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學的小冊子
-
2 # 喵喵仙貝
符合當時時代,是明智的,因為咱們現在討論的問題,都是事後諸葛亮,而諸葛亮要比咱們有智慧的多,肯定是結合當時的環境做出最優的打算。當時的環境就是,赤壁之戰後,三足鼎力,魏是正統,佔據北方中原之地,漢獻帝還在曹操手中,之後漢獻帝禪讓,曹丕稱帝。蜀漢立國的口號就是,劉皇叔要恢復漢室,還於舊都,打著正統性的旗號去戰爭,這樣來看,北伐勢在必行,蜀漢出師有名,是正義之戰。
-
3 # 軍緣鑫播客
很明顯,北伐曹魏是戰略政略的嚴重失誤。
首先,夷陵之戰的慘敗,已經讓蜀漢損兵折將,接著又是五年內亂,把天府之國也拖累得疲憊不堪。如果能借此修養生息,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連續北伐三次無功而返,這時候魏國內鬥漸定,已經緩過來勁主動出擊了。小說裡寫的四出祁山,其實諸葛亮打的是防禦戰,如果不是連續下雨一個月,蜀漢當時就沒了。僥倖之餘,諸葛亮不該再次出兵,結果病死五丈原。
再次,諸葛亮死後,姜維仍有機會出兵北伐,不是因為蜀漢能打,更不是曹魏不經打,而是曹魏的司馬家族養寇自重,在積攢與曹家叫板的實力。等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時,才一舉南下攻滅蜀漢。
-
4 # 其實我很淘氣
這也很難下定論!其實若論劉備在蜀漢的根基肯定比劉邦在巴蜀時要好的多!畢竟劉邦初入巴蜀時,巴蜀還是未開化的蠻夷之地。劉邦一聽說被封到蜀地,氣的直哭!而論中原時期的局勢,漢末群雄角逐,關外的異族也紛紛崛起。所以總得來說漢末中原之地的形勢也不比秦末強多少。這樣一比較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劉備和諸葛亮組合遠不如劉邦和張良加韓信的組合。而曹操你雄才大略也比霸王項羽要好一些。所以拋開三國演義的傳奇來說,諸葛亮帶領的蜀軍真的沒打過什麼傳奇之戰。至於伐魏是否明智的問題!我想諸葛亮是心知肚明的!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所以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不畏艱難,勇往直前。他做的是他認為大是大非的事情,圖謀的不是一己之利!無論我們怎麼看他,他其實比我們都更加睿智!
-
5 # 大明雄魂
感謝邀請。 蜀國孱弱,人所共知,特別是關羽丟失荊州以後,蜀國已然無一統的任何希望。諸葛亮雖非絕世之才,但對此必然能有所瞭然。故諸葛不顧國力一意北伐中原,其目的肯定非在意圖天下,而是:第一;解決本集團內部的諸多矛盾,特別是蜀漢統治集團與地方勢力的矛盾。當然,不斷對外用兵也是鞏固諸葛自身在蜀漢統治集團內部,能夠掌握絕對權力的必要手段。第二;對外示強,以圖自保。這是處於弱勢一方所採用的慣用手段。總之,諸葛北伐,主要目的是壓服內部,次要目的是示強自保。
-
6 # 歷史扯吧
諸葛亮北伐,無非三種可能性。
第一,報答劉備知遇之恩。
恢復漢室,是劉皇叔畢生追求,但是,他沒有漢光武帝的好運氣,只能在大西南建立蜀漢。
諸葛亮對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是記在心頭的,至於能否成為屢戰屢敗的動力,那就不好說了。
第二,成就自己豐功偉業。
剛才說了三顧茅廬,諸葛亮非要擺這個譜,讓劉皇叔跑三趟,恐怕不是文化人的酸味導致的吧。
說白了,諸葛亮不是在等人,而是在等機會,等一個能讓自己發揮才幹建立偉業的機會。
如果劉皇叔沒去,而去的是曹操或孫權,結果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曹和孫都是人才濟濟,誰也沒心情去三顧茅廬。
第三,保住萬人之上的地位。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考慮得很清楚,創業必孔明,守業必李嚴,所以才有了這樣的長老配備。如果諸葛亮不北伐,必然會讓李嚴取而代之。
劉備想得到,諸葛亮更想得到。所以,打得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只有戰事,才能穩住政事。只有掌握了兵權,丞相的崗位才坐的穩,才能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一點,李嚴也看得很清楚,他就不希望打仗,不希望諸葛亮一家獨大。為此,李嚴在後方不斷搞破壞,在糧草供應的渠道上做手腳。
實際上,諸葛亮的六次出兵,有三次是因為糧草不濟才退了兵,並不是前方將士打得不夠努力。還有一次是因為馬謖失街亭,一次是自衛還擊戰,一次是諸葛亮病死軍中。
這三種可能性,到底是那種,或者到底是哪種為主導,恐怕只有孔明先生自己清楚了。
-
7 # 談名著
我認為諸葛亮的想法還是非常正確的。一、時機判斷非常明智:當時諸葛亮知道曹操死了以後,曹丕繼位,諸葛亮就決定立馬出兵伐魏了,當時諸葛亮認為他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司馬懿,諸葛亮認為除了司馬懿魏國沒有什麼對手,所以諸葛亮就起兵開始北伐。從這一點看,諸葛亮的決定還是非常明智的,曹丕剛繼位,朝中情況肯定是比較亂的,所以這個時候諸葛亮選擇攻打魏國,我認為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如果說曹丕繼位好多年後在打,這個時候魏國上下已經井然有序,這個時候攻打魏國會有比較亂的時候好嗎?答案肯定是不好啊。二、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戰場上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能有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和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能人異士,但是蜀國後期有這樣的人嗎?可以說是太少了,並且姜維和諸葛亮比起來也是差遠了,所以諸葛亮就不得不以攻為守的目的來增強蜀國存活的時間,例如,諸葛亮在世期間,沒有進行北伐,直到諸葛亮去世,那麼蜀國還會有多少身經百戰的戰士,和將軍,謀士呢?答案是肯定沒有了,那麼這個時候如果魏國來攻打,那麼取勝的機率可以說是小之又小。如果說不斷的打仗,那麼蜀國的將士,謀士都會在戰爭中學到很多經驗,那麼在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國立依然可以和魏國戰上幾個回合。
回覆列表
其實按照蜀漢的國力是無法抗衡中原魏國的,其人口經濟大於蜀國幾倍的差距,一定會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被魏國吞併。與其被動的吞併,不如主動的北伐,拖垮魏國的實力,延緩蜀漢的滅國時間。諸葛亮六出祁山,明知不可為,偏而為之。既實現自己北定中原的抱負,也為蜀漢的發展爭取時間。個人感覺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