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代觀光農業園實現了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以及人們消費方式的創新,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思路、新模式,也是中國現代農業中一項具有發展前途的特色產業。觀光農業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以規劃、設計、修建農業景觀與設施為手段,以輸出觀光、休閒、採摘、購物、品嚐、農事活動體驗等旅遊功能為目的。觀光農業既不同於單純的農業,也不同於單純的旅遊業,具有集旅遊觀光、農業高效生產、優化生態環境、生活體驗和提升社會文化功能於一體的顯著特點。觀光農業一方面以農業生產為依託。使旅遊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豐富了傳統旅遊業的內容;另一方面,觀光農業以旅遊經營為手段。使農業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功能的多元化。它賦予了農業、旅遊業新的文化內涵,符合現代生態旅遊的主題要求。

9
回覆列表
  • 1 # 藏三代

    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產業,也是我們中國人現代生活水平提高了之後的一個必然產物。農業本身是一個見效比較慢的產業,觀光農業更需要考慮資金、人流、位置和特色等等方面,這幾年,發展觀光農業熱潮過後,可以看到有成功的例子,但失敗的例子也非常多。

    現代觀光農業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是有前途的農業產業

    農業中,大量化肥、農藥及其他化學物質的無節制投入使農業環境汙染遭受了很大的汙染。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現代農業上。近年來,中國對這三個方面的支援力度也不斷加大,促進了其發展。

    不用過多解釋,大家都知道,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錢的人也比較多,旅遊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活動,而是大多數人都想而且付之行動的活動,中中國人多,旅遊市場火爆。

    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在舉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中,農村人口流失就是幾乎不可逆的了,特別是要保持我們國家強大的製造業帝國地位,廉價而又充足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口之爭上,現實和理想都存在農村幹不過城市的充分理由!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手機使用者64916812699

    末來觀光生態立體休閒民宿全方位發展是方向,但個人沒那麼多資金先以民宿農家樂先做然後鄰居的農產品採摘爪果讓遊客實現消費做好了能帶出旅遊產業大家合作發展。這是我的觀點不過國家得政策放開讓農民翻建房子改善環境農民居住有地方遊客來了有吃往玩,由期守山的地方春天遊客控野菜摘刺五佳春花秋果慢慢來農民認識到旅遊有錢掙農村種地也搞出個花樣供遊人照像,現在的人心態就是喜歡花花果果以生態的供給是需求。為什麼還要農村空心化呢?看看我們武漢的疫情,中國政府及時下令封城大家宅在家時悶的太難受了,農村一戶人家離好幾十米出門就能吸新鮮空氣就封城了農民也可以在外門口散步人少,城市不敢哪。在者全世界受病毒疫情經濟低迷,中國十四億人口以生態的發展,即實現農業供給又實現中中國人的旅遊經濟。大家想一想十四億人口六億參與旅遊是不帶動鄉村經濟。在者全世界疫情好多上外國打工還能去嗎?讓去也不去病毒疫情中國剛戰勝!多不易呀。所以中國發展農業生態的經濟旅遊也是大經濟。大旅遊經濟得有專業為吸納資金的總公司。中國農業才能實現科學有序的把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做的風聲水起!看政府怎麼給力和政策!

  • 3 # 在路上ING

    觀光農業是指為能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享受而開闢的可吸引遊客前來開展觀(賞)、品(嘗)、娛(樂)、勞(作)等活動的農業。觀光農業以衣業為基礎,以旅遊為手段,以城市為市場,以參與為特點,以文化為內語。以下簡單介紹幾個案例:

    七彩花田位於新疆昌吉,西南方臨近201省道,東北方向臨近新湖總場六分場,規劃總面積約為1100畝。昌吉州處於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烏昌石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從東西北三面環抱首府烏魯木齊市,已納入國家22個核心經濟區規劃,將成為新疆重點發展區域。

