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獅子安納金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是一句春秋筆法的寫法,背後其實有很多故事

    鄒忌諷齊威王納諫約發生在齊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時期,當時戰國局勢圖大致是這樣:

    在此之後,齊威王任用田忌和孫臏,連續打出了兩場漂亮的戰役:桂陵之戰(圍魏救趙從成語就出自這場戰役)和馬陵之戰(就是歷史上孫臏幹掉龐涓那場戰役),先後救援了趙國和南韓,極大削弱了魏國實力,並震懾了臨近的燕國,當時齊國威望在中原諸國中達到了巔峰。所以有“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的說法,不過這個“朝”背後,每個國家的動機各不相同,是相當值得玩味的。

    再說當時秦國和楚國在幹什麼,事實上,相當長時間內,秦和楚雖然國力強大,但是一直被以中原諸國鄙視,認為他們地處偏僻,是蠻夷之國。其中秦國在函谷關以西,被認為是化外之地,而楚國則是在黃河以南和長江流域,也經常被認為是蠻夷。而他們當時與齊國幾乎沒有太多交集(秦國不與齊國接壤,楚國與齊國邊境線很短)。所以這段時間這兩個國家基本沒怎麼摻和齊魏會戰的事。

    這時候秦國的秦惠文王正在忙著和商鞅推行變法,而楚國則是趁火打劫,吞併南方疆土,其中就有大部分是魏國的土地。

    經過這個階段之後,戰國七雄實際最強的就是秦、齊、楚三國。

    再之後,齊國與楚國的會戰中,楚威王打敗齊威王,然後有秦國與諸國連橫攻楚,東方諸國合縱抗秦的紛亂戲碼,這些都是後話了。

    所以回到題幹總結一下,在齊威王時期,皆朝於齊的諸國,並沒有秦國和楚國,一來它們當時與齊國關聯不大;二來它們本身國立強大;三來它們都在忙著自己國家內部的事無暇理睬齊國。

  • 2 # 樂山說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主人公齊王是何人?在歷史上,齊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姜齊也就是呂尚(姜子牙,姜姓,呂氏)的後人,而田齊則是媯姓,田氏,是齊簡公時期田成子的後人,公元前386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被周安王冊封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

    而鄒忌所勸諫的齊王則是田和的四世孫田因齊,史稱齊威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其在位期間,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

    而這一時期,秦國則是秦惠文王嬴駟統治時期,其即位時間為公元前337年,直至公元前325年才改公稱王,成為秦國第一代王,而當時秦國主要防範的物件是魏國和趙國,結交的物件則是楚國,而這位秦惠文王也娶了楚威王熊商的女兒羋月為妻,到了他兒子秦昭襄王時,秦國才徹底走出關中。

    說了齊威王同時代的秦惠文王,再來看看楚國的楚威王,對了就是秦惠文王的岳父大人。楚威王,羋姓,熊氏,名商,是楚宣王之子。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此處要劃重點,必考!!!

    楚威王一生以恢復楚莊王時代的霸業為志業,力圖使楚國冠絕諸國之首,在其任內,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國大軍伐齊,與齊將申縛戰於泗水,進圍徐州,大敗申縛。此時,楚國的勢力至此不僅直推泗水之上,更擴張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楚威王的聲望,顯赫一時。但是好景不長,他只在位11年,便一命嗚呼,而此時,齊威王的死期尚有9年。

    從以上歷史史料來看,春秋戰國歷史,純粹有一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樣子,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都曾經在某一個王的治理之下,煥發榮耀時間,光彩奪目,傲視四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終結者2審判日裡為什麼沒有毛瑟步槍?