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民李小金

    “收二川 排八陣 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 一心只有酬三願

    取西蜀 定南蠻 東和北據 中軍帳裡變金木土革爻圭 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副對聯用五十六個字記錄了諸葛亮一生所取得的重大軍事勝利,可謂是軍功赫赫、戰績輝煌;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無不讓北方的曹老闆和江東的孫老闆心存忌憚!

    假如,諸葛孔明覆活的話,他依然會不遺餘力的去完成先帝(劉備)未完成的統一大業。也許有人會說諸葛亮是為了自己能青史留名而連年征戰;也有人會說諸葛亮會像曹操一樣取而代之劉家的天下;無論出於哪一種目的最終都是勞民傷財、兵損將折,這一切都是天下老百姓所不願看到的。

  • 2 # 人間正道陳德立

    為了轉移蜀漢內部矛盾的內部政治鬥爭,為了鞏固自已在蜀國的政治地位權力,為了實現二劉的夢想霸業,為了完成自己使命和重任,革命尚未成功,繼續北伐!

  • 3 # 歷冰雪X

    筆者認為,假如時光倒流,諸葛亮會在劉備進攻漢中後期,引一軍出兵主攻上庸諸郡,銜接漢中和荊州兩地,一方面協防關羽守備荊州,另一方面防止曹操反撲漢中,荊州不失,後期就不會有蜀國戰敗,北伐無功而返。

  • 4 # 文史小默

    復活一次,在給諸葛亮54年?其實用不了,再有20年,諸葛亮定能統一天下。為什麼?熬死司馬懿只是一個小原因。

    蜀漢亡國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

    真正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 蜀漢後期內政腐敗

    隨著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劉禪終於算是鬆了口氣,再也沒有人約束自己的私生活了,國家治理也可以為所欲為了。於是,黃皓活躍在了蜀漢的政治舞臺上……

    姜維遭受排擠只是次要問題,主要問題是他的很多有好的軍事建議很難呈現在劉禪面前,這就造成蜀漢君臣將帥始終不能站在統一戰線上,一直對外。

    可這個問題能怪黃皓嗎?能怪姜維嗎?能怪劉禪嗎?當然他們三位只不過是表面上的蜀漢政治腐敗的反映,實際上卻是益州派對蜀漢這個外來政權的強烈反抗。

    諸葛亮病逝之後,不久吳懿也去世了。在經歷蔣琬、費禕兩任,蜀漢益州本地勢力基本上被打壓的差不多了,物極必反。若劉禪的皇后能出自益州派,那益州派有國仗這顆大樹,或許劉禪的江山會更穩定。

    第二, 姜維才能有限

    對蜀漢姜維盡力了,對北伐姜維盡力了。他的忠心日月可鑑,只不過他的軍事才能卻有點差強人意,或者說,姜維將才也!

    從沓中退往陰平橋,姜維智鬥諸葛緒,可見在區域性戰役的戰術運用上姜維是非常擅長的。可是從陰平橋頭退往劍閣的時候,姜維忽略了一個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陰平橋頭之所以不設重防,是因為漢中一直在蜀漢手中,可現在漢中丟失了,被鍾會長驅直入了。那此時的陰平橋頭就變得至關重要的。如果姜維此時能派一小隊人馬,從陰平回涪城,讓涪城守將提前備戰,恐怕鄧艾就有來無回了。

    還有在劍閣防守期間,姜維、廖化、張翼三大將共守劍閣。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消耗蜀漢三員大將,真是有點浪費了。當然,這或許並非姜維能夠做主的,但國難當頭,商議分出一隊兵力回保成都,這是大將軍姜維分內之事。

    諸葛亮時期蜀漢的真正實力有多強?

    諸葛亮數次北伐,看似無功,其實不然。曹魏擁有數倍於蜀漢的國力與軍隊,可任憑諸葛亮如何進攻,曹魏只能守、不敢攻,諸葛亮北伐進退自如。

    有人說諸葛亮不會打仗,試問哪個不會打仗將帥能以弱勢力進攻強勢力,還能來去自如的?曹叡有脾氣,司馬懿有脾氣,在諸葛亮面前你都得憋著。這就叫軍事才能!

    蜀漢的人才被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消耗掉一大半,到諸葛亮北伐時期蜀漢簡直就是空前的人才荒。年老的趙雲,不聽話的魏延,智計平平的姜維,丟失街亭的馬謖,病病殃殃的吳懿……

    這樣一個團隊硬是被諸葛亮帶成了所向披靡的北伐實力軍隊,幾千年歷史誰能辦到?恐怕在治軍方面,韓信也要自嘆不如吧!

    至於蜀漢後期人才不濟更不能怪諸葛亮,關興死了,張苞也死了,諸葛亮急得都吐血了,他又有什麼辦法!

    不用奇謀出不了漢中?婦人之見!