    專案所在地離昌吉市中心89公里,經201省道到達昌吉市區。昌吉市中心地處烏昌地區“半小時經濟圈”,“烏昌石城市群”核心區東距烏魯木齊市30公里、國際機場18 公里,312國道(烏昌大道)。烏奎高速公路和聯通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北疆鐵路穿城而過。

    前期分析

    規劃地塊屬中溫帶區,為典型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的特點。本次規劃總體用地平坦,自然坡度小。昌吉市以其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水土光源熱資源豐富、孕育著多樣性的生物品種資源,為新疆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依據新疆的開發建設,依託其交通區位、自然環境、資源優勢、民族特色,將新湖地塊打造成一個創意型農業綜合體。

    依據新疆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天氣情況,將規劃區分為Sunny種植區,花田體驗區以及生態牧場區,通過對農業新的詮釋,新綠色生活模式。打造集觀光、品嚐、休閒為一體的具有地域特色、內涵豐富的現代農業景觀。

    Sunny種植區分為果蔬王國、苜蓿種植區、紫色長廊(葡萄長廊)、DIY工坊體驗聚落四大板塊,發展新疆本土植物,提高生產力,讓遊客親身體驗植物生長,採摘的樂趣。

    苜蓿主要用制乾草、青貯飼料或用作牧草,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為本土畜牧業服務,新疆本土瓜果栽植可讓遊人體驗採摘的樂趣,或精加工讓遊人帶走,使遊人可玩、可賞增加遊玩樂趣。

    花田體驗區由城市農夫體驗區、七彩花田、農業科研中心(遊客接待中心)、生態餐廳等組成。

    DIY農場:遊人可在劃分地塊上領種土地,打造DIY園區;農場主之間可以互換各自的勞動成果;莊園免費提供當季蔬菜種子,農具使用,有機肥;並且代為除草、除蟲、施肥、灌溉、收穫等日常養護及技術解答。

    七彩花田通過種植多種色彩絢麗的開花植物,可以引來眾多的遊客駐足欣賞、拍照等。如薰衣草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薰衣草產品可用於美容、薰香、食用、藥用等多個方面,乾花、精油、香包、香枕、面膜、薰衣草茶等深受遊客喜愛。

    科研中心通過現代化電子裝置對植物生長狀況的記錄和分析,加之科研人員更深層次的研究,以達到高抗、優質和高產的農作物品種。同時也是向遊客展示商品的平臺,在這裡可以買到有關農業的手工藝品、農業園裡種植、牧養的以及加工成品。

    生態牧場區由歡樂牧場、自由牧者居所、動物圈舍組成,從小孩到老人都能在這兒找到屬於自己娛樂專案。

    自由牧者居所為在緊張的都市生活中選擇一份寧靜、自然、原生態的人們提供的親近自然的居所。他們迴歸自然,崇尚質樸、追求生活的多樣化及高質量。

    牧場有著許多有趣的活動,遊客不僅僅可以觀賞,還可以親自動手去做,去體驗。遊客在這裡不再單純的只是遊客,他們成了快樂牧場的牧者。

    將新湖農業產業觀光園專案創造成一個具有舒適、高雅情景,透過生產、研發、體驗、溝通、品牌、空間,創造綠色生態的、身心享受的、高附加值的場所。該農業專案將發展成為一個集觀光、遊覽、品嚐、休閒、體驗為一體的具有地域特色、且滿足未來發展的夢想現代田園城市。

  • 4 # 創客新視角

    臺灣農業發展秉承中國文化傳統, 是從傳統生產農業向生態休閒農業轉型,都把科技發展擺在 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農業生態文化境界”,將生態農首要地位。農業科技的現代化為臺灣農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 業、休閒農業和民宿農業有機結合並不斷髮展。從上世紀 礎,對生態農業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臺灣農業科技的80 年代起,以生態觀光果園、原住民農村環境、民俗文化為萌 創新和運用能力較強,技術改進、品種改良、結構調整、效益提 芽起步期。上世紀 90 年代後,進入休閒、民宿,農民旅館,與生 高是現代臺灣農業的明顯特徵,真正實現了產學研相結合。 態旅遊的發展成長期。新世紀以來,臺灣生態觀光休閒農業 如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臺一生態休閒農場就是依靠高水平的 更進入發展的黃金期,逐步建立相關法規、豐富農場裝置與信 農業科技,通過發展科技農業和“三生”農業,提升蔬菜和花卉 種息,體驗農業、休閒漁業、生態旅遊等多元產業蓬勃發展。值得借鑑。

