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西楊侃侃

    唐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最為璀璨的時期之一。之所以璀璨,主要是因為各方面都人才輩出,同時,也因為許多人一身數能,才情煥發,無臻不妙。唐代詩人,是一個人才濟濟的群體,其中不乏多才多藝之人。

    唐代詩人中,有不少擅長書法的。李白、杜牧都有墨跡流傳下來,我們看到,他們雖然不以書法名家,但實際上他們的書法都相當可觀。這裡再舉一人為例:張彪。張彪不但古體詩做得好,草書也很有造詣,這兩個方面都得到了詩聖杜甫的高度讚揚。“靜者心多妙,先生藝絕倫。草書何太古,詩興不無神。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後身。數篇吟可老,一字堪買貧。”杜甫把他的詩歌跟才高八斗、向來被稱作五言詩祖宗的曹植相提,把他的書法跟被稱為“草聖”的東漢書法家張芝並論。可見,張彪的草書造詣,一定相當了得。

    詩歌與繪畫這兩種藝術在中國曆來有著相同、相通之處,大概也正是這個原因,唐代兼善詩歌與繪畫的人也特別的多。這其中,善於畫山水風景的詩人更是不少。劉方平、顧況、張志和都是善於此道的詩人。皇甫冉在題劉方平一幅壁畫山水的詩中這樣評價他的作品:“墨妙無前,性生筆先。”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在說到顧況的時候,也有這樣兩句:“頗好吟詠,善畫山水。”《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作者張志和,他不但寫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漁歌作品,他還會畫漁歌題材的畫兒。《歷代名畫記》記載,他曾自己給那首《漁歌子》配了一幅畫,“甚有逸思”。

    詩畫同源,書畫一脈,更有許多詩人,詩書畫三者皆擅長。張諲,《歷代名畫記》記載,不但精通《易經》卜卦,還“善草書,工丹青”。 張諲最擅長的是山水畫,跟王維、李頎等人為詩酒丹青之友。盧鴻,新舊兩《唐書》本傳都說他擅長書法,“籀篆楷隸”都很在行。《歷代名畫記》除了說他善寫八分書之外,還提到他善畫山水樹木。《宣和畫譜》記載,到宋代,盧鴻作品被收藏在皇宮內的有三種:《窠石圖》、《松林會真圖》、《草堂圖》。杜甫以半師半友視之的鄭虔,曾經書寫自己的詩歌並配了畫,獻給唐玄宗,唐玄宗在他的作品後邊寫了四個大字:“鄭虔三絕。”這個事情聽起來好像傳奇故事,但應該是實有之事。杜甫《八哀詩》詠鄭虔的部分記載了這事,“昔獻書畫圖,新詩亦俱在。滄洲動王陛,宣鶴誤一響。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當然,絕藝來自苦練。《新唐書》本傳記載了鄭虔的苦練故事,說鄭虔因為貧窮,買不起紙張,於是在慈恩寺貯藏了好幾屋的柿子樹葉。每天拿柿子樹葉練字,寫完了所有的樹葉。宋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將鄭虔的畫作歸入能品上。據《宣和畫譜》記載,鄭虔的繪畫作品被收藏在北宋皇家的有八幅之多,《摩騰三藏像》、《陶潛像》、《杖引圖》、《人物圖》各一幅,《峻嶺溪橋圖》四幅。對鄭氏畫作有如下一些評價:“善畫山水”,“畫陶潛風氣高逸,前所未見”。唐代詩人中,兼善書畫更加有名的是鄭虔的同時代人王維。新舊《唐書》本傳對王維的書畫都有很高的評價,《舊唐書》說他“書畫特臻其妙”,《新唐書》說他“工草隸,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王維自己也說他是“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篤信佛教的王維認為自己的前世就是詩人、畫師了。蘇軾後來也說,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歌自古是跟音樂聯絡在一起的,因此,也有不少詩人是擅長音律的。王維早年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特別欣賞他的才華的岐王李範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準備幾首作品,在見到一位可以影響科考錄取的公主(一說是九公主玉真公主)的時候演奏給她欣賞。結果,大得公主歡心,於是得到大力舉薦,以狀元及第。還有一個故事,有人畫了一幅奏樂圖,王維仔細看過之後,說畫中人正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二疊第一拍。有好事者找齊了當時參加演奏的樂工來檢驗,情況果然如王維所說。王維的音樂造詣,由此可見一斑。上邊提到的張志和,不但會書法、畫畫兒,還會“擊鼓吹笛”。他的漁歌,有詩有畫,還有音樂。說到吹笛,不能不提到溫庭筠。這位晚唐的著名詩人,不但詩才敏捷,還精通多種樂器,據說可以“有絲即彈,有孔即吹”!

    我以為,瞭解一些唐代詩人多才多藝的情況,我們在閱讀唐詩的時候,腦子裡就比較容易浮現出詩人流光溢彩的立體形象,因此寫了這篇文字。

  • 2 # 星辰大海征途中

    盛唐,文采風流,群星璀璨,多才多藝的太多了,文人多儒、釋、道兼修,甚至文武全才。詩仙《俠客行》,本身也是劍道高手;王維《鬱輪袍》,琵琶高手兼作曲。甚至唐代一副表現演奏樂曲的畫作(忘記名字),後人有好事者,按圖所奏樂曲,各樂器指法、動作等絲毫不差,畫作者肯定是樂中高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個半月的寶寶在夏天可以不戴帽子了嗎?老人又說囟門沒長好必須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