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婉倩

    首先,現在手機、電腦、ipad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時候父母在煩惱孩子沉迷這些電子產品時,是否反思過自己的行為,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天天就是手機不離手的話,那就怪不得孩子愛玩手機了,因為“言傳身教”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父母先“以身作則”,起碼在面對孩子時不要玩手機,給孩子以高質量的陪伴。

    其次,當孩子玩手機時,父母最好不要採取強制反對的方法,不要對孩子使用類似這樣的說辭:“玩玩玩,天天就知道玩手機,除了玩手機,你還會幹啥?作業做完了沒?眼睛還想要嗎?小心把眼睛看瞎了!”這樣說,除了讓親子關係更為對抗,讓孩子更加討厭和父母溝通外,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換種方法和孩子溝通:“寶貝,你想不想到外面逛逛,陪爸爸/媽媽一起去逛逛超市,或者,我們一起去打打乒乓球、羽毛球或者籃球什麼的,或者,你有沒有什麼想玩的專案?”這樣和孩子說,既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又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選擇主動權,同時,像乒乓球或羽毛球類的運動對緩解孩子的視覺疲勞,預防近視有很好的作用。孩子哪有不愛玩的,只不過有時候是家長太懶得陪孩子去進行戶外的運動和遊戲。

    再次,等慢慢的和孩子培養起共同的興趣後,孩子不那麼沉迷電子產品後,就要找時機和孩子一起制定關於玩手機的規則了,需要注意的是和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規則,而不是家長制定出來,讓孩子去遵守,因為孩子更願意遵循自己的內心想法,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更有利於孩子去遵守約定。比如,每天作業完成後可以玩30分鐘,具體哪個時間段就可以讓孩子來決定,週末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一點玩的時間,但最好不要讓玩手機和學習成績、完成作業、做家務等事情相掛鉤,因為經常對孩子使用外在刺激,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熱愛家庭的內在動力,其實,玩手機也可以是孩子的一項權利,它無需與任何事物掛鉤,畢竟手機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孩子是不可能與社會與生活脫節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自我控制力,以及度的把握。

    最後,就是關於學習方面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今年6歲,二寶2歲,我和寶爸從孩子很小時,就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所以,他們的世界很精彩,每天都是十萬個為什麼,有問不完的問題,要知道孩子天生求知慾很強,對未知的東西充滿好奇,就看父母如何引導了:比如,有一段時間我追《楚喬傳》,大寶也會跟著我看一點,那我就會藉機給他講楚喬生活的南北朝時期的那段歷史,還引導他看了《花木蘭》的電影,背會了《木蘭詩》;在那個時代還有著名的祖沖之的圓周率,那我教他用記憶法背圓周率的小數點後的一百位,孩子會覺得非常好玩,下圖就是我看完《楚喬傳》後教會孩子的知識。還有,寶爸有時候在週末會陪孩子玩電動遊戲,他們爺倆最愛完“三國”,那我就會在旁邊給他們加油助威,同時,我也會給大寶講有關三國的歷史故事,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學習的切入點。此外,有時候孩子的問題,我也會認真回答,並給他引申講解,有一次,兒子問我“為什麼汽車的速度最快?”坦白說,讓一個文科女人從動力學講解這個問題有點難,我就換個角度講,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比汽車跑的快還有高鐵、飛機等,將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可能還有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然後,很自然的就從高鐵講到新四大發明,再講到古四大發明。其實,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但是,我想說的是,父母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單單依靠學校是不可以的,學校做不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學習也不僅僅是課堂上的那45分鐘,父母用點心陪伴孩子,生活處處皆學問,教育不是說教,陪孩子多聊聊天,讓教育變得潤物細無聲,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2 # 小花朵朵19

    說實話我還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不過我在思考,愛玩她背後的原因,我想總有一個或者一些原因讓他們那樣著迷,只要能發現這個深層的一面,那似乎也就走好辦法了。有個猜測,有的孩子是因為平時不讓玩,總是被限制,所以就總是停在想要要不到的環節,那他可能就一直想要得到就一直去變著法的實現自己這個內心的願望,也許一旦有一天突然沒人管了,他能玩個夠了,也就有煩的時候了。還有個可能是,現實中他們沒有辦法 透過努力找到自己的成就感,而遊戲裡又很容易就給到自己這樣煩感受,想想有的大人也以為如此而痴迷,孩子就更不用說了,那這麼說起來,我們可能就該在現實生活中給孩子創造些機會,給他們些支援,讓他們去體驗現實中自己也可以找到那種很愉悅的感覺,慢慢的我想結果不會太差。

    所有的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家在此孩子的路上一起加油,堅持✊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小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