  • 5 # 捕景者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營業收入達到7400億,創意農業、分享農業、眾籌農業、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挖掘了農業的多功能,讓農民分享增值的收益。農民僅僅靠種植養殖的時代,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不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以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為主導的農業形式已是大勢所趨。

    一,吸引人來。要充分利用現代的媒體、網路平臺宣傳自己,發掘自身的優勢,展示自己的特色。定期開展豐富的活動,吸引顧客的眼球,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互聯互通、連線萬物的功能催生休閒農業的蓬勃發展。例如網路直播、微商、電商等。

    二,讓人留戀忘返。以綠色生態農產品種養為基礎,以農事體驗為主題,充分利用農業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等資源要素,發揮創意創新構想,研發設計出獨具特色的產品或者活動,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根據本地農村不同季節而設定不同的農事體驗,例如,春季種樹,種花,種瓜,種豆,還可以進行果樹認養,平時代替消費者進行管理,等到秋季可以讓消費者來摘果子,這樣可以增加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絡;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開展生態種養等現代農業模式與旅遊觀光有機融合。例如,夏季在稻田裡搞生態養殖甲魚,同時開展讓消費者在稻田裡抓甲魚活動,這樣會引導消費甲魚,訂購綠色大米和甲魚;把特色農產品、精品農產品生產與發展旅遊很好地結合起來;強化以休閒觀光,科普教育,保健養生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服務業;總之,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加上自己的創新創意,讓人流連忘返。

    三,創新的民宿留住人。民宿是支援農旅遊發展的重要環節。民宿可以把提供農產品、住宿、餐飲、體檢等服務專案融合提升,讓消費者感受農村文化和生活方式,民宿在網際網路平臺的帶動下,能提升旅遊農業的整體發展。民宿設計要讓人有家的感覺,能讓人回憶起鄉土情結,打好鄉愁這張牌,設計從外看像記憶中的家鄉,內部設計新穎、別緻、有創意、親近自然體現地方特色等。

    四,讓人時時念起。休閒旅遊專案應當深挖當地地方傳統文化,將農耕文化賦予新的內涵融入其中,將當地的民間藝術特色體現出來。例如:北方冬季山區利用柿子製作柿餅的過程,農村傳統農具展示、體驗活動,利用當地資源手工編織筐子、籃子等。總之農業農村旅遊要有故事講、讓人產生聯想,受啟發,時時讓人念起。

    我家鄉位於廣東省粵北連州,本地主要發展農業旅遊,利用當地有利氣溫,大量種值鷹嘴桃,水晶梨,花開是舉辦桃花節吸引珠三角大量遊客前來賞桃花。豐收時節舉報水果節。

  • 6 # 大個子Jimmy

    傳統農業中,大量化肥、農藥及其他化學物質的無節制投入使農業環境汙染遭受了很大的汙染。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現代農業上。近年來,中國對這三個方面的支援力度也不斷加大,促進了其發展。

    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簡單來說就是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將農業生產與第二、三產業相結合,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中國生態農業發展的模式主要是“公司+農戶”的模式,其中又分為“訂單式”、“合作社式”和“反租倒包式”3種具體模式。

    “訂單式”是指公司和農戶直接簽訂協議,由公司提供生產技術和統一供給主要投入物資,公司以一定價格回收產品;“合作社式”是指公司通過合作社和農戶打交道;“反租倒包式”則是公司把農民的土地租過來,吸收農民成為員工,進行有機農業的生產。

    從模式具體到專案的話,從近年來的生態農業專案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可以分為綠色型生態農業專案、鏈型生態農業專案、綜合型生態農業專案和社會型生態農業專案四類。

