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城通

    司馬懿家族一統天下,為何人們卻歌頌諸葛亮三分天下?

    我從自己的角度來給你分析一下吧:

    1.後人對三國的歷史,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本擁劉反曹的歷史小說,諸葛亮和司馬懿分別作為劉氏集團和曹氏集團的兩大主要人物,突出諸葛亮更切合整本小說的思想主題。

    2.司馬懿一統天下的難度相對諸葛亮三分天下的難度要小一點。當年隆中對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時候,曹操一家獨大,劉表、劉璋、張魯、馬騰等實力都要比劉備雄厚,劉備的硬實力可以說忽略不計。而司馬懿一統天下的時候,三國厲害的人物基本上都已經死的差不多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就是對那段歷時期最好的寫照。

    3.也許就是因為司馬家族的一統天下,才導致了晉到隋兩三百年的戰亂紛爭,那段歷史可以說是華夏民族最黑暗的歷史。後人提到那段歷史,不得不對司馬家族恨之入骨。

    4.諸葛亮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司馬懿卻背叛了曹氏集團,這在中華文化的傳統中,叫做不忠不義!

    以上是本人的拙見,希望各位看官勿噴

  • 2 # 豪hao豪1

    諸葛亮作為一個忠誠的象徵而為後人所敬仰,著名的出師表裡頭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影響了作為大多數讀書人的精神層面,是評定當時作為聖人的一個衡量標準。在封建社會里,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利,只有推薦諸葛亮這個形象代言人來宣揚其忠誠的可貴品質,是更好地以忠誠這方面來定量一個優秀員工,以此為標準,這樣就能從思想上更好操控各種各樣的大臣,這樣其實封建統治者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各封建統治階級只有不透過不斷神化諸葛亮來作為一種宣傳手段來給讀書人洗腦就能更加地維護好自身的利益

  • 3 # 王的2025

    司馬統一天下,但卻不討天下人喜歡,卻歌頌諸葛,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歷史原因,一個是文化原因。

    首先,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分為兩個部門

    第一部分是司馬統一天下,卻不討人喜歡。按理來說司馬家結束了紛亂多年的三國鼎立局面,對華夏文明的進行是有功勞的,俗話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我們在仔細的看一下司馬家統一的發展歷史似乎就明白為什麼不討人喜歡的,第一,司馬家的天下來源並不是很正規,是從曹魏手裡奪來的,來源不正規,第二,司馬家的幾個人的人品都不是很好,玩弄權術,第三,司馬家建立的西晉歷史壽命很短,統一後也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貢獻,並且統一沒多久就因為八王之亂是中國陷入比三國更加混亂的時代,讓漢文明飽受摧殘。

    而以上這三點都和我華夏一直傳承的文化相悖,所以不討人喜。

    第二部分是諸葛被歌頌,其實這主要也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諸葛的團隊組合是千古難得,被人稱讚,顧諸葛被稱讚,然後就是劉備一直以復興漢室為任,所做之事符合當時士大夫的訴求,諸葛幫助劉備強大,符合訴求,還有就是諸葛本身的智慧與能力與道德也是符合文化的發展,逐漸被統治者推崇,進而封神,越來越神秘……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統治者的需求與文化的匹配性決定了司馬不被看好,諸葛被歌頌。

  • 4 # 每天買個股票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應該從中國幾千年傳統美德中去理解,去尋找答案,中華名族幾千年的“仁義禮智信”。

    司馬懿家族一統天下,我們可以看看司馬懿家族為什麼最後可以一統天下,司馬懿家族剛開始世代為漢臣,最後投效為曹魏政權,這個地方先不說,因為那時漢朝氣數已盡。司馬懿輔佐曹魏政權以後,經過幾十年的隱忍,終於一朝奪得曹魏的軍政大權,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統治者,為之後他孫子代魏自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是司馬懿篡魏比曹丕代漢更受後人詬病,那是因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大漢已經名存實亡,曹魏的天下都是曹操經過自己畢生的心血征戰,打拼而得來的。可是司馬懿輔佐曹魏時天下已經三分,三方都是一個獨立的政權,你司馬懿雖有輔政,抵禦外敵之功,可是也萬萬輪不到你篡的曹魏的大權,可是你就篡了。雖然最後司馬家族統一中國,但是你司馬懿在世人眼中就是不忠;為了篡權,你滅了曹爽三族,在世人眼中你就是不仁。如此不仁,不忠之人,後人應該是很難歌頌的吧。

    我們再看諸葛亮一生在踐行著什麼吧。諸葛亮雖然只三分了天下,但是在當時那個混亂的局面下,劉備是屬於弱小的一方,諸葛亮幫助劉備成就蜀漢大業,“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諸葛亮變成了智慧的化身。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雖是丞相,可也擔著帝王的心,卻也從來不做非分之想,非分之事,一生恪守臣下的本分,這樣諸葛亮也成了忠義的化身。諸葛亮一生數次北伐卻無果,後人對於比或許多有言語,但是我卻認為“人無完人”諸葛亮這樣做不就是努力踐行著當年給劉備規劃的一統天下的藍圖嗎?雖然劉備不在了,諸葛亮還在努力的踐行著,因為他心繫劉備,感謝這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君主。如此智慧忠義之人,後人豈有不推崇的道理?

