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娛可樂
-
2 # 曉娛
現在大多數的電視劇都會採取後期配音,一個原因是演員臺詞功底不行,不餓能達到預期效果,再一個就是演員檔期問題,騰不開專門的時間來配音。這時候就體現配音演員的重要性了,但在這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演員有時候在演戲的過程中會根據劇情的發展需要修改一些臺詞,所以說出來的臺詞就會和劇本上的有所不同,然而配音員元則是完完全全按照劇本來說臺詞,這樣的話也就出現了口型和臺詞不匹配的情況。就如去年開年的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中,孫藝洲就在微博上吐槽了這件事情,稱自己深思熟慮後修改的臺詞,配音卻全變了,表示出了自己的無奈。能看出來演員改詞也是為了把戲演好,但在後期也需要和配音老師多加溝通,才能將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好好呈現出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臺詞中涉及到一些敏感話題或者是廣電總局不能透過的臺詞,這便會在後其中重新配音,整段整段的修改掉原先的內容,因此觀眾也就產生了臺詞與字幕不匹配的情況。
當然還存在一種狀況就是江湖中傳說的“數字小姐”不念臺詞只念“1234567”,這種情況的話真的不配當一個演員了,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是誰,但還是希望這種情況能在演藝圈中徹底消失。
我們雖不能單一的用這種情況來斷定演員表演的不認真,但是若是能在後期更加註重完善表演就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了。
最近看的《聲臨其境》確實讓我們見識到了很多優秀演員的臺詞功力,馬思純版小黃人、趙立新的功夫熊貓、週一圍的董存瑞、朱亞文的白鹿原······這個節目讓我們見識到了太多的優秀演員,是真正的演員。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影視劇演員都會有如此高的境界。不過,這種情況也不能全部歸結於演員。原因大概如下:
1、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方言也是多了去了,雖然現在在普及普通話,但是一些地方的普通話也是有口音的,這種情況下如果演員自己演自己說的話,很容易就出戲。
最經典的莫過於人盡皆知的《還珠格格》,它可以說是多少人的回憶。刁蠻的小燕子、溫柔的紫薇,但是,網上也有該劇未配音(也就是演員自己的聲音)的片段,裡面各種口音橫飛,五阿哥一開口秒變杜飛,分分鐘齣戲就是說的如此!有興趣的可以網上搜搜聽一下,很可愛的。
另外一種就是為了照顧國際友人,成龍和金喜善主演的《神話》,為我們帶來了一份跨越千年的美好戀情。其中金喜善是南韓人,儘管像喬妹等南韓影星也會來中國,說一些中國話,但是畢竟有限,還沒有達到可以流利的說臺詞的地步,這種就必須要有配音演員了。
2、環境不允許
拍戲的地方很少是絕對安靜的,不僅僅有工作人員,還有別的劇組。不可能為了自己的拍攝就趕走別的劇組,這樣一般都會後起配音。
3、演員與該角色不搭
有時候,導演選擇的演員並不是跟角色很搭,也有依靠演員流量身份的。這個時候,配音的搭配對這部戲來說就是挽救了。這個就是製作公司和導演的決定了,他們也要盈利,會為了這個片請更多流量明星,但是這些流量明星本身演技一般,臺詞功底更是不行,齣戲那是分分鐘的問題,這個時候,配音絕對是實力加分的!
這就是很多戲骨所說的“數字小姐”等誕生的原因。
這也不能怪這些演員,就像潘粵明說的,畢竟他們也是聽公司的,公司要他們走個偶像路討粉絲喜歡就行了,畢竟訓練演技、臺詞需要的時間太長了,公司耗不起。
4、頂級明星檔期趕得緊,製作粗製濫造。
很多大腕明星同期內要拍好幾部劇加上綜藝活動代言等,可謂是忙的暈頭轉向。往往拍他們的戲就要提前準備好。戲不可能會一次過,很多時候都需要跟別的演員配合磨合,但是因為檔期,沒有辦法,公司只能湊合,表演過了就行,其他的後期來!這就是後期剪輯、摳圖、配音等一系列來填補的原因。
綜合來說,中國的配音演員多了去了,而且質量都是槓槓的棒,雖然身居幕後,但是確實都是實力派!但是他們的待遇確實比明星差了不知道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