    觀光農業

    觀光農業是處於農業和旅遊業邊緣交叉型的一種新型產業,主要為以農業為基礎,以旅遊為手段,面向城市人群,為期提供觀光、休閒、度假的場所。

    觀光農業通常會考慮到“因地制宜”的因素,結合當地的特色地形地勢、或特色文化來進行打造。比如若是在湖區,則可能會發展參觀捕魚、駕駛漁船、釣魚捕魚等專案。

    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的範圍相對較廣,它的農業生產活動主要是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上,從這個角度來說上述的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都是屬於現代農業的範疇。當前,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經常會處於一種綜合發展的狀態,成為“三農”工作和精準扶貧的重要支柱。

    農業專案參考

    正值“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農業現代化成為了必然趨勢,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作為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發展前景也將是一片光明。下面整理了一些近年來比較成功的現代、生態、觀光農業專案,可做相應參考。

  • 7 # 金昇的有趣時光

    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有前途嗎?有哪些做的好的可以借鑑,

    一,目前觀光農業是一個很好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產業,前景廣闊。春季裡可帶著家人孩子,到近郊的鄉下,先後相繼綻放異彩。果樹枝頭上有的含苞待放, 有的盛開。小蜜蜂在花朵中採花粉,同時解決了果樹授粉。為果農做了人力難以解決的工作。

    二,野外大地裡生長著各種天然的山野菜,蒲公英,小根蒜,刺老芽柳蒿等等。還可見到鄉下小羊羔跪地哺乳,老母雞領著雞孩子吃食的樣子,母雞食到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姑姑叫著給雞孩子吃的場景。使孩子們領會到母愛的無私。

    三,到了夏天,農家地裡採摘蔬菜,特別是黃瓜。剛接下來的頭茬黃瓜。吃到嘴裡有股格外清新,帶點兒甘甜的感覺,西紅柿。挑熟透了的皮兒軟了的,芯兒起沙了的,有種甜酸,非常好吃。還有大自然生長的草莓和市場賣的口味根本就不一樣。水塘裡那野生魚,釣上來烤著吃,

    別有風味兒。

    四,到了秋天,農家用有機肥料種的玉米,口感很香甜。呼土豆,烀地瓜,烀茄子糊南瓜。蒸出來的雞蛋醬。地道的鄉村食材風味獨特。

  • 8 # 劉順曉

    請從一下幾個方面參考:關鍵是要借鑑學習一線城市成功模式並獲得政府扶持。

    1、生態農業示範和產業化。公司將聯合合作社帶動種養殖大戶和分散農戶進行生態農業示範和產業化經營,同時由當地農業局及牧業局提 供專業的技術支援,打造“公司+農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當地農戶聯合經營、安居樂業、 穩定增收,帶來大量居家就業機會。種植品種:糧食、蔬果、水果、茶葉、花卉(補充);養殖品種:草魚、大頭魚等淡水魚類、草雞、畜牧類。公司積極提供以有機農產品供應鏈為主的資訊交換、產品購銷、質檢等多方面、多角度第三方服務,努力打造成一個服務於整個有機農產品產業的深度垂直供應鏈管理平臺。

    2、生態農產品生產銷售。專案計劃建立現代化、資訊化的全方位銷售渠道,通過網際網路+資料+市場+包裝營銷等形式,加快推進專案產 品與全國市場主體對接。

    3、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在生態種植、養殖的基礎上探索發展生態農業休閒旅遊觀光模式;以城郊休閒度假遊為主,積極開發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大力發展以自產果蔬禽肉為主的餐飲業,建造配套的旅遊基礎設施;設立採摘垂釣、農耕文化教育、休閒養生及水上游樂等專案,吸引各年齡層次的遊客,將專案打造成為當地旅遊景區名片;農業為餐飲及旅遊業提供產品,餐飲及旅遊業促進農業發展。

