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在古代人照鏡子能照到全身嗎?為什麼?
6
回覆列表
  • 1 # 筱宇11

    不知道多古算古代呢?首先清朝!康熙年間荷蘭進貢的禮單上就有大照身鏡了!上至朝冠下至朝靴都能看到!甚至哈哈鏡在乾隆年間就有了!明朝已經有從歐洲進口武器的記載了!說明已經有了貿易往來!那麼來兩面鏡子也是正常!元朝以前宋唐隋這些有記載的似乎都是銅鏡!想象一下純手工打造一面銅鏡子純手工打磨!估計打造出來也是一面哈哈鏡!

  • 2 # 煮酒君

    不能,古人用的是銅鏡,而不是玻璃鏡,銅鏡照臉的清晰度都不是很高,何況全身。接下來簡單地介紹下古代的鏡子吧!

    鏡子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就像牙膏一樣,放在那裡的時候不引人注意,但如果突然間不見了,那無疑是讓人鬱悶的事情。

    《辭海》中說古代的鏡子是以銅磨製,那還是非常奢侈了,畢竟銅在古代是制銅錢的主要原材料,普通百姓就算有這個閒情,恐怕磨起來也是肉痛。如果把現代的鏡子拿去古代,那也是非常奢侈的東西。雖然早在隋代人們便開始接觸了從波斯傳過來的玻璃,卻陰差陽錯沒有投入學習進行大規模的生產。玻璃在那個時代,卻是皇帝才能用得起的東西了。

    那古代人究竟拿什麼還做鏡子呢?

    《詩經》中《柏舟》有云,“我心匪鑑,不可以茹”,還有一些詩篇,也提到了“鑑”這種東西,上古時代的人,多以鑑為鏡。鑑是什麼東西?古代的一種容器,“體形”很大,盛了水,便生就一副“天然”的鏡子樣。古人“因地制宜”,這“鑑”多是以陶為材質,說穿了,也不過是以陶器盛水為鏡而已。陶鑑雖好,還是易損,寶貴一點的人家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把這陶鑑換成了銅鑑。

    當然,銅鑑是逐漸發展而來,究其年代,要比陶鑑晚了很多。

    銅鏡的使用在中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先其在西周、春秋,後來到唐宋、明清,從未斷絕。直到清代後期,這種東西才被玻璃制鏡取代。銅鏡雖然退出了歷史潮流,但作為一種工藝品,其紋飾、材質、鑄造、雕刻等等,都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和豐厚的文化蘊藏——就像勞力士一樣,能不能照得出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文化符號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它貴。

    古鏡不僅以銅為材質,還有以鐵為材質的。鐵製品相對於銅製器來講,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但其實一般的百姓也是不用這個的。布衣人士,或者不拘小節,或者吝嗇錢財,少有在這方面下功夫,畢竟直接照水來得方便,而且效果不見得比銅、鐵鏡弱了。不過有錢人家自然不會在乎這個,有女兒的人家則更是要“標配”這種東西——女兒家的成天彎腰駝背地蹲地上盯著水面成何體統?

    鐵質鏡在中國古鏡中,還是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宋代《博古圖書》對此有所記述。不過鐵質器未經特殊處理,向來容易氧化,古人受工藝所限,對此可說是無能為力,所以,現代人從古人墓中就算挖到了鐵鏡,做是也就是一個疙瘩,恐怕還是難以辨認。

    中國最早的玻璃鏡,還是外國傳教士帶過來的。不過真的發展起來,還是在清代初期。這種鏡子,造價雖低廉,效果卻是堪比“柔光雙攝,照亮你的美”,遠較所謂銅、鐵鏡來得實在,自然為百姓青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鞅變法前為什麼要南門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