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靜靜de頓河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一方面,從一些大作家的寫作之旅來看,作品題材深度的開掘、寫作技巧的成熟,肯定是寫的越多越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有長期的艱苦積累方能達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除非專家學者,社會大眾對一個作家的評價往往只是他們的一、兩部作品,這也不足為奇,代表作嘛,那也是建立在量的基礎上。接下來,不妨分別做一分析。

    第一,作家寫作經驗的積累需要大量的作品打底。就以路遙為例,很多人對他的《平凡的世界》津津樂道,但對他的其他作品知者寥寥,要知道路遙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就發表了一些影響力頗大的作品,八十年代初的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分別獲第一、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還有他的雜文集、短篇小說,都滲透著作家一步一個腳印、孜孜以求的文學理想,正是這些紮實有效的不斷積累,路遙城鄉二元對立的文學世界逐漸形成,催生出了《平凡的世界》這部時代絕響。

    第二,市場的認可接受需要作家作品的不斷滲透。作家的作品能不能立得住、立得長久,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一過程的長短又需要作家對時代、對文學走向、文學空白的深度思考把握,更需要對自己寫作風格的極度自信。我們可以看一看陳忠實的作品,從他的《最後一次收穫》、《土地詩篇》、《田園》等作品,無一不是在努力思索土地與人的關係,無不打下鮮明的時代烙印,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市場的追捧。《白鹿原》從另一個角度看,可以說是他這些作品思想、追問、探索的集大成者,它的成功,是不是可以說是作家寫作體驗的大盤點。

    第三,作家寫作的嬗變和轉型同樣需要量的積累。我們在評論一部文學作品時,經常會聽到“這是作家的轉型之作”的聲音。殊不知,轉型也離不開之前的定型。就以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石黑雄一來說,他的《被遺忘的巨人》很明顯的帶有轉型的痕跡,但雖然是轉,但貫穿其中的“記憶”卻沒有改變,不過是由個體記憶置換成了集體記憶。如果沒有之前的《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很難說會有石黑雄一的轉型升級成功,諾貝爾文學獎對他而言,恐怕真就是水月鏡花了。

    有道是,量變拓延歷史,質變分割時代。對於作家來講,沒有大量的積累,是不可能有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幸運的。我們在稱道一部文學作品時,更不能忽略,在她之後站立著一座汗水淋淋的山峰,還有一條孤獨、寂寞、淒涼的奮鬥之河。

  • 2 # 謝先森的秘密

    謝謝邀請,這個我覺得不是,文章在於精不在於多,一篇好的文章勝似一千篇平庸的文章,好的文章是能引起讀者共鳴,或者能吸引讀者再次閱讀的衝動的,很多人一生寫了很多文章,一直不瘟不火,有的人一生只專注一件事,那篇文章就流傳千古。文章不以量論,以質論。

  • 3 # 春天筆記

    我認為作家的文章絕對不是越多越好。

    作家的精力是有限的,高質量的創作時需要時間的。要想出好作品,就一定得要安下心來,潛心創作,這是一個漫長的,付諸心血的過程。好作家的好作品,一定是少而精的。

    1、 好作品要有孕育的過程。從剛冒出來要寫作的想法,到構思框架、細節逐漸成熟,一切都想好了,最後呼之欲出的時候再落筆,一般好作品都要有這種孕育過程。如果要拔苗助長,文章就會營養不良,發育不好,即使匆忙成文,也會影響作品質量。

    2、 好作品需要打磨的過程。文章不厭百回改,很多名家鉅著都是經過反覆修改,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幾易其稿,修修改改,幾乎耗盡一生心血,列夫托爾斯泰用六年時間創作《戰爭與和平》,後又經歷無數次修改,經過千錘百煉的作品,成為傳世之經典。

    3、 好作家要負責任的態度。如果是一個對自己、對讀者、對社會有強烈責任心的作家,他一定會珍惜自己的品牌形象,愛惜羽毛,寧缺毋濫的。嚴歌苓為了寫出《小姨多鶴》,多次自費去日本體驗生活,她用心感悟真心投入,才寫成這麼膾炙人口的佳作,她的很多小說都是先期自主體驗生活,積累素材和靈感後,才開始動筆的。所以,寫,就要確保寫一篇,成一篇;寫一部,就寫好一部。粗製濫造,拔苗助長,只追求速度,會影響創作質量,是不會出好作品的。

  • 4 # 七彩文藝

    好的作家,有可能一生只寫一部小說,就讓後人記住,好的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也會美名傳揚。

    關於四大名著的名家,就不談了。

    陳忠實先生的“枕棺之作”《白鹿原》,要花費十載的時間來寫。而他為了寫好這本小說,查閱縣誌等資料,還要請教他人。在清貧的日子裡,完成了轟動文壇的史詩般的鉅作。

    要是他沒有像工匠一樣嚴格要求自己,他可以不必把時間浪費在查閱資料上,他不必在完稿後又花幾年的時間來修改。一個優秀的作家,是對自己負責的,是對自己的作品負責的,也是對讀者最好的交代。

    哲學上有這麼一個觀點,量變會引起質變,但不是所有的量變都會引起質變。當然,“詩仙”李白,以及武俠小說鼻祖金庸例外。好的作家,給世人留更多優秀的作品,也很好。

    作家也罷,自媒體作者也罷,應該用心去對待自己的作品,先追求質量,有能力的話,在數量上多些,這樣才好。

    莫以成敗論英雄,莫以數量為目標,畢竟創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文學作品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如同一棵樹,需要精心地培育與呵護。

  • 5 # 田姐導演

    謝謝邀請。作家的文章的好壞,取決於文章的內容和文筆,並不是說數量多了就好,數量少了。我們都熟知的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路遙,他的作品也並不多,但是他所寫的巜平凡的世界》,卻是一部難得的好書,我們知道陳忠實老先生寫的巜白鹿原》,曾經有人說,陳老師一本書的作家,俺就是這一本書,卻是他天下聞名。所以說,一個作家作品有多少值,取決於作品的質量,而並不是數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綜合一下,《蝙蝠俠大戰超人》(BvS)致敬了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