    出漢中一定要奇謀致勝嗎?恐怕未必。當年韓信還定三秦用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算是轉移敵方注意力來達到戰勝的結果。

    而此時,諸葛亮穩紮穩打同樣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或許沒有勝利就難以考證,看看另一位穩紮穩打勝利的案例。

    仔細研究劉秀的軍事思想,完全就是穩紮穩打的經典人物。劉秀打仗從不冒險,他一生的用兵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分兵合擊,中路突襲”。敵人心裡非常清楚劉秀的戰術,可就是打不過,這難道不是軍事謀略的至高境界的嗎?

    出漢中,諸葛亮的的戰略沒有錯,可惜他遇到了一個半斤八兩的軍事對手司馬懿。即便如此,稍勝一籌的諸葛亮還是有機會取勝的,可這個司馬懿,就是深築牆、廣積糧,不出城,不打!

    蜀道運糧難,消耗不起呀!若是城中隨便換一個人,諸葛亮都能把他引出來,可偏偏他就是司馬懿!

    結語

    無論諸葛亮再活幾次,他最想做的事情都是北伐,完成劉備的託孤重任。

    蜀漢國力雖弱,但以諸葛亮的超群才智,最多再有二十年,定能統一天下。看看司馬懿,不就是靠壽命將對手一波一波的熬死嗎!最後那些初出茅廬的新手,誰能是他的對手?

    諸葛亮若活著,蜀漢內政不會亂,劉禪也不敢那麼放肆,魏延也不會死,司馬昭也不敢伐蜀……

    我敢打你,你卻不敢打我,想想誰的機會更大,自然是諸葛亮,是蜀漢了!

  • 5 # 壞孩子好心腸

    你就是再給諸葛亮復活十次的機會他也無能為力。

    蜀漢完全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能力,諸葛亮所謂隆中對純屬書生之見,也正是隆中對把蜀漢唯一的希望消耗掉了。

    蜀漢不僅是三國中最弱小的,而且也是內鬥最激烈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上層統治勢力卻忙於爭權奪利,大造宮羽,不顧民生艱苦。這樣的政權不僅不知道休養生息,還到處樹敵,四處征伐,視民命如螻蟻。

    諸葛亮北伐既不是為國考慮,更沒有憐惜民生,完全是起於自己的名聲考慮,貪功利者可誅,貪名者更可誅。不顧國家現狀,一味誤國累民,哪有不亡的道理?

    所謂以荊州取天下之說完全是胡說八道。荊州是死戰之地,既不是輻射天下之中心,更不是遏守中原之咽喉,歷來都是敗亡之勢力做垂死掙扎的死戰之地。在這種地方與人爭戰,虛耗國力,不是蠢是什麼?還不如早早施於曹魏與東吳,令而家征伐不止,蜀漢則續養國立,徐圖關中。

    歷來關中與華北都是天下根本,統御立國的咽喉所在,自古得關中與河北者必得天下,曹魏不僅佔盡了先機,還坐觀蜀漢與東吳死爭,天下大事已經沒有改變的餘地了。

    另外,自古南方政權都亡於內鬥 ,東吳與蜀漢的內鬥早就到了白熱化地步,幾乎耗空了國家實力,而且自古以來也沒有人能解決南方人政權內鬥的格局,三國歸於魏國勢力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無論諸葛亮再復活多少年,他也改不了蜀漢的命運。

  • 6 # 九天鵬鶚

    本人喜歡腦洞大開。今天就這個問題,大膽進行設想。若有不妥之處,請多多指教。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以最後死而後已,是因為蜀國國力弱小,後勤保障跟不上,有時打了勝仗,也不得不撤兵。如果有一次失誤,都是致命的。

    然後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等到曹魏政權有變,比如曹操突然去世,趁他們人心不穩之時,大軍從荊州開始北伐,吳國軍隊配合北伐,這樣的話,曹魏政權危矣。因為在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眾多幹將,一心北伐,有可能一舉佔據魏國大片國土,然後穩紮穩打,一邊經營打下來的土地和城市,一邊休養生息,三五年時間,第二次北伐,這次可以一舉消滅曹魏政權。

    最終結果,蜀國佔領洛陽以西魏國之地,吳國佔領洛陽以前魏國之地。形成了兩國對立局面。然後就是吳國和蜀國之爭。兩者需要10-20年時間,最後吳國被滅掉。因為,蜀國此時天時地利任何,國力總體強於吳國。這樣,大漢政權再次延續,劉備成為開國皇帝。

  • 7 # 夏雨風

    歷史都是遺撼,假如再給諸葛亮一次復活機會,他可要採納魏延之建議,派魏延組建特種兵,深入敵後,強行突破,直搗老巢。不僅可能實現復漢大統,而且也救了諸葛瞻和諸葛尚子孫,連阿斗"樂不思蜀"也要評反,相反去嘲笑司馬昭"樂不思魏"了。

    有諸葛坐鎮,陸遜休想火燒連營。況且當初派法正和趙雲鎮守荊州,連吳抗曹執行的不錯。因此,攻打東吳有關張做先鋒,左右兩軍並舉,中軍呼應。東吳群儒已無鬥志,主和派佔了上風。諸葛亮兄也以統一為重,孫權也以一方諸侯繳槍不殺了!

    蜀漢又承繼東漢,再延二百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56-C很少出現了?為什麼有人認為它只短短的裝備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