  • 9 # 扎列小生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程序加速,人們對長期的快節奏城市生活感到厭倦,想體驗幽靜的田園生活,感受鄉村田野寧靜。因此,以迴歸田園、體驗農耕為特色的休閒農業應運而生,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旅遊者。休閒觀光農業是順應城鄉消費需求,利用田園景觀和農業資源,提供觀賞、採摘、垂釣、遊樂、餐飲等體驗性休閒活動,是融農業的經濟功能、生態功能、社會功能於一體的新興朝陽產業。今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提出“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應、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閒、文化傳承等功能,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有利於優化農業結構,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旅互動發展,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中央領導的指示下,全國各地在實踐中積極地探索適合於中國國情和地方需要的發展模式。許多學者探討了休閒農業的發展,得出了一些觀點。本文對這些理論觀點進行了總結,以期對發展休閒農業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有所啟示。

    1.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的現實意義

    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新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需求也不斷攀升,使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嚮往鄉村美麗的風景、寧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淳樸的生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產生走出城市高樓大廈、鋼筋水泥到農村大自然去觀光、休閒、度假的強烈願望。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將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生態休閒、自然景觀、農耕文化等有機結合起來,迎合了人們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消費心理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既滿足了城市居民的崇尚自然、迴歸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又促進鄉村旅遊業的崛起。

    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優化農業結構調整的新途徑。當前,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已成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將現有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拓展和提升,實行區域化佈局、設施化種養、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特色化動作、功能化配置、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營銷。既優化了農業資源要素,提高了農業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又拓展農業發展功能,提升了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促進農民轉移就業的新渠道。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是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中的必然現象。由於受農民素質、技能門檻和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難度加大。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利用農民自有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開展餐飲、採摘、休閒、避暑等經營服務,以踏踏水車、打打餈把、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轉轉、去景點名勝逛逛等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自然生態作為賣點,對農村勞動力的專業技能要求相對較低,具有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活等特點,是農民創業和吸納農村勞動力內部就業的良好載體,而且帶動周邊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的農戶增收致富,是一條創業富民、創新強農有效途徑。

    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帶動相關產業的新發展。傳統的農業就是“就農業抓農業”,臉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侷限於農業生產的範疇。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在充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規劃農業觀光旅遊專案,不僅使遊客享受和領略美好的生態環境,還能讓遊人提供採摘、垂釣、休閒、娛樂等專案。由於休閒觀光農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帶動力強、關聯度大的特點,它除了直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外,還帶動農旅產品加工業、商貿流通業、交通運輸業、餐飲賓館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農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要求。休閒觀光農業是一種開放型產業,也是一項溝通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農業與休閒旅遊業的複合型產業。一方面為城市居民提供走進農村、親近自然、體味田園之樂的機會,加深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接觸,瞭解農藝知識,體現農家生活,享受田園風光;另一方面也給農村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來觀光旅遊,將先進理念、城市文明、市場意識、生活方式融入農村,促進農民思想觀念更新、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增強,文明程度提高,縮小城鄉差距,形成城鄉互動發展的局面。

    2.農業休閒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開展農業休閒旅遊的村鎮越來越多並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與北京、四川等農業休閒旅遊開展早、經營好的地區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

    旅遊專案缺乏特色,呈現同質化。郊區農業休閒旅遊推出的專案基本上都是“住農家院、吃農家飯、看農家生活”,雖然異於城市生活,但如果“天天都一樣,次次都相同”,專案總體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必定會下降。專案的同質性使旅遊點間可以輕易替代,也不利於培養遊客對該旅遊點的忠誠度。

    景點分散且知名度不夠。農業休閒旅遊整體上是一種小而散的自由發展狀態。農業旅遊資源廣泛分佈在各村鎮,他們各自為戰,缺少合作,且旅遊資源的等級不高,知名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較少,這也成為發展的“瓶頸”。

    農業與旅遊業結合不完全。農業與旅遊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轉換,而是把農業中具有旅遊資源部分的功能進行整合發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滿足人們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個性化需求。許多地方缺乏對旅遊的理解,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開發,旅遊活動單一,也缺乏必要的服務。例如魚塘僅提供了釣魚場所,不提供魚杆、魚餌等垂釣工具就可能使大多數遊客放棄釣魚,從而減少旅遊收入。

