馬米科尼揚這句話的大意是:人活一口氣,應該清醒的活著,更不能糊里糊塗地死去,那樣根本就象枯朽的草木一樣,沒有任何意義;只有明白理解真理的存在並始終堅持信仰,這樣,生命的真正意義才能夠獲得生存並永遠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