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東威

    “焚書坑儒”是發生在中國古代的秦朝儒家悲劇、中華文明的悲劇。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第二年,兩個術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侯生和盧生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此即為“坑儒”。兩件事合成“焚書坑儒”。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而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採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當時六國貴族,也藉著儒家的“克己復禮”妄圖恢復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

    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焚書引發侯生、盧生事件,侯生、盧生事件引發坑儒災難,以及由此二者所引發的緒紳先生往歸陳王,都生動地說明了文化政策不僅僅關涉文化本身,而且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個王朝,乃至整個民族的命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論焚書坑儒在事實上究竟給儒學帶來多大的災難。但其本質確乎為一場文化浩劫,它毀滅了古代許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難以彌補的損失。

    清代文字獄

    (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動措施)

    清代文字獄或稱清朝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動措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為止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

    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

    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

    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清帝大施文字獄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獄案件多樣,縱觀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

    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透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

  • 2 # 青靈靈

    一、清朝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動措施之一,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

      二、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秦始皇自以為“功高三皇,德邁五帝”。因為儒家當時的思想還停留在崶國制,歌頌天子分封諸侯,觸犯了當時先進的郡縣制管理機制,並且儒家在此過程中對郡縣制的反抗也上升到了對秦始皇的詆譭等,所以要堅決用自己的治世觀念代替上古聖王的治世思想,欲厚今乃焚古。也是限制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由於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餘名術士坑殺,即為所謂的“坑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