    忽視旅遊產品售後服務問題。旅遊也是產品,也應該有產品的使用資訊反饋和產品的售後服務。絕大部分開展了休閒旅遊的村鎮只提供迎來送往的基本服務,沒有旅遊產品售後服務體系,從而導致遊客流失。

    開發建設不規範。由於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正確的指導等原因,有些村鎮開發過程中缺乏規劃,硬體設施較差,各類用地參差不齊。一些鄉村道路、停車場、公共廁所、住宿地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設施過於簡陋,整體佈局雜亂無章,與旅遊業脫節,無法形成整體的風格,破壞了遊客對農村旅遊點的好映象。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各村鎮基本上把發展休閒旅遊等同為經營飯店和旅社,旅遊經營者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識;服務人員以當地村民為主,多數未受過正規培訓;經營者對服務人員的僱傭方面也不夠規範,沒有就業協議,服務人員的利益缺乏保障。

    結 語:

    休閒農業是一個新型產業,理論研究在逐步深入,應運用科學的方法,融合生態學、美學、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並協調生態農業生產和休閒觀光的關係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體現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的有機結合,長短兼顧,促進休閒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增長的加速,休閒農業將會蓬勃發展,它既是未來農業的重點開拓領域,也是未來旅遊業發展的新生長點。

    成功案例:

    寧波“天宮莊園”——多姿多彩的植物王國

    寧波“天宮莊園”——多姿多彩的植物王國

    來到寧波這座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海濱城市,既要遊覽這裡現代化的城市,又要在海邊體驗一次海邊燒烤,最重要的就是遊山玩水體會一下富庶的魚米之鄉的莊園。作為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鋼筋水泥建造的高樓森林,身邊是川流不息的車輛,晚上回到家也只會面對著手機接收媒體灌輸給我們的營銷內容,生活中唯一的一點綠色就是辦公桌上的一小盆多肉,你還經常忘掉為它澆水。遠離自然和綠色似乎過去了很久,心中的焦躁和浮躁讓你厭煩。於是在這個難得的小長假裡,你決定去都市的近郊看一看,找尋一下久違的生機和自然。寧波市的天宮莊園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在繁忙喧鬧的生活中為你尋得一方自在安謐的綠色莊園,安撫你躁動不安的內心。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天宮莊園,找尋久違的自然賜予的自在與快樂。

    天宮莊園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的灣底村,是國家級生態旅遊農莊,東邊緊靠著貌比西湖的東錢湖景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氣候和環境也非常良好。天宮莊園位於寧波市的南面近郊,距離市區只有五公里的距離,可謂是都市裡的小莊園。從寧波市區驅車不到十分鐘就能到達天宮莊園,便利的交通和臨近市區的地理位置讓天宮莊園成為都市人在休閒時光度假玩耍的好去處。不少寧波市的白領都會選擇一個假期,帶著家人和朋友一起來到天宮莊園,在自然綠色的景色中走一走,在草地上鋪上野餐布享受一次純天然、無公害的蔬果,也算是在繁忙的紫日裡偷得半日閒暇。

    天宮門是莊園帶給遊客的見面禮,這是一個頗有中國古典園林建築風格的紅色牌樓,四角飛簷的屋簷顯示出非常工整的格局建造。這個牌樓的名字採用了天宮的巧妙諧音,取自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這本書,取名叫天工門。《天工開物》是描述明清時期能工巧匠的手藝和種植莊稼的各種技藝,是非常具有價值的一本實用性典籍,種植各式蔬果和植物的天宮莊園起這個名字也是名副其實、相得益彰了。走今天宮莊園的那一刻,我目所能及的地方全部都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中最富特色的江南風光,亭臺水榭,樓宇歌臺,都是白牆青瓦的典雅大方。中古哦古典園林建築中講究:山水亭臺,神形皆備。天宮莊園就很好的發揚了這種風格,在其中穿行,你會看見一條蜿蜒清澈的小河縈繞著假山靜靜地流淌著,小河上是一座單孔圓拱石橋。這座白色的小石橋兩邊的橋樑上還鏤刻著精美的圖案,橋身上貼著青色的方磚,走上小橋感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自然與美好。按照中國常見的構局,河邊、橋頭、門前都會有一個寫著四字美好祝願的石刻,天宮莊園也不例外,到處都能看到這些造型別致的石刻。有的寫著西江東流,有的寫著物華天寶,都抒發著對於這座美好自然的莊園的祝願和期盼。