    再者自古“仁義禮智信”都是世人,特別是讀書人推崇的做事,做人的行為準則。而且史書、演義,小說都是由讀書人書寫的,加之《三國演義》的橫空出世已及在文學史上的影響,諸葛亮便成了後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而司馬懿“鷹視狼顧”註定一生不是個忠臣。所以司馬懿家族雖統一天下,人們還是稱讚諸葛亮天下三分。

    其實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司馬懿家族統一中國之後沒有把中國推向像大漢,以及後來大唐那樣大一統,繁榮的局面。司馬懿家族統一中國之後,只有了短暫的統一,中國便迎來了“八王之亂”,緊接著便是“五胡亂華”中國自此進入接近300年的大混亂,大動亂的局面,後人稱“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災亂,漢人的災亂”。你說你們取的國家政權的手段本來就不為世人所推崇,統一國家後還把國家治理成那麼混亂的局面,後人怎麼會稱讚你們!如果說司馬懿家族統一中原後可以把國家治理的很好,推上繁榮昌盛的局面,我想後人應該也會稱讚的。因為歷史上也有說像“唐太宗李世民,永樂大帝朱棣”他們的皇位來的也不是太正,可是他們即位後把國家治理的很好,所以後人也還是稱讚他們的。

    所以我認為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應該是有兩個:一是司馬懿奪得政權的手段有點不符合世人眼中的道德;二就是司馬懿家族統一中國後沒有把中國推向大一統,大繁榮,而是使中國陷入了近300年的大混戰,大動亂。

  • 5 # 使用者93940322477

    自漢武罷黜百家以來,儒學就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而儒家講究五常“仁、義、禮、智、信。諸葛亮誇大一點可以說全佔了。

    而司馬懿,濫殺曹氏宗親,可謂不仁;

    享三代之恩,而不感其恩,可謂不義;

    以下逆上,陰謀篡位,可謂不禮;

    受曹睿託孤之重,而未能果,可謂不信。

    這麼算一算,司馬懿只佔了一個智,古人認為德比才更重要,《資治通鑑》有言:“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沒有任何時候回去歌頌一個小人。

    而且在世人眼中,他的智還比諸葛亮差了許多,只是佔了活的久的光。這麼說來,歌頌諸葛亮,貶低司馬懿,也是應有之理。

  • 6 # qzuser

    首先這個問題問的就不太嚴謹。隨著網路的普及,現在哪個歷史人物都有人粉,有人黑。歌頌諸葛亮的有,肯定司馬懿功績的也有,只能說大多數人都喜歡諸葛亮,一心黑諸葛亮的人少之又少。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分析一下這兩個人。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少有逸才,有雅量之致。又是個大帥哥,長的就討喜。還很會宣傳自己,躬耕南陽,卻天天吹噓自己和管仲樂毅差不多,帥氣的外表下透露著濃濃的裝逼氣息,誰不會被他吸引?在劉備三顧茅廬後,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給劉備點燃了希望,給劉備勢力的壯大提供了指引,他對蜀漢政權的意義可見一斑。劉備死後,諸葛亮挑起重擔,在穩固了蜀漢政權後五次出兵北伐,最終壯志未酬,星滅五丈原。其在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後身無餘財,成為了五千年中華史上的一個道德楷模。

    司馬懿,字仲達。其父司馬防生了八個了不起的兒子,被人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在《三國志》裡是被立了傳的,但在其他人的傳中,經常稱讚司馬懿比這個哥哥強。司馬懿很有本事,他有心計,懂得待價而沽。他善識人,鄧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懂軍事,無論是剋日擒孟達,還是征剿公孫淵,亦或西距諸葛,都有令人稱讚的成就。他還會生養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費盡心機,終於挖空了曹魏政權,孫子司馬炎再接再厲,直接效仿曹丕舊事,改朝換代。當然,還有個司馬倫,是西晉八王之亂的肇事者,為五胡亂華埋下了隱患。

    最後總結一下,司馬懿的歷史貢獻並不小與諸葛亮,但確實不討人喜。這個有後代的原因,也有他本身的原因。作為臣子,他剷除了曹爽,自己卻成了比曹爽更霸道的人。說曹爽謀反,可最後篡權的是他司馬家。這臉打的。每個人都希望結交諸葛亮這種可以為了別人死而後已的人,誰願意結交一個隨時可能對自己展露野獸一面的人?再加上朱熹改造儒學,推崇忠義之人,把曹操和司馬懿歸為亂臣賊子,諸葛亮在很長時間內被官方推崇,司馬懿翻身真的很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學習裝修中的鋪地磚,該怎麼開始呢?達到獨立幹活的水平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