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圖天天看
-
2 # 歷史在此築城
古人對年齡的稱呼很有講究,很多沿用至今。多數稱呼很有學問,不理清容易搞混。
很多是文學上的稱呼,多用於文學作品之中,有些稱呼在大眾之中是不用的。
下面就給大家分類介紹一下古人關於年齡的稱呼。
按人生的階段不滿週歲:襁褓
兩三歲:孩提
小於十歲:黃口
十歲:幼學
十五:志學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耳順
七十:古稀
八十、九十:耄耋
一百:期頤
女性稱呼七歲:始齔、髫年
十二:金釵之年
十三:豆冠年華
十五:及笄
十六:碧玉年華、破瓜之年
二十:桃李年華
二十四:花信年華
男性稱呼八歲:始齔、齠年
二十:弱冠
可見古代對年齡的稱呼五花八門,很多是由經典語錄或者古詩詞衍生出來的。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
及笄:指女子15歲。
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六十歲。
古稀:七十歲。
耄(mào)耋(dié):八九十歲。
鮐背之年:九十歲。
期頤: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