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作品就像是割麥子一樣,永遠收的是那一茬的莊稼。莊稼的品種主要是“年紀尚淺的女學生”。這一茬老了,還有下一茬。即便我們都過了讀郭敬明的年紀,麥子還是會一茬接一茬茂盛地狂野生長。那些封面和用詞一樣奢侈華麗的小說就會源源不斷的加印,永遠不愁有賣不動的那天。然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小時代,幻城和爵跡,都“如願以償”地影視化了。爵跡這部電影,當我看到預告片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結論:決計不看爵跡。然後,我看完了,感覺眼角膜很辣。跟大家所吐槽的一樣,特效很感人,劇情也很感人。作為真人CG電影,爵跡令人詬病的是粗糙的人物建模和僵硬的動作。人物動作的不協調和失重感伴隨著整場電影。而面板材質和毛髮更顯然無法比肩當下的3A大作。用遊戲的即時演算和電影CG相比較,本身已經照顧到國內三維動畫的起步問題。如果說拿量子破碎或者神海4這種新引擎和建模技術的作品當對手顯得還不夠公平的話,那麼爵跡某些場景的紋理已經敗給了COD4:即便那是一代經典FPS,卻也是九年前的作品了。為了規避抄襲和Fate的敏感字眼,劇情上也做出了改動,7+7的概念被變相弱化,也沒有各距120度角的三個白銀祭司了。照顧那些非原著的觀眾,又添加了大量NPC視角般的臺詞,畫外音和獨白。即便拋開這一切,可能《爵跡》電影是一部善待粉絲的電影,但對路人來說就算忽略特效和演技,還有那糟糕到尷尬的臺本技巧,劇情上也是一部凌亂無章的電影。第二王爵的線無頭無尾,吉爾伽美什的前因後果也是雲山霧繞,觀眾們除了欣賞地面上破碎的立方體還有被濫用的“超人式降落”以外,大多數都不知道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所以,這是一部爛片。即便他投資超過1.5億人民幣,即便請了如此多大牌,用瞭如此多的噱頭,即便是中國現象級的作者,導演和IP。依舊是一部爛片。郭敬明內心想不想拍好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就結果來看,他到爵跡上映之前,依舊認為爛片遠比好電影容易和高收益的多。小時代前三部的過分成功,加之中國電影一度畸形的市場,郭敬明一定習慣了“湊一大幫當紅明星就能賺錢”的生活。這不全是郭敬明的錯,因為國內的影視,長時間以來都習慣了把錢甩給演員。錢都給了演員,其他的環節相對的就會沒錢,這是一定的。燈光師其實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職業,一部電影恰當的燈光往往可以為氛圍增色不少。國內電影曾經一度是什麼人來當燈光師呢?答案是,人力市場身強力壯的漢子,因為那個大燈很重,力氣弱的扛不動。某影視業的朋友曾經說,他們發現劇組裡那個最大的燈特別容易壞,器械師一個星期要修個三四次。劇組裡的人都很納悶,因為這個燈光線很強很燙,一般情況下用不到,怎麼會這麼容易壞?器械室三天兩頭的修,終於受不了了,忍不住去場子裡面看看情況。結果終於知道大燈為什麼容易壞了:三五個不滿意盒飯的小夥子,正在用那個大燈的熱量,烤地上的魚罐頭。某編劇朋友曾經說,她給一個網劇寫劇本,過了兩天被拉過去幹活。幹什麼呢?劇組裡沒有服裝師,她還算手巧,被拽過去縫衣服。在演員吃掉大蛋糕的現狀之下,整個影視的產業鏈剩餘的底層人員的收益都被壓榨,收益影響的自然是專業素養和水平。所以你看到的特效很爛,劇本很差,服裝很挫,燈光很偏,道具很假,音樂很亂…等等一切槽點的根本原因,都是沒錢。沒錢到什麼程度,一個剛剛速成AE還沒有兩個月的小哥,已經加入了浩浩蕩蕩的後期製作大軍。但正是這種發育不良的電影,分手大師惡棍天使小時代何以笙簫默…,他們還是能賺的盆滿缽滿,儼然形成了一股潮流。郭敬明正在乾的事情,就是順應著這種潮流,並把它發揚光大。他寧願把電影拍的比MV更爛,也不遠多花一分錢在金字塔的底層添一塊瓦礫。這實在是很遺憾的。他握著可以說電影業最優良的資源,現金流,人脈,技術還有IP,他什麼都不缺。他本來有機會從這個渾濁的潮流中逆行而出,填補中國缺憾的大製作奇幻(玄幻)電影的空白,甚至推動整個中國產CG行業的發展。但是他沒有。他可能已經隱約預料到了這種模式終會有讓觀眾吃膩的一天,卻還是偏安一隅,寧願抱著老本老套路等死,也不願意在“良心電影”這條路上邁出半步。所以當整個電影覆水難收的虧損時,他哭了。如他所說,並不是“郭敬明”這三個字意味著做什麼都是錯的。但是就事論事,一個人做過錯事,是理應受到懲罰的。郭敬明有許許多多的黑點。在爵跡這部電影上,我們即便不談他歷來最大的痛點抄襲,他還有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貪婪帶來的偏執。中國產爛片票房的萎靡已經是一個預警,他堅持對此視而不見,拍出了爵跡。除了為真金白銀的賠錢而落淚,他還應該為了這種決斷哭泣。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爵跡都會是一部比較失敗的電影。小四的淚水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觀眾們想看到的也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嚎啕大哭。而是郭敬明曾走過,許多電影人也走過的那條腐爛的吸金路,被徹底埋葬。
