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心

    4—5歲是幼兒園中班的年齡,4歲以後孩子的心理發展出現較大的飛躍。4—5歲的心理發展比3—4歲迅速得多,主要在於認識活動的概括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地開始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一、活潑好動

    正常兒童都是好動的。幼兒不停地變換姿勢和活動方式。如果要求幼兒安靜地坐著,過不了多久,幼兒就有疲勞表現,不斷地打呵欠,伸懶腰,他們就會動動手,踢踢腳,做各種小動作。幼兒在自由活動時,在相當長時間內持續地跑跑跳跳,卻不感到疲倦。

    幼兒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見到新鮮的東西,總是要伸手去拿或摸,能夠放到嘴裡的,總是要放到嘴裡咬咬,嚐嚐,或者把東西放在耳朵邊聽聽,或者湊過鼻子去聞聞,不停地積極運用他的各種感覺器官。

    幼兒好動,是和他身體發育的特點有密切關係的。幼兒的骨骼比較柔軟,有彈性,脊柱的彎曲還沒有定型。肌肉收縮力差,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就會使有關肌肉群負擔過重。各種活動交替,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張有馳。活動還可使骨骼肌肉系統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給,得到更多的營養。另外,活動主要是依靠大腦高階神經系統的調節,幼兒大腦的成熟程度不足,興奮過程的活動勝於抵制過程。因此,不能長時間使某些部分神經細胞得抑制狀態。

    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幼兒中期尤為突出。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明顯地比小班和孩子活潑好動。小班孩子比較聽話,順從老師的意見,說話和動作的速度也相對緩慢。中班的孩子就不同,他們動作比小班和靈活得多,頭腦裡主意也多,使老師感到不象小班那麼“好帶”,要求老師更加註意教育內容和技巧。中班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較突出的原因是:

    幼兒園中班兒童經過一年的集體生活,對生活環境已經比較熟悉,也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制度沒有上幼兒園的兒童,一般也掌握了一些和別人交往的經驗,遇事不象3歲兒童那樣怯生生了。4—5歲幼兒在生理上又進一步成熟,特別是神經系統進一步發展。興奮和抑制過程都有較大提高。表現為孩子不象以前那麼容易疲勞,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因也較前延長。比如,上課也可達到20分鐘。神經系統活動進一步加強,還表現在對事物的反應比過去快,抑制的能力提高,因而4—5歲幼兒的動作比以前靈活,而且有條理。

    二、思維具體形象

    具體形象性是學前兒童的特點。小班幼兒主要依靠行動進行思維,中班則主要依靠表象——頭腦中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比如中班幼兒計算物體的數量,雖然可以不用手指直接點著去逐個地數,但是頭腦中必需有物體的形象,而不能依靠抽象的概念,他只能知道幾個蘋果加幾個蘋果是多少個蘋果,不能用抽象的數概念幾加幾。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是非常具體的,如果問:床、桌子、椅子、被子,這四樣東西,哪三樣應該歸在一起?他們大多回答說:床、被子和椅子。因為被子放在床上,椅子放在床旁邊,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也就是按這種實際邏輯進行思維,而不是按某種概念(如傢俱)進行概括。

    中班幼兒理解成人的語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具體生活經驗,有些事情大人以為孩子聽懂了,其實他理解的,完全不是大人原來的意思。比如老師教幼兒念兒歌,其中有一句話是:“一滴水,不起眼`````”意思是說一滴水雖然顯得很少,但很寶貴,孩子們都跟著背誦。老師發現孩子每次唸到這句話時,都指指自己的肚子,經瞭解,才知道孩子們把“不起眼”這個比較抽象的形容詞理解成了“肚臍眼”,這對他們是很具體的。

    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不僅反映在中班幼兒的思維活動中,也反映在記憶、注意等各種認識活動中,還表現在兒童的語言活動中。幼兒容易注意具體的形象,而較難對抽象的講述集中注意,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幼兒的講述,以情景性語言為主,說明他在講述時頭腦中出現一幕幕生動的情景。

    三、開始接受任務

    對小班的幼兒佈置任務,一般需要結合他的興趣。嚴格地說,小班幼兒還不能理智地按任務的要求行動。小班幼兒的行動往往受情感支配,常常是無意性的。中班幼兒開始能夠接受嚴肅的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4歲以後的幼兒對於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已經出現最初的責任感。小班幼兒完成值日生任務常常還是出於對完成任務過程(如分發用具)的興趣,或對所用物品的興趣(值日生繫上圍裙)。中班幼兒開始理解到值日工作是自己的任務,對自己或別人完成任務的質量開始有了一定要求。

    4歲以後兒童之所以能接受任務,和他的思維的概括性和心理活動有意性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由於思維的發展,他的理解力增強,能夠理解任務的意義。由於心理活動有意性的發展,幼兒行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

    四、開始自己組織遊戲

    遊戲是最適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活動。因為遊戲很具體,有角色,有人物,有實際的玩具和其它材料,還有實際行動。遊戲的要求又不象上課或勞動那麼嚴格,幼兒在遊戲中可以自由活動,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隨時按自己的意願休息或改變動作。在遊戲中還可以透過自己的活動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認識物體的效能,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小班幼兒已經有遊戲活動,但是他們還不大會玩,需要成人領著玩。如果沒有成人引導,小班幼兒就不知道玩什麼,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遊戲動作。4歲左右是遊戲蓬勃發展的時期。中班幼兒不但愛玩而且會玩,他們能夠自己組織遊戲,自己規定主題。他們不再象小班那樣,出現許多平等的角色。他們會自己分工,安排角色。中班幼兒遊戲的情節也比較豐富,內容多樣化。在沙池玩沙,能夠發展起鑽地洞的遊戲;搭積木時,搭好了“動物園”後,玩動物園的遊戲。在遊戲中不但反映日常生活的事情,還經常反映電視電影裡的故事情節。

    中班幼兒在遊戲中逐漸結成同齡人的夥伴關係。他們不再總是跟著成人。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和小朋友相處,一同遊戲,只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求助於人,或者是請求幫助解決活動中的實際障礙,或者是請求判斷是非,有時則是要求成人對他們的成功加以肯定。

    可見,從4—5歲開始,幼兒的人際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同伴關係開始衝破了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的優勢,從主要是和成人的關係,開始向同齡人關係過渡。當然,這時的同伴關係還只是最初級的,結伴物件很不穩定,成人的影響仍然遠遠大於小朋友的影響。

    收藏感謝

    因為回答的比較晚,還望你獻上寶貴的一讚。獻上寶貴的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被讀書無用論洗腦,總是以為這世上讀了書的人都要給文盲打工,該怎麼說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