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劉磚家

    關鍵原因有三:一是衛鞅地位不高,沒有引起魏王的注意;二是公叔座私心太重,沒有儘早舉薦衛鞅;三是魏惠王不識人才。

    關於公叔座臨終之前舉薦衛鞅任相國的事情在《史記》中有一段記載。公叔痤是魏國的相國,地位很高,立過戰功,但是他這個人私心太重。早年嫉妒吳起的才能,後來想辦法擠走了吳起。衛鞅在他門下做中庶子,公叔座當然知道衛鞅的才能,但是出於私心,並沒有在發現人才的第一時間向魏惠王舉薦。病危彌留之際,魏惠王前去探望。看著病重的公叔座,魏惠王上前問道:你看你現在病得不輕,萬一你歸西了,得有人頂替你的位置啊,你看誰來當這個相國比較合適?公叔座喘著粗氣,說出兩個字:衛鞅。看著魏惠王一臉懵逼的樣子,他又解釋說:沒錯,你沒有聽錯,就是我門下的中庶子衛鞅,別看他年輕,你們不瞭解他,我最清楚了,他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堪擔大任,我死了你就讓他做相國。魏惠王沉默不語。因為這個名字幾乎沒有在他腦海裡出現過。這一切都被公叔座看在眼裡。然後公叔座屏退左右,貼著魏惠王耳朵說:你如果不用他,就趁早殺掉他,如果被其他國家所用,必將是一大禍害。魏惠王半信半疑地點了點頭,出門的時候有瞅了衛鞅一眼。心理嘀咕:這個人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離開相國府,魏惠王對身邊的大臣說:這個公叔座真實老糊塗了,我看他病得不輕啊!區區一箇中庶子衛鞅怎麼能夠擔當魏國的相國?真實可笑。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最終既沒有重用衛鞅,也沒有殺掉他。後來衛鞅聽說秦孝公下令招賢,於是西入咸陽,被秦國任用,變法圖強,奠定秦國霸業。衛鞅被封商君。

    所以,從公叔座臨終前舉薦衛鞅這個事來講可以看出魏惠王不用商鞅的一些原因:

    一是公叔座私心太重,早不推薦衛鞅,彌留之際才把情況向魏惠王說明,這個舉薦的時機不合適。另外推測,公叔座壓根就沒有在魏惠王面前提起過衛鞅這個人。

    二是衛鞅自己地位不高,沒有引起國魏惠王的注意。既然你這麼有才能,為何干了這麼多年怎麼還是個中庶子,現在一下子要把他提拔到相國的位置,困難有點大。

    三是魏惠王不識人才。首先是沒有聽取老臣公叔座的舉薦,反而認為他老糊塗了。其次是面對年輕的衛鞅,他也不去考察一下,這個人到底行不行,輕易就否定了衛鞅。

    說來說去,這都是人的命運,兩人註定沒有緣分,做出了君臣。

  • 2 # 關好走過的門

    公叔痤推薦衛鞅給魏王,魏王之所以不納,原因有以下幾點,

    1:當時魏國透過魏文侯和魏武侯的經營,一躍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諸侯國,國力軍力都十分強盛。而當時的衛鞅雖有大才,但還沒有證明出來。

    2:那個時代非常注重的一個東西就是師從何人。沒人知道衛鞅的老師是誰。不像龐涓和孫臏,剛出山就謀得高官,因為他們的老師是鬼谷子。

    3:公叔痤有私心。老公叔雖有些才華,但始終小肚雞腸。因為他知道衛鞅的能力,自己官拜宰相卻把自己最有能力的門客留在府內給自己出謀劃策,而不提前栽培,生怕衛鞅能力太強,搶了自己的位子。直到魏王知道有衛鞅這個人的時候,衛鞅還是一個小小的中庶子。人微言輕,官銜太低這也是導致衛鞅不被接納的原因。

    4:魏王根本沒有識人之明。就算公叔痤推薦衛鞅之後,你不知道衛鞅能力如何,最起碼也得考考以後再定奪用不用吧。結果,連考也不考,直接pass掉。另外,魏國出的曠世奇才還有個張儀,依然不用,流失別國。感覺魏王有點富三代的意思,拿著自己祖輩傳下來的魏國,有點過於隨意的意思。殊不知自己的祖輩魏文侯禮賢納士得到樂羊,李悝和吳起,方才成就了魏國的霸業,這一點魏惠王比魏文侯差遠了。想要強國,必先選賢,我感覺魏王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就算不是人才,一個丞相臨終前給你推薦了,你出於情面也得甄別一下吧,但魏王並沒有這樣做。

    所以,魏王沒有得到衛鞅這個大才實屬必然,因為他都不想正眼看衛鞅一下。用了衛鞅,極有可能自此雄霸天下甚至統一六國。但是魏王連這個機會都看不到,何談錯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5萬左右買個二手的SUV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