郭敬明的作品就像是割麥子一樣,永遠收的是那一茬的莊稼。莊稼的品種主要是“年紀尚淺的女學生”。這一茬老了,還有下一茬。即便我們都過了讀郭敬明的年紀,麥子還是會一茬接一茬茂盛地狂野生長。那些封面和用詞一樣奢侈華麗的小說就會源源不斷的加印,永遠不愁有賣不動的那天。然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小時代,幻城和爵跡,都“如願以償”地影視化了。爵跡這部電影,當我看到預告片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結論:決計不看爵跡。然後,我看完了,感覺眼角膜很辣。跟大家所吐槽的一樣,特效很感人,劇情也很感人。作為真人CG電影,爵跡令人詬病的是粗糙的人物建模和僵硬的動作。人物動作的不協調和失重感伴隨著整場電影。而面板材質和毛髮更顯然無法比肩當下的3A大作。用遊戲的即時演算和電影CG相比較,本身已經照顧到國內三維動畫的起步問題。如果說拿量子破碎或者神海4這種新引擎和建模技術的作品當對手顯得還不夠公平的話,那麼爵跡某些場景的紋理已經敗給了COD4:即便那是一代經典FPS,卻也是九年前的作品了。為了規避抄襲和Fate的敏感字眼,劇情上也做出了改動,7+7的概念被變相弱化,也沒有各距120度角的三個白銀祭司了。照顧那些非原著的觀眾,又添加了大量NPC視角般的臺詞,畫外音和獨白。即便拋開這一切,可能《爵跡》電影是一部善待粉絲的電影,但對路人來說就算忽略特效和演技,還有那糟糕到尷尬的臺本技巧,劇情上也是一部凌亂無章的電影。第二王爵的線無頭無尾,吉爾伽美什的前因後果也是雲山霧繞,觀眾們除了欣賞地面上破碎的立方體還有被濫用的“超人式降落”以外,大多數都不知道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所以,這是一部爛片。即便他投資超過1.5億人民幣,即便請了如此多大牌,用瞭如此多的噱頭,即便是中國現象級的作者,導演和IP。依舊是一部爛片。郭敬明內心想不想拍好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就結果來看,他到爵跡上映之前,依舊認為爛片遠比好電影容易和高收益的多。小時代前三部的過分成功,加之中國電影一度畸形的市場,郭敬明一定習慣了“湊一大幫當紅明星就能賺錢”的生活。這不全是郭敬明的錯,因為國內的影視,長時間以來都習慣了把錢甩給演員。錢都給了演員,其他的環節相對的就會沒錢,這是一定的。燈光師其實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職業,一部電影恰當的燈光往往可以為氛圍增色不少。國內電影曾經一度是什麼人來當燈光師呢?答案是,人力市場身強力壯的漢子,因為那個大燈很重,力氣弱的扛不動。某影視業的朋友曾經說,他們發現劇組裡那個最大的燈特別容易壞,器械師一個星期要修個三四次。劇組裡的人都很納悶,因為這個燈光線很強很燙,一般情況下用不到,怎麼會這麼容易壞?器械室三天兩頭的修,終於受不了了,忍不住去場子裡面看看情況。結果終於知道大燈為什麼容易壞了:三五個不滿意盒飯的小夥子,正在用那個大燈的熱量,烤地上的魚罐頭。某編劇朋友曾經說,她給一個網劇寫劇本,過了兩天被拉過去幹活。幹什麼呢?劇組裡沒有服裝師,她還算手巧,被拽過去縫衣服。在演員吃掉大蛋糕的現狀之下,整個影視的產業鏈剩餘的底層人員的收益都被壓榨,收益影響的自然是專業素養和水平。所以你看到的特效很爛,劇本很差,服裝很挫,燈光很偏,道具很假,音樂很亂…等等一切槽點的根本原因,都是沒錢。沒錢到什麼程度,一個剛剛速成AE還沒有兩個月的小哥,已經加入了浩浩蕩蕩的後期製作大軍。但正是這種發育不良的電影,分手大師惡棍天使小時代何以笙簫默…,他們還是能賺的盆滿缽滿,儼然形成了一股潮流。郭敬明正在乾的事情,就是順應著這種潮流,並把它發揚光大。他寧願把電影拍的比MV更爛,也不遠多花一分錢在金字塔的底層添一塊瓦礫。這實在是很遺憾的。他握著可以說電影業最優良的資源,現金流,人脈,技術還有IP,他什麼都不缺。他本來有機會從這個渾濁的潮流中逆行而出,填補中國缺憾的大製作奇幻(玄幻)電影的空白,甚至推動整個中國產CG行業的發展。但是他沒有。他可能已經隱約預料到了這種模式終會有讓觀眾吃膩的一天,卻還是偏安一隅,寧願抱著老本老套路等死,也不願意在“良心電影”這條路上邁出半步。所以當整個電影覆水難收的虧損時,他哭了。如他所說,並不是“郭敬明”這三個字意味著做什麼都是錯的。但是就事論事,一個人做過錯事,是理應受到懲罰的。郭敬明有許許多多的黑點。在爵跡這部電影上,我們即便不談他歷來最大的痛點抄襲,他還有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貪婪帶來的偏執。中國產爛片票房的萎靡已經是一個預警,他堅持對此視而不見,拍出了爵跡。除了為真金白銀的賠錢而落淚,他還應該為了這種決斷哭泣。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爵跡都會是一部比較失敗的電影。小四的淚水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觀眾們想看到的也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嚎啕大哭。而是郭敬明曾走過,許多電影人也走過的那條腐爛的吸金路,被徹底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