    上述的是天宮莊園的景觀,現在來說說天宮莊園最重要的、也是吸引遊客的招牌景觀——植物世界。憑藉著寧波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充足的熱量和降水,再加上智慧終端對於大棚的溫度調控,保證了溫室內溫度的恆定,還能智慧調整溼度和養分,再加上滴灌和噴灌的智慧灌溉體系,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保證,這樣種植在大棚內的各種植物便能非常茁壯健康地成長了。植物世界展出的植物根據不同地帶的特色植物劃分出五個特色展區。首先一進門就是入口導航區,這裡展示的植物是根據當時季節精心挑選出來的展品,比如在春天的時候就展出嬌嫩欲滴的杜鵑花或者嬌俏的迎春,或者是終年常綠的迎客鬆,這裡的展品有的時候非常奇特,實物和名字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引起遊客內心對於豐富而多彩的植物的興趣,引人入勝,從而想要更進一步瞭解植物世界。植物世界最受人歡迎的就是熱帶水果區,這裡展出許多熱帶植物的老莖都會生長出花和果,有的花朵碩大,有的花朵一天會變換出非常多的顏色,有的花朵只盛開在晚上。而且這個展區還能看見我們常吃的熱帶水果所生長的植物,比如高大的椰子樹和木瓜樹,以及有著獨特味道的榴蓮。這裡展示的水果墊付了我們平常只能在超市貨架上見到的熱帶植物,將它們最真實的樣子展示給大家。

    參觀完熱帶水果區,我們接下來要看的就是熱帶雨林區好,這裡展現的是熱帶叢林中千奇百怪的雨林植物,包括見血封喉、毒性巨強的毒木劍;還有一棵樹就能形成一個系統的榕樹,它氣根交錯,遮天蔽日;以及葉面寬厚碩大的貝葉棕,還能在葉子上刻寫經文。緊挨著熱帶雨林區的是亞熱帶植物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棕櫚、可可和橡膠,這些種類各異,造型奇特的亞熱帶植物是我們生長在北方的人很難一見的景觀,今天算是大飽眼福了。這裡展出的香港的市花洋紫荊也是亞熱帶植物的典型,開放燦爛的洋紫荊散發出幽微的方向,讓人聞之慾醉。而沙生植物展區的植物就非常奇特了,我們都吃過火龍果,卻不知道它是生長在仙人掌上面的,真是讓人大跌眼鏡。沙生植物最統一的特點就是生長在乾旱燥熱的沙漠中,孕育出一套完整的蓄水根系,生命力非常頑強,其中沙漠玫瑰就是玫瑰品種中極耐乾旱的。

    在植物世界中流連許久不捨得離開,這個多姿多彩的植物王國為我們展示了太多從未見過的奇妙植物,展示了地球上豐富多彩的植物品種,正是因為物種的多樣性才共同構成了美好瑰麗的世界。對於自然,我們更應該持以敬畏和尊重的態度,共同保護這個多姿多彩、又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 10 # 無寒1900

    現代農業發展應該還是不錯的,但是投資成本比較大,回首比較慢是通病。現代農業加康養,加養生農業再來一些延伸品應該不錯,經常做農業節目,對現代農業還是很看好的,有時候也在想包個山頭搞點養殖業種植業也還是不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明明沒有軍事傳統,為什麼現在感覺